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带电指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0536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3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带电指示器,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内部电路结构,内部电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感应电压接收器、整流器、充放电器、触发器及闪光组件。整流器包括整流单元、第二电容、第三电阻及整流二极管,整流单元设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第二电容的两端与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整流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整流二极管的正极,感应电压接收器包括第一感应极板及第二感应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检测高压输配电设施的带电情况时,在高压输配电设施带电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闪光组件能正常闪烁,从而能正确的给出带电信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高压设备是否带有高压电的装置,具体是高压带电指示O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也不断增长,高压设备在电力系统的发电、配电、 送电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避免操作人员在带电情况下的误操作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在高压输配电设施上配置带电指示器显得犹为必要。带电指示器是一种直接安装在高压输配电设施上,其能直观显示出高压输配电设施是否带有运行电压的提示性安全装置,当高压输配电设施带有运行电压时,带电指示器显示窗发出闪光,从而警示人们高压输配电设施带电,无电时则无指示。目前高压带电指示器普遍采用从高压输配电设施上获取感应能量来指示高压输配电设施是否带电,当高压输配电设施有电时,高压带电指示器就有感应电压输出并作用于闪光组件,通过闪光组件是否闪烁来指示高压输配电设施是否带电。然而,从高压输配电设施上获取的感应电压交流和直流相互夹杂,因此在高压输配电设施带电时,作用于闪光组件的直流电低,闪光组件可能不能正常的闪烁,从而不能正确的给出带电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对获取的感应电压进行整流,从而确保闪光组件供电正常的高压带电指示器。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高压带电指示器,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内部电路结构,所述内部电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感应电压接收器、整流器、 充放电器、触发器及闪光组件;所述整流器包括整流单元、第二电容、第三电阻及整流二极管,所述整流单元设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与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整流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整流二极管的正极;所述感应电压接收器包括与整流单元一个输入端连接的第一感应极板及与整流单元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的第二感应极板。所述触发器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触发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于第一电阻的两端,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触发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触发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感应极板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整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闪光组件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其另一端与整流单元两个输出端中相对连接第三电阻的输出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整流单元的两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是在稳压管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产品,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两端经受瞬间的高能量冲击时,它能以极高的速度使阻抗骤然降低,将其两极间的高阻抗变为低阻抗,瞬时吸收大电流时,它处于反向雪崩击穿状态;当发生反向浪涌时,它类似正向偏置二极管一样导通并吸收浪涌能量,从而确保本技术其它电路元件受瞬态高能量冲击而损坏。所述充放电器为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一端与整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另一端与整流单元两个输出端中相对连接第三电阻的输出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闪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及反接的稳压管,发光二极管与稳压管并联。发光二极管与反接的稳压管形成互相反接、互为钳制的电路,确保了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安全。所述整流单元为桥式整流电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有整流器,整流器包括整流单元、第二电容、第三电阻及整流二极管,本技术可通过整流器对感应电压接收器获取的感应电压进行整流,这就增加了第一电容的充电电压,在高压输配电设施带电时,本技术能确保闪光组件持续闪烁。(2)本技术设有充放电器和触发器,可对触发器进行预先设定,从而使经过触发器输出的电流达到闪光组件的闪烁亮度需求时才导通,这就保证了闪光组件闪烁亮度便于识别;触发器由充放电器进行供能,在高压输配电设施带电时,充放电器进行持续的充放电,这就确保闪光组件能持续的闪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电路原理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 一第一感应极板,2—第二感应极板,3—整流器,Dl—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2—触发二极管,D3—整流二极管,Rl—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Cl一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Ql—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 DWl—稳压管,LED—发光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高压带电指示器,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内部电路结构,内部电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感应电压接收器、整流器、充放电器、触发器及闪光组件。整流器包括整流单元3、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及整流二极管D3,整流单元3为桥式整流电路,整流单元3设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整流单元3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 —端连接整流单元3的一个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3的正极。感应电压接收器包括第一感应极板1和第二感应极板2, 整流单元3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感应极板1和第二感应极板2连接,即整流单元3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一感应极板1,其另一输入端连接第二感应极板2。整流单元3的两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1,充放电器为第一电容Cl,第一电容Cl 一端与整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其另一端与整流单元3两个输出端中相对连接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闪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及反接的稳压管DW1,发光二极管LED与稳压管DWl并联。触发器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触发二极管D2,其中,第一三极管Ql为PNP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为NPN三极管。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于第一电阻Rl的两端,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触发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触发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二感应极板2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整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闪光组件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其另一端与整流单元3两个输出端中相对连接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高压带电指示器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压感应原理,将带电指示器直接附在高压输配电设施上接收感应电压,感应电压通过第一感应极板1和第二感应极板2送到整流器进行整流,整流后的电压对第一电容Cl进行充电,当充电到一定电压后,提供给第一三极管 Ql和第二三极管Q2作为工作电压,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和触发二极管 D2的PN结接接入第二感应极板2,第二感应极板2信号的负半周通过触发二极管D2的PN 结整流后,加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触发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导通,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处于互锁状态,第二三极管Q2的导通就使得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驱动发光二极管LED发光,发光二极管LED发光后消耗完第一电容Cl上面的电压后,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截止,第一电容Cl又进入充电过程,在高压输配电设施带电时,第一电容Cl进行循环的充放电,从而确保了发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蓝讯宝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