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82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乳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乳化孔进行乳化的乳化器。该装置包括乳化油成品桶及安装在成品桶上的雾化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在雾化元件中均布竖向的乳化孔,该乳化孔的上部为乳化上孔,下部为孔径比乳化上孔小的乳化小孔,中间为连接上孔与小孔的乳化锥形孔。(*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乳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乳化孔进行乳化的乳化器。现有的乳化装置通常采用机械搅拌法或机械剪切法,这种方法存在诸多缺点机械结构复杂,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机械故障,可靠性极低,而且,由于大部分能量以机械振动、热能等能量形式消耗,故能量利用率极低,另外,现有装置依靠机械转动的方式来使混合液颗粒变小,故颗粒粒径大小不均匀,乳化油的稳定性差。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乳化均匀的乳化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一乳化油成品桶及安装在成品桶上的雾化元件,在雾化元件中均布竖向的乳化孔,该乳化孔的上部为乳化上孔,下部为孔径比乳化上孔小的乳化小孔,中间为连接上孔与小孔的乳化锥形孔;在乳化油成品桶的上部有一下台阶,雾化元件上也有一个与上述下台阶配合的上台阶,在上述下台阶与雾化元件的接触上有一沿周向的凹槽,槽内放置密封圈,在乳化油成品桶的上部均布螺孔,一压盖放在雾化元件的上面,螺栓穿过压盖及成品桶上的螺孔后用螺母相互紧固。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利用微孔来乳化混合液,与原来的机械搅拌法或机械剪切法相比,所用的机械结构相当简单,因而降低了机械故障率、提高了可靠性,并且能量利用率比较高。乳化后的颗粒粒径大小比较均匀,乳化稳定性好。本技术的乳化原理为混合液经泵加压后,经过雾化元件,克服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水、乳化剂和油均匀地成为粒径极小的颗粒,进而使油包裹在微小水颗粒表面,从而达到乳化的目的。该装置制造的乳化油,稳定性好,其稳定时间可长达一个月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雾化元件图。图3为雾化元件中的放大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在乳化油成品桶5的上部有下台阶10,雾化元件3的下部有一个与下台阶10相应的上台阶,使雾化元件3能可靠的定位在成品桶5的上面,在台阶10与雾化元件3的水平接触表面有一沿周向的环形凹槽,槽内放置密封圈2,以保证成品桶的密封性,在雾化元件3上放置压盖4,在成品桶5的上部与压盖4上均布同心的螺孔,一螺栓1穿过该孔后将压盖4、雾化元件3与成品桶紧固连接在一起。权利要求1.乳化器,包括乳化油成品桶(5)及安装在成品桶(5)上的雾化元件(3),其特征是在雾化元件(3)中均布竖向的乳化孔,该乳化孔的上部为乳化上孔(7),下部为孔径比乳化上孔(7)小的乳化小孔(9),中间为连接上孔(7)和小孔(9)的乳化锥形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器,其特征是乳化油成品桶的上部有一下台阶(10),雾化元件(3)上也有一个与下台阶(10)配合的上台阶,在下台阶(10)与雾化元件(3)的接触面上有一凹槽,槽内放置密封圈(2)。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器,其特征是乳化油成品桶(5)的上部均布螺孔,一压盖(4)放在雾化元件(3)的上面,螺栓(1)穿过压盖(4)及成品桶(5)上的螺孔后用螺母相互紧固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乳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乳化孔进行乳化的乳化器。该装置包括乳化油成品桶及安装在成品桶上的雾化元件。本技术的特征是在雾化元件中均布竖向的乳化孔,该乳化孔的上部为乳化上孔,下部为孔径比乳化上孔小的乳化小孔,中间为连接上孔与小孔的乳化锥形孔。文档编号B01F5/06GK2351184SQ99227148公开日1999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19日专利技术者葛银松, 陈碧峰 申请人:无锡亚中气动液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乳化器,包括乳化油成品桶(5)及安装在成品桶(5)上的雾化元件(3),其特征是在雾化元件(3)中均布竖向的乳化孔,该乳化孔的上部为乳化上孔(7),下部为孔径比乳化上孔(7)小的乳化小孔(9),中间为连接上孔(7)和小孔(9)的乳化锥形孔(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银松陈碧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亚中气动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