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敏贤专利>正文

新型电子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4268 阅读:8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子鼓,包括鼓腔、张设在鼓腔一端上的鼓皮、配设在鼓腔另一端的底座、推压鼓皮外周缘的鼓皮面箍、连接鼓皮面箍和底座以使鼓皮张紧的连接部件、鼓皮拾音器、鼓皮面箍拾音器、拾音器底座和感震海绵,拾音器底座和鼓腔均与底座一体化构造。由于本方案中的电子鼓,拾音器底座和鼓腔均与底座一体化构造,不仅有效减少了电子鼓因长期演奏造成拾音器松动而导致走音、串音现象的发生,而且省去了现有设计中的封底鼓皮和压皮圈,简化了结构,节约了材料,同时保持其外观接近传统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电子鼓乐器,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电子鼓
本技术涉及一种鼓乐器,尤其是一种新型电子鼓乐器。技术背景由于传统鼓的鼓组体积庞大,携带不方便,新手练习时鼓声音量大,影响他人作息。而且需要使用者具有一定的调音实力,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促使市场上逐渐开发出了电子鼓。与传统鼓相比,电子鼓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容易拆合、携带方便以及组装调试迅速,可以控制音量等优点。当使用者用鼓棒打击鼓皮或者鼓边沿时,触发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送给音源,音源再将信号转换成所需音色,通过音箱或耳机将其变为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但市场上现有的电子鼓,其底部大多采用传统的封底鼓皮和压皮圈设计,内腔中的鼓皮触发器和鼓边沿触发器通过固定座固定在支撑片上,支撑片则与外部筒状包裹部件进行固定连接。由于这种底部采用封底鼓皮和压皮圈以及触发器的固定设计,部件结构较多,使得整个电子鼓不够紧密,导致在演奏过程中电子鼓会因长期敲击震动令螺丝松脱,进而造成触发器松动,发生走音、串音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既能防止电子鼓因长期演奏造成触发器(拾音器)松动产生走音、串音现象,又能简化结构,节省材料,保持接近传统鼓的外观的新型电子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新型电子鼓,包括鼓腔、张设在所述鼓腔一端上的鼓皮、推压鼓皮外周缘的鼓皮面箍、连接部件、鼓皮拾音器、鼓皮面箍拾音器和感震海绵,还包括底座和拾音器底座,底座配设在鼓腔的另一端,连接部件连接鼓皮面箍和底座以使鼓皮张紧,拾音器底座和鼓皮面箍拾音器均设置在底座上,鼓皮拾音器和感震海绵均设置在拾音器底座上,拾音器底座和鼓腔均与底座一体化构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方案中的电子鼓,采用底座封底,省去了现有设计中的封底鼓皮和压皮圈,简化了结构,节约了材料。更重要的是,将鼓皮拾音器和鼓皮面箍拾音器分设在拾音器底座和底座上,而拾音器底座、鼓腔和底座一体化构造,有效减少了电子鼓因长期演奏造成拾音器松动而导致走音、串音现象的发生,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进一步,鼓皮面箍上端的外侧面包箍有防串音网皮隔震橡胶圈。进一步,鼓腔上端的外侧面包箍有防串音网皮隔震橡胶圈。由于鼓皮面箍上端和鼓腔上端的外侧面均包箍有防串音网皮隔震橡胶圈,能有效减少击打电子鼓时串音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得电子鼓输出更为出色的音色效果。进一步,拾音器底座包括支架主体和支撑片,支架主体由圆环状外壁和沿外壁垂直向上凸起的两支撑脚组成,支撑片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主体上。进一步,鼓皮拾音器粘贴在拾音器底座的支撑片上,鼓皮面箍拾音器粘贴在拾音器底座的支撑片下面的底座上。现有设计中,鼓皮拾音器和鼓皮面箍拾音器常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固定座上。在本技术中,由于拾音器底座和底座是一体构造,鼓皮拾音器和鼓皮面箍拾音器的固定座实际是合为一体,不仅节省了材料和工艺,而且更加实用和具有美观性。进一步,感震海绵的下端与鼓皮拾音器紧密接触并固定在拾音器底座的支撑片上,上端与鼓皮紧密接触。由于感震海绵的上端与鼓皮接触,下端紧密接触鼓皮拾音器,这样在击打电子鼓鼓皮时,鼓皮拾音器通过海绵能更好地获取震动的声音信号。进一步,连接部件包括内侧具有螺纹的管状部件、和管状部件上端部拧合的第一螺杆以及和管状部件下端部拧合的第二螺杆。进一步,鼓皮面箍外周部分伸出形成连接部并与第一螺杆进行固定,实现鼓皮面箍与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底座的外周部分伸出形成连接部并与第二螺杆进行固定,实现底座与连接部件固定连接。连接部件采用内侧具有螺纹的管状部件和螺杆,将鼓皮面箍和底座进行严实固定。进一步,第一螺杆和管状部件的拧合处设置有防松弛螺丝。当电子鼓因长期敲打而造成鼓皮松动时,通过旋紧防松弛螺丝,使得电子鼓鼓皮面箍重新推动压实鼓皮,使其恢复原状。进一步,底座、鼓腔和拾音器底座均采用塑料材料。由于底座、鼓腔和拾音器底座均采用便宜的改性塑料材料,节约了电子鼓的工艺成本。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第一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的第二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2对本技术的结构进行说明。本技术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子鼓,具备检测打击带来震动的鼓皮拾音器和鼓皮面箍拾音器。在图中未予显示的乐音装置为,基于打击鼓皮拾音器和鼓皮面箍拾音器的检测信号控制音源,对应于打击而生成乐音, 将该生成的乐音经由放大器装置从扬声器装置放音。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新型的电子鼓,包括鼓腔1、张设在所述鼓腔1 一端上的鼓皮2、配设在鼓腔1另一端的底座3、推压鼓皮2外周缘的鼓皮面箍4、连接鼓皮面箍4 和底座3以使鼓皮2张紧的连接部件5、鼓皮拾音器6、鼓皮面箍拾音器7、拾音器底座8和感震海绵9,拾音器底座8和鼓腔1均与底座3 —体化构造。电子鼓鼓皮2的外周缘嵌装在鼓腔1的外周上,通过压合在鼓皮2上的鼓皮面箍 4对其进行推压,从而固定住鼓皮2。鼓皮面箍4上端和鼓腔1上端的外侧面均包箍有防串音网皮隔震橡胶圈,这样能有效减少击打电子鼓时串音现象的发生,使得电子鼓输出更为出色更为准确的音色效果。如图2所示,拾音器底座8包括支架主体81和支撑片82,支架主体81由圆环状外壁和沿外壁垂直向上凸起的两支撑脚组成,支撑片82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主体81上。鼓皮拾音器6粘贴在拾音器底座8的支撑片82上,鼓皮面箍拾音器7粘贴在拾音器底座8的支撑片82下面的底座3上。感震海绵9的下端与鼓皮拾音器6紧密接触并固定在拾音器底座8的支撑片82上,上端与鼓皮2紧密接触。鼓皮面箍4外周部分伸出形成连接部并与第一螺杆52进行固定,实现鼓皮面箍4 与连接部件5固定连接;底座3的外周部分伸出形成连接部并与第二螺杆53进行固定,实现底座3与连接部件5固定连接。图中未予显示的是,鼓皮面箍4连接部在鼓皮面箍4的外周部分沿周向等间隔形成有六处;底座3连接部在底座3的外周部分沿周向也相应等间隔形成有六处。连接部件5采用内侧具有螺纹的管状部件51和螺杆,将鼓皮面箍和底座进行严实固定。此外,第一螺杆52和管状部件51的拧合处设置有防松弛螺丝10。这样,当电子鼓因长期敲打而造成鼓皮松动时,通过旋紧防松弛螺丝10,使得电子鼓鼓皮面箍4重新推压紧鼓皮2,使其恢复原状。在本技术中,底座3、鼓腔1和拾音器底座8均采用改性塑料材料。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子鼓,包括鼓腔(1 )、张设在所述鼓腔(1)一端上的鼓皮(2)、推压所述鼓皮(2)外周缘的鼓皮面箍(4)、连接部件(5)、鼓皮拾音器(6)、鼓皮面箍拾音器(7)和感震海绵(9 ),其特征在于该电子鼓还包括底座(3 )和拾音器底座(8 ),所述底座(3 )配设在鼓腔 (1)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部件(5)连接鼓皮面箍(4)和底座(3)以使鼓皮(2)张紧,所述拾音器底座(8 )和鼓皮面箍拾音器(7 )均设置在底座(3 )上,所述鼓皮拾音器(6 )和感震海绵 (9 )均设置在拾音器底座(8 )上,所述拾音器底座(8 )和鼓腔(1)均与底座(3 ) —体化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鼓,其特征在于所述鼓皮面箍(4)上端的外侧面包箍有防串音网皮隔震橡胶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鼓,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腔(1)上端的外侧面包箍有防串音网皮隔震橡胶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底座(8)包括支架主体(81)和支撑片(82),所述支架主体(81)由圆环状外壁和沿外壁垂直向上凸起的两支撑脚组成,所述支撑片(82 )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主体(8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敏贤
申请(专利权)人:林敏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