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学宝专利>正文

水箱散热歧管结构及散热歧管表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568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水箱散热歧管结构,专指一种具有快速“吸热”与“散热”的水箱散热歧管结构设计案,以获求最终“热能”快速排除为主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主要是由:上置封合箱与下置封合箱并配合基架所固置的数个散热歧管所组成,其中的上、下置封合箱为与每一散热歧管构成连通结构,以便使所进入的冷却水能于各散热歧管中,进行流通性的进、排水基本能力,以将冷却水的热能借助数个散热歧管进行散热;每一散热歧管的表层为强化其散热条件,则分别建置出防锈层、纳米陶瓷层与超导层,借助最外层的超导层,即可让每一散热歧管达到快速吸热与排热的交换作用,以便辅增散热水箱管路,提高能源应用率,且大幅增加水箱对热源的散热或转换。(*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水箱散热歧管结构,尤指一种具快速吸热与散热及快速吸冷与散冷特有机能的冷却水循环型水箱歧管及其表层结构。
技术介绍
依据目前冷气空调或汽车水箱所实施的冷、热交换运作或是散热机构,必需依据自然法则一能量不灭定律的规范下进行;而且,冷、热交换能产生多少的冷却效应,相对地就会产生等量的热效应,或是将冷、热效应互换时,亦同;因此,在无法改变前述自然法则前题下,唯一可达到节能之法,就是加速其冷却效应与热效应,以及散冷效应与散热效应, 方能有效利用于“利用能”与“排出能”,而两者间的关若能达到一个加速效果,也就能使能源利用率到最少,有效提高热源转换的应用值。因此,就目前所知的单纯冷却散热各式水箱与冷气空调冷、热交换机构中,水冷却所需的散热歧管与空气散热所采的散热歧片的各种运用,扮演着散热主要角色。现有散热水箱所使用的散热歧管与冷气空调散热歧片中,绝大部份均是以铜合金管或铝质片材料制成,且该等铜合金管或铝质材料所制成的散热歧管或散热歧片,不是借着内部冷却水循环带走热量就是借助风扇带动风力的通过,进而形成加速散热效果;然而, 就采用铜合金歧管或铝质材料散热歧片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取其具有相当的吸热与散热效应,可使所产生的“利用能”与“排出能”做有效利用与排除;因此,才能在不改变冷、热交换结构为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前述散热效应利用率,将可有效截取所需的“利用能”,如冷气空调;与加速排除不需要的“排出能”,如汽车水箱、散热水箱......等,以相对提高能源应用效率,且能大幅增加水箱对于热源转换的应用值。然而,不幸的是,在一般散热水箱与冷气空调所运用冷、热交换机构中,所使用的散热歧管或散热歧片,虽具有基本的散热效应,但对于效率与速度两者,均显难以增加与不足;因此,现有散热歧管或散热歧片仍然停留在原材料透过结构变化达到增加面积方式的基础性上,以达到散热最原始效能,无法真正达到由加速吸热与散热或是吸冷与散冷速度下,获得较高的“利用能”的利用率。因此,针对于散热水箱所运用的散热歧管,不论是以结构配置所达的便利性,还是进一步加速其吸热致而散热或是吸冷致而散冷双重机能,将是本技术所需讨论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箱散热歧管结构及其表层结构,尤指一种特有的冷却水循环型水箱歧管结构设计案,主要由上置封合箱与下置封合箱并配合基架所固置的数个散热歧管所组成,其中固设于基架上的数个散热歧管,为本技术特征关键所在,而上、下置封合箱的主要功能,则是提供每一数个散热歧管与冷却水形成为连通性结构,可让冷却水能于整个水箱中进行进水与排水作用;因此,该上、下置封合箱呈一中空构体,且位于上、下置封合箱的构体上分别开设有进水端与排水端;同时,于上置封合箱另增设一补水口,以形成为基本的岐管式散热水箱构体;其次,每一散热歧管以两端所设的嵌槽,分别嵌设于基架所预设的固定嵌孔,以利于实施焊合固定与外缘封闭,并使每一散热歧管在配置后,均呈凸置于与基架的基准面,亦等于是呈凸置于与基架构成密封结构的上、下置封合箱内部。依据本技术
与前述的数个散热歧管的每一散热歧管,利用所具的快速吸热与排热的特有机能,主要是接收热源所产生的热能,经由每一散热歧管快速吸收冷却水热量的同时,使该散热歧管即同时快速排除吸取冷却水的热能,而整个机具所产生的热效应,即能相对地有效加快其吸热与排热作用,并不断依此原理循环,使热源不致过热进而有损坏之虞。依据上述学理所述,该固设于基架上的每一散热歧管,其表层结构分别建构出第一层(最内层)的防锈层、第二层(夹层)的纳米陶瓷层与第三层(最外层)的超导层所组成,其中第一层(最内层)的防锈层,为防止散热歧管因水路实施而有锈蚀现象,故而采以喷布方式实施全管表面防锈处理。第二层(夹层)的纳米陶瓷层,为增加散热歧管(铜管)表面硬度与第一层(最内层)的防锈层进行隔离,以及赋予超导层借此一纳米陶瓷层所形成的介质,进而增赋超导层的附着力,且该纳米陶瓷层同样采以喷布方式实施全管表面处理。第三层(最外层)的超导层,为一种以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与混溶剂所构成的喷、 涂剂,具有硬化性与耐超高温两种特性,经自然硬化后以高倍数显微镜观查,其构体呈结晶状颗粒结合,除表面积具有放大的绝佳作用外,并具有微间隙结构具有快速吸热与散热机能;因此,在整个散热歧管表面外观结构,就如同形成一层具耐高温与散热性的结晶面,透过此表面结构将可此整支散热歧管有效进行加速冷、热交换运作,使冷、热效率的应用值大幅提升,达到本技术最终保护热源机具与节能的目的。鉴于现有缺失并解决问题为基础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一种水箱散热歧管结构,主要由一个上置封合箱、一个下置封合箱并配合一个基架及该基架所固置的数个散热歧管所组成;其中上置封合箱与下置封合箱分别焊合固定并封合于该基架的上、 下端面,且与该基架所焊合固设的数个散热歧管构成为连通性的结构体;其中,各散热歧管设置于该基架的上、下端面之间,且各散热歧管的两端均穿过基架端面所预设的固定嵌孔, 且各该散热歧管借助每一支散热歧管的两端所设嵌槽,分别嵌设并焊合于基架所述的固定嵌孔;此外,该每一支散热歧管所具的表层结构,由内向外依序分别为第一层的防锈层、第二层的纳米陶瓷层与第三层的超导层。前述水箱基架上每一散热歧管,以两端所设的嵌槽,分别嵌设于基架所预设的固定嵌孔,以利于实施整支散热歧管焊合固定与外缘封合作业,同时亦使每一支散热歧管在配置后,均呈凸置于与基架的基准面,亦等于是呈凸置于与基架构成封密结构的上、下置封合箱内部,除能强化每一散热歧管焊合后的稳固性外,并能有效与冷却水接触,快速吸收冷却水的热量,传导于整支的散热歧管,进行单排或数个排列式散热歧管散热模式;前述的数个散热歧管的每一散热歧管,以表层结构所具的快速吸热与排热为其特有机能,主要接收热源所产生的热能;如引擎热源或冷、热交换热源;经由每一散热歧管快速吸收冷却水热量的同时,该散热歧管即同时快速排除吸取冷却水的热能,使整个机具所产生的热能效应, 能相对地有效加快其吸热与排热作用,辅增于热源不致过热进而有损坏之虞;固设于基架上的每一散热歧管,其表层结构分别建构出第一层(最内层)的防锈层、第二层(夹层)的纳米陶瓷层与第三层(最外层)的超导层所组成,其中第二层(夹层)纳米陶瓷层,为增加散热歧管(铜合金管)表面硬度与第一层(最内层)的防锈层进行隔离,以及赋予超导层借此一纳米陶瓷层所形成的介质,进而增赋超导层的附着力;而,第三层(最外层)的超导层,为一种以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与混溶剂所构成的喷、涂剂,具有硬化性与耐超高温两种特性,经自然硬化后以高倍数显微镜观查,其构体呈结晶状颗粒结合,除具有增加表面积与放大表面积的作用外,并具有结晶状颗粒微间隙的结构存在,进而具有快速吸热与散热机能。其中所述上置封合箱设有进水端及一补水口。所述下置封合箱设有排水端。所述基架所设复数散热歧管,采以单排或复数排列式散热模式。所述基架所设具的复数散热歧管,该每一支散热歧管可采全管外缘或局部方式实施第三层(最外层)的超导层实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箱散热歧管的表层结构,其设于水箱散热歧管的表面,该散热歧管的表层结构,由内向外依序分别为第一层的防锈层、第二层的纳米陶瓷层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箱散热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个上置封合箱、一个下置封合箱并配合一个基架及该基架所固置的数个散热歧管所组成;其中上置封合箱与下置封合箱分别焊合固定并封合于该基架的上、下端面,且与该基架所焊合固设的数个散热歧管构成为连通性的结构体;其中,各散热歧管设置于该基架的上、下端面之间,且各散热歧管的两端均穿过基架端面所预设的固定嵌孔,且各该散热歧管借助每一支散热歧管的两端所设嵌槽,分别嵌设并焊合于基架所述的固定嵌孔;此外,该每一支散热歧管所具的表层结构,由内向外依序分别为第一层的防锈层、第二层的纳米陶瓷层与第三层的超导层。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学宝陈建豪
申请(专利权)人:吴学宝陈建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