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修的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9157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钻井作业中所使用的除泥器,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除泥器上的便于维修的旋流器。该装置的圆柱形上盖与锥形筒之间采用密封胶垫密封,连接卡瓦为内有沟槽的圆弧体,将在圆柱形上盖与锥形筒连接的外沿塞进两个连接卡瓦的沟槽处,两个连接卡瓦之间采用锁紧螺栓固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降低拆装难度,方便工人操作。克服了现有旋流器如需拆卸需更换8个螺丝,拆装困难的不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钻井作业中所使用的除泥器,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除泥器上的便于维修的旋流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油田在钻井作业中使用的除泥器上的旋流器,在现场作业时由于支架的限制,使旋流器组及其附属支臂所能占用的空间有限,从而加大了拆装难度。旋流器如需拆卸需更换8个螺丝,在狭小的空间中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旋流器,该装置实现了降低拆装难度,方便工人操作。克服了现有旋流器如需拆卸需更换8个螺丝,拆装困难的不足。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维修的旋流器,包括圆柱形上盖、旋流器进流口、锥形筒和底流口调节装置;在圆柱形上盖与锥形筒之间采用密封胶垫密封,连接卡瓦为内有沟槽的圆弧体,将在圆柱形上盖与锥形筒连接的外沿塞进连接卡瓦的沟槽处, 连接卡瓦之间采用锁紧螺栓固紧。旋流器的旋流器进流口设计为椭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安装密封胶垫和连接卡瓦的结构,因而具有只需拆卸2个螺丝就能实现旋流器锥体的更换的效果,且完全能够保证密封要求,从而大大降低了拆装难度,方便工人操作,克服了因旋流器拆装困难带来的维修强度和作业风险;由于旋流器的进流口设计为椭圆形,因而增加了旋流器进流口处受力面积,力口大了受力面壁厚,减少了旋流器的维修次数。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旋流器的俯视图。图3为除泥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维修的旋流器,包括圆柱形上盖1、旋流器进流口 2、连接卡瓦3、密封胶垫4、锥形筒5和底流口调节装置6 ;在圆柱形上盖1与锥形筒5之间采用密封胶垫4密封,连接卡瓦3为内有沟槽的半圆弧体,将在圆柱形上盖1与锥形筒5连接的外沿塞进两个连接卡瓦3的沟槽处,两个连接卡瓦3之间采用两个锁紧螺栓7固紧,如图2所示。 本技术在需要维修时,只需拆卸2个螺丝,分开连接卡瓦3就能实现旋流器锥形筒5的更换,且完全能够保证密封要求,装配时将锥形筒5、密封胶垫4和圆柱形上盖1对齐,将连接卡瓦3对接,拧紧2个螺丝即可完成。旋流器的旋流器进流口 2设计为椭圆形,因为旋流器进流口 2需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且液流中含较多泥沙,所以旋流器进流口 2部位为易损处。旋流器进流口 2处液流为旋转进入,旋流器进流口 2单面壁受力,设计为椭圆形口可以增加受力面积,加大受力面壁厚,减少了旋流器的维修次数。图3为除泥器的结构示意图,旋流器8在除泥器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地是,以上关于本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修的旋流器,包括圆柱形上盖(1)、旋流器进流口(2)、锥形筒(5)和底流口调节装置(6);其特征在于在圆柱形上盖(1)与锥形筒(5)之间采用密封胶垫(4)密封, 连接卡瓦(3)为内有沟槽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忠明王艳丽刘义元金克武陈锋彭广林江海鹏严峰
申请(专利权)人:盘锦辽河油田裕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