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400751 阅读:4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至少一台压缩机、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器、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节流元件、储液器、至少一个水氟换热器、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水箱及一个太阳能集热器,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相互并联连接,第一四通阀参与空调系统循环,第二四通阀参与制热水系统循环,在水箱内设置有电加热管,水箱上设置有生活用水的入口和出口,水箱内设置有与太阳能集热器进出水口连接的加热水管道,水箱内还设置有与水氟换热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水换热管。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制冷制热及制热水功能,同时将多种热源集成在一起,满足用户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制取热水功能,有效降低能耗的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能将热量回收,具有制热水功能的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属于空调技术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空调器一般都有制冷和制热两种工作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下都存在非工作热能的损失,制冷模式时的冷凝器散热白白排向大气,造成环境热污染,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有空调的办公环境和家庭,还需要另外配备热水器以供日常生活用热水,无论是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还是太阳能热水器都是各自独立工作,存在耗电大,能效低,安全性差等不足。目前,已有既可制冷又可制热水的热水空调系统,它将空调制冷时所产生的多余热量进行回收,用于加热生活用水,但现有的热水空调系统,由于热泵空调系统产生的热量有限,还不能产生较高温度的热水,而且由于当环境温度过低而压缩机无法正常启动时,现有的热水空调系统不能正常提供生活用水,另外,现有热水空调系统无论室外环境温度是多少,只要用户需要热水,就必须开启压缩机以提供热量用以加热热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没有合理利用能源,如没有将太阳能与热水空调系统融合在一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不仅可以实现制冷制热及制热水功能,同时将多种热源集成在一起,满足用户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制取热水功能,有效降低能耗的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至少一台压缩机、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器、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储液器、至少一个水氟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所述的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采取并联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的进气口同时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的端口 A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端口 B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端口 C;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端口 C接一断管,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端口 B连接所述水氟换热器的工质进管,所述水氟换热器的工质出管接入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储液器之间的管路中,所述水氟换热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供水设备和用水设备;还包括一个水箱和一个太阳能集热器,在所述水箱内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水箱上设置有生活用水的入口和出口,所述水箱内设置有加热水管道,所述加热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内还设置有水换热管,所述水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氟换热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水氟换热器的出水管上串接有一电加热装置。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常开式电子膨胀阀,制冷循环时断电全开,制热循环时得电控制冷媒流量。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在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时均得电控制冷媒流量。多个所述水氟换热器之间相互并联,在每个所述水氟换热器的工质进管或工质出管上串接一可控制冷媒流量的电子膨胀阀。在所述水氟换热器的进水管上再串接一膨胀水箱。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上串接一油分离器。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的端口 A之间串接有一气液分离器。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储液器的入口端之间通过一过冷毛细管连接。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在于,当所述水氟换热器同时连接多个循环用水设备时,在所述循环用水设备的总入口处设置一分水器,在所述循环用水设备的总出口处设置一集水器。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整体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可以实现制热制热水、制冷制热水、制冷和制热、单独制热水五种独立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快速地转换。2、该系统将电加热及太阳能等多种热源与热水空调系统有效集成在一起,满足用户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制取热水的需求,并可有效降低能耗,达到环保要求。3、该系统适用于一拖多的空调系统,适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储液器4,水氟换热器5,第一四通阀6,第二四通阀7,压缩机排气管8,气液分离器9,油分离器10,加热带11,回油管 12,回油管组13,电磁阀14,低压压力传感器15,高压压力传感器16,第一节流元件17,第二节流元件18,工质进管19,工质出管20,进水管21,出水管22,电子膨胀阀23,电加热装置对,膨胀水箱25,水泵沈,过冷却盘管27,过冷毛细管28,电磁阀四,地暖模块30,分水器31,集水器32,水箱33,太阳能集热器34,放气阀35,电加热管36,水箱入口 37,水箱出口 38,水换热管39,加热水管道40,太阳能集热器进水口 41,太阳能集热器出水口 42,排污阀 43,放气阀4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至少一台压缩机1、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器2、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3、储液器4、至少一个水氟换热器5。其中,为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压缩机1采用变频压缩机,室内换热器3可以多台并联,水氟换热器5 也可以多台并联。在压缩机1的吸气口串接一气液分离器9,气流分离器9的底部与压缩机1之间接入一回油管12,将存集在气液分离器9底部的压缩机油回流至压缩机1内,避免压缩机1 在长时间运行后产生缺油的现象。在压缩机1的排气管8上串接一油分离器10,将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中的油分离出来,再回流至压缩机1内,进一步避免压缩机1在长时间运行后产生缺油的现象。油分离器10与压缩机1之间也接入一回油管组13,回油管组13包括相互并联的两个回油管,在其中一个回油管上串接一定时开关的电磁阀14,保证油分离器10内油全部回流至压缩机1内,同时又保证油分离器10内的冷媒不返回至压缩机1。在压缩机1的吸气口处设置一低压压力传感器15,在油分离器10的出口处设置一高压压力传感器16。为保证压缩机1在室外温度较低时也能正常启动,在压缩机1外缠绕一圈加热带11。该系统包括两个四通阀,既相互并联的第一四通阀6和第二四通阀7,第一四通阀 6和第二四通阀7的进气口同时与压缩机1的排气管8连接,第一四通阀6的端口 A与气液分离器9的入口连接,第二四通阀7的端口 A也与气液分离器9的入口连接,进而再回流至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6的端口 B与室外换热器2的一端连接,室外换热器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节流元件17,第一节流元件17的另一端连接储液器4,储液器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节流元件18,第二节流元件18的另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3,室内换热器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四通阀6的端口 C。其中,第一节流元件17为常开式电子膨胀阀,制冷循环时断电全开,制热循环时得电,通过调节开启度的大小,控制冷媒流量,对流经的冷媒起节流的作用。第二节流元件无论是在制冷循环还是在制热循环时都得电,控制冷媒的流量,对流经的冷媒起节流的作用。在储液器4与第二节流元件18之间串接一过冷却盘管27,进一步降低冷媒的冷凝压力,以提高制冷效率。在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储液器4的入口端之间通过一过冷毛细管观连接,在连接管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朋姜超刘洪峰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之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