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收缩加宽谱板,主要由主梁、连接件、压谱条、外横杆、中横杆、内横杆和纵梁组成。外横杆、中横杆、内横杆组成收缩杆,连接在主梁上,通过主梁上的挡块定位,纵梁分别与外横杆、中横杆、内横杆的外端连接,外横杆上设有压谱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解决演奏者在演奏时须用手去翻乐谱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音乐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收缩加宽谱板。技术背景公知,目前演奏用的谱架上谱板宽度一般都只比两页乐谱稍宽,演奏者演奏在完两页曲谱后须空出一只手翻乐谱,这样就影响了乐曲的连贯性。虽然合奏时该问题影响不大,但独奏时该问题对音乐效果有较大影响。尽管目前有脚动翻页谱架和电子谱架,但电子谱架成本较高,脚动翻页影响演奏者的身体协调性,从而会影响音乐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中出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中的不足而提出解决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收缩加宽谱板,由主梁、多层可收缩横杆和纵梁通过连接件连接组成。多层可收缩横杆由外横杆、中横杆和内横杆嵌套组合而成。多层可收缩横杆上设置压谱条,用于在使用时固定乐谱。在主梁上与外横杆铰接处的侧面设置突出部分作为挡块,用于在使用时保持横梁与主梁垂直。工作时,放置好谱架后将谱板的多层可收缩横杆转至与主梁垂直位置(被挡块挡住),然后根据乐谱页数将主梁两侧多层可收缩横杆对称伸长至适当长度展开谱板,最后将乐谱放置在谱板上,用压谱条压住。工作结束后,取下乐谱,将多层可收缩横杆缩至最短长度,转至与主梁平行后收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保证演奏者在演奏时基本上可以不用手去翻乐谱。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可收缩加宽谱板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收缩加宽谱板的等轴测示意图。图2是图1的A点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可收缩加宽谱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可收缩加宽谱板的左视示意图。其中1主梁、2连接件、3压谱条、4外横杆、5中横杆、6内横杆、7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1至4对本技术可收缩加宽谱板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描述。可收缩加宽谱板,包括主梁⑴、连接件(2)、压谱条(3)、外横杆、中横杆(5)、 内横杆(6)和纵梁(7)组成。其中压谱条(3)、外横杆G)、中横杆(5)和内横杆(6)各有38根,纵梁(7)有6根,连接件⑵有30个。外横杆G)、中横杆(5)和内横杆(6)为嵌套连接,可相对滑动;外横杆(4)与主梁(1)、纵梁(7)通过连接件( 连接组成多层可收缩横杆,可以相对转动;压谱条⑶分别点焊到最上面的外横杆G)、中横杆(5)和内横杆(6)上。 工作时,先放置好谱架,将可收缩加宽谱板的多层可收缩横杆(由外横杆、中横杆(5)和内横杆(6)组成)转动至与主梁⑴垂直的位置,此时,多层可收缩横杆被主梁 (1)上的挡块挡住。然后,根据乐谱页数,将多层可收缩横杆伸长至适当长度,最后在谱板上放置乐谱并用压谱条⑶压住。工作结束后,取下乐谱,将由外横杆G)、中横杆(5)和内横杆(6)组成的多层可收缩横杆缩至最短长度,转至与主梁(1)平行后收好。权利要求1.本技术可收缩加宽谱板,由主梁、连接件、压谱条、外横杆、中横杆、内横杆和纵梁组成,其特征是多层可收缩横杆由外横杆、中横杆和内横杆嵌套组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缩加宽谱板,其特征是外横杆、中横杆和内横杆上设有压谱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缩加宽谱板,其特征是主梁与各个外横杆连接处附近的侧面设有挡块。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收缩加宽谱板,主要由主梁、连接件、压谱条、外横杆、中横杆、内横杆和纵梁组成。外横杆、中横杆、内横杆组成收缩杆,连接在主梁上,通过主梁上的挡块定位,纵梁分别与外横杆、中横杆、内横杆的外端连接,外横杆上设有压谱条。本技术主要解决演奏者在演奏时须用手去翻乐谱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文档编号G10G7/00GK202258309SQ20112039800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专利技术者曹安全 申请人:曹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安全,
申请(专利权)人:曹安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