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18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包括杆(1),以及固定连接于杆(1)上若干个浆叶(2),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浆叶呈园周360度等分角阶梯式安装于杆(1)上,其中每个浆叶(2)包括一端与杆(1)固定连接的棒(21)、以及与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与棒呈一定角度的叶(22)。(*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染料行业中的研磨搅拌器。
技术介绍
染料后加工工艺方面有一道至关紧要的工序,即染料粗粒在一定研磨介质中并在某种搅拌形式下,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印染织物必需的细度。而控制在达到所需细度的这一段时间的长短,称之为“磨效”。毫无疑问,磨效直接影响到染料生产成本的高低以及生产周期的长短,对企业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染料行业在研磨搅拌器形式上传统上一向采用带角度的平板式浆叶,如图1所示,浆叶间相互垂直,但使用上述搅拌器磨效一直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磨效的不对称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包括杆,以及固定连接于杆上若干个浆叶,所述若干浆叶呈园周360度等分角阶梯式安装于杆上,其中每个浆叶包括一端与杆固定连接的棒、以及与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与棒呈一定角度的叶。本技术的效果可从下述比实验数据得出,对于型号为#79蓝的染料,用改进前的搅拌器,平均所需的研磨时间为25小时,用本技术的搅拌器,平均研磨时间仅需18小时,磨效提高28%;对于型号为#30橙的染料,用改进前的搅拌器,平均所需的研磨时间为41小时,用本技术的搅拌器,平均研磨时间仅需24小时,磨效提高41%;对于型号为#74红的染料,用改进前的搅拌器,平均所需的研磨时间为43小时,用本技术的搅拌器,平均研磨时间仅需28小时,磨效提高35%;对于型号为#93紫的染料,用改进前的搅拌器,平均所需的研磨时间为32小时,用本技术的搅拌器,平均研磨时间仅需22小时,并且改进后以改进前磨效提高32%;从上述的比照数据来看,不同的染料品种磨效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磨效最高可缩短原研磨时间的41%,最低也可缩短研磨时间的25%。附图说明图1是原搅拌器浆叶形式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作圆周运动时浆叶上分布的力的示意图。图4中本技术的搅拌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搅拌器包括一圆柱形的杆1,以及固定连接于杆1上若干个浆叶2,其中每个浆叶2包括一端与杆1固定连接的棒21、以及与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叶2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棒通过抱箍3与杆1固定连接,所述的棒21为园铁。由于在一个筒状容器内,作径向园周运动的搅拌器,其浆叶上分布的力为如图3所示,由物理常识可知在一定的作用力下,距离园心越近其离心力越小,而物料的有序性也越好,但我们希望的是恰恰相反,此外,当距离接近容器壁时,又由于对物料作用范围太小,消耗动力太大而得不偿失,因此,搅拌器的最佳作用点应在与其消耗的动力和取得的效果相匹配的半径范围内,也就是为了取得最佳性价比的磨效能耗比,所述的与棒21结合的平面叶22的安装位置应落在此半径范围内。结合上述原因,如图2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叶22安装在筒状容器半径的2/3处,即L2=2/3L1,(上式中L2为叶的安装位置到圆心的距离,L1为容器的半径),就是说如果筒状容器半径为0.9米,则叶22应安装在距圆心0.6米处。另外,为了使搅拌时不致于造成物料层流的断层,即不形成上档浆叶与下档浆叶都不能影响或作用到的一个物流圆柱体,一般要求上档浆叶的末端应与下档搅拌棒抱箍处于同一平面,如图2所示上档浆叶的末端的水平位置正好处于下一档浆叶抱箍安装中心的水平线上,即满足L3=L*cosα,L=L2*arcsintα(上式中L3为两档抱箍间的距离,L为浆叶的长度,α为棒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棒与水平面成60度夹角,这样当物料接触到棒的半园表面时,在一个柱状体上发生物料流体紊乱,部分反射、部分涡流,使作用力成散射的矢量,破坏了原来平浆叶形成的层流现象。所述的叶22与水平面物流运行方向成向上35度夹角,又与垂直面成15度夹角,这样在有效的搅拌柱状半径内可分解为水平和垂直向上的作用力,如此一方面可克服距离园心处研磨介质的自身重力向逐渐积聚而不参与研磨,另一方面使研磨介质在一个立体范围内活动,这样就增加了物料与研磨介质相接触的机会。结合图4所示所述浆叶间采用园周360度等分角阶梯式安装,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五根不对称浆叶,即每根浆叶的夹角为72度,这样安装形式,与原平板式浆叶比较,浆叶间角度减小了18度,浆叶间分层的距离由原来三档改变为五档,这样在追求紊流的同时,进一步克服了浆叶间疏档可能造成的层流死角。权利要求1.一种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包括杆(1),以及固定连接于杆(1)上若干个浆叶(2),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浆叶呈园周360度等分角阶梯式安装于杆(1)上,其中每个浆叶(2)包括一端与杆(1)固定连接的棒(21)、以及与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与棒呈一定角度的叶(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22)的安装位置至杆(1)的垂直距离为容器半径的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档浆叶的末端的水平位置正好处于下一档浆叶安装中心的水平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21)与水平面成60度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22)与水平面物流运行方向成向上35度夹角,又与垂直面成15度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浆叶为五根,即每根浆叶的夹角为72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1)为圆柱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22)呈平板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单臂棒叶结合式搅拌器,包括杆,以及固定连接于杆上若干个桨叶,所述若干桨叶呈圆周360度等分角阶梯式安装于杆上,其中每个桨叶包括一端与杆固定连接的棒以及与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与棒呈一定角度的叶。本技术对于不同的染料品种,磨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磨效最高可缩短原研磨时间的41%,最低也可缩短研磨时间的25%。文档编号B01F7/16GK2669968SQ200320122808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4日专利技术者翁志康 申请人:上海大可染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志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可染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