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338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包含壳体;多个设在壳体中的接地单元,其分别包括有载板、及多个相互连接且与载板结合的接地端子;多个设在壳体中且并接后位于接地单元间的讯号单元,其分别包括有载板、及多个与载板结合的讯号端子;以及设在各载板上的接地连接件。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可利用接地单元与接地连接件的相互结合,使连接器在进行讯号传输时可有效防止电磁波干扰,而达到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以及传输速率较佳的功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尤其涉及可利用接地单元与接地连接件的相互结合,使连接器在进行讯号传输时可有效防止电磁波干扰,而达到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以及传输速率较佳的功效的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按,一般惯用的电连接器(如图9及10所示),其包括有壳体6、分别设在壳体6 中并支撑接地端子71的第一与第二针座7、7a、分别设在壳体6中并支撑讯号端子81的第三与第四针座8、8a、多个穿过壳体6且插设各针座7、7a、8、8a间并与各接地端子71导通的插针90、及连接各接地端子71的导通板91 ;由此,可进行高速率的数据传输使用,并利用各插针90与导通板91的配合导通各接地端子71达到防电磁波干扰。然而,由于该连接器的各接地端71以多个插针90与导通板91进行导通连接,因此,不但会增加各接地端子71与插针90与导通板91组装时的难度,且在各接地端子71的制作与各插针90及导通板91的组装时,都必须要有较高的精密度,才能使各插针90与导通板91穿过壳体6与各接地端子71导通,而导致有结构复杂以及较不易于组装的缺点;再者,由于各插针90穿过壳体6的两侧与各接地端子71导通,且各接地端71并未全部连接 (即前两支端子与后两支端子分别连接),使得连接器的后端形成开口,而无法有效形成较佳的遮蔽,因此,导致该连接器在进行讯号传输时,并无法有效防止电磁波的干扰,进而影响其使用时的传输速率。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以使其可达到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以及传输速率较佳的功效,将是本技术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公知连接器的缺憾,设计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以期可达到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以及传输速率较佳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借着利用接地单元与接地连接件的相互结合,致使连接器在进行讯号传输时可有效防止电磁波干扰,进而达到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以及传输速率较佳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包含壳体;多个设在壳体中的接地单元,其分别包括有载板、及多个相互连接且与载板结合的接地端子;多个设在壳体中且并接后位于接地单元间的讯号单元,其分别包括有载板、及多个与载板结合的讯号端子; 以及设在各载板上的接地连接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壳体的一端设有插接部,而另一端设有与插接部连通的容置区,使各接地单元与讯号单元以其载板设在容置区内,而让各接地端子与讯号端子的两端分别限位在插接部内与壳体的底部,且使该接地连接件设于壳体的另一端,而该接地连接件包含有长板、及多个设于长板的一面上且分别与各接地端子结合的夹持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壳体一端可设有两个上下排列且与容置区连通的插接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接地端子包覆在载板中,而各接地端子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载板的一端面及底面,并在各载板的另一端设有供接地连接件结合的缺口部, 且各接地端子之间以连接部加以串联呈网状,而其中一个连接部延伸出缺口部且供夹持部夹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接地端子包覆在载板中,而各接地端子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载板的一端面及底面,并在各载板的另一端设有供接地连接件结合的缺口部, 且各接地端子设在呈片状体的连接部上,而该连接部上设有延伸出缺口部且供夹持部夹持的延伸段。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各讯号端子包覆在载板中,而各讯号端子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载板的一端面及底面,并在各载板的另一端设有供接地连接件结合的缺口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各夹持部分别具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弹片体,各弹片体呈弯折状,且各弹片体的中央处活动接触。另外本技术的结构改良的连接器,更可包含有壳体;多个设在壳体中的接地单元,其分别包括有载板、及多个相互连接且包覆在载板中的接地端子,各讯号端子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载板的一端面及底面,且各接地端子设在呈片状体的连接部上;多个设在壳体中且并接后位于接地单元间的讯号单元,其分别包括有载板、及多个与载板结合的讯号端子;以及设在各载板上的接地连接件。而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该壳体的一端设有插接部,另一端设有与插接部连通的容置区,使各接地单元与讯号单元以其载板设在容置区内,而让各接地端子与讯号端子的两端分别限位在插接部内与壳体的底部,并在各接地单元的载板另一端设有供接地连接件结合的缺口部,而该连接部上设有延伸出缺口部的延伸段,且使该接地连接件设在壳体的另一端,而该接地连接件包含有长板、及多个设在长板一面上且分别与各接地端子的延伸段结合的夹持部。而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该壳体一端可设有两个上下排列且与容置区连通的插接部。而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各夹持部分别具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弹片体,各弹片体呈弯折状,且各弹片体的中央处活动接触。由此,本技术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可利用接地单元与接地连接件的相互结合,使连接器在进行讯号传输时可有效防止电磁波干扰,而达到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以及传输速率较佳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接地连接件的组装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接地连接件的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的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图4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7为本技术图6的A-A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9为惯用的外观图。图10为惯用接地端子、插针及导通板的连接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本技术部分)1壳体11插接部12容置区2、2a接地单元21载板211缺口部22、22a 接地端子23、23a 连接部231a延伸段3讯号单元31载板311缺口部32讯号端子4接地连接件41长板42夹持部421弹片体(习用部分)6壳体7、7a第一、二针座71接地端子8,8a第三、四针座81讯号端子90插针91导通板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形,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2、3、4、5、6及7』,分别为本技术的分解图、本技术接地连接件的组装状态图、本技术接地连接件的外观图、本技术的外观图、本技术图4 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本技术的前视图及为本技术图6的A-A剖面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至少包含有壳体1、多个接地单元2、多个讯号单元 3以及接地连接件4。上述所提的壳体1其一端设有两个上下排列的插接部11,而另一端设有与插接部 11连通的容置区12。各接地单元2设在壳体1的容置区12中,其分别包括有载板21、及多个相互连接且与载板21结合的接地端子22 (本实施例中设有四个接地端子2 ,其中各接地端子22包覆在载板21中,而各接地端子22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载板21的一端面及底面,且使各接地端子22的两端分别限位在插接部11内与壳体1的底部,并在各载板21的另一端设有缺口部211,且各接地端子22之间以连接部23加以串联呈网状,而其中一个连接部23延伸出缺口部211。各讯号单元3设在壳体1的容置区12中且并接后设在两个接地单元2之间,其分别包括有载板31、及多个与载板31结合的讯号端子32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芬
申请(专利权)人:至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