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涉及一种电力事故抢修塔,由中横担(3)、两个边横担(2)和立柱(4)形成一个电力事故抢修塔,所述电力事故抢修塔为两个且为相同结构,所述任一电力事故抢修塔的所述中横担(3)为角铁和扁铁焊接的方形空心结构,由两个边横担(2)插入所述中横担(3)的两端口形成横担的折叠式运输结构;所述立柱(4)由下至上分为至少由大至小的三段独立柱段,所述每一下部独立柱段均为空心结构且每一下部独立柱段的内部孔均大于上部连接的上部独立柱段形成所述立柱(4)的折叠式运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立柱分为多个由大至小的独立柱段,运输时大套小,使用时由角铁连接,使得运输成本、存放空间大幅度降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事故抢修塔,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
技术介绍
架空输电线路的倒杆事故是电力事故的灾难。一旦发生倒杆事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抢修,恢复供电。如果按原设计标准进行抢修,耗时较长,因此目前运行单位多采用抢修塔进行快速修复恢复送电,然后再进行永久修复。由于抢修塔体积较大,通常将其分段分别存放在不同的集装箱中一同运往事故地点。往往一基抢修塔需要配备多个集装箱, 运输成本较高。倘若事故地点发生在山区或遭遇自然灾害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抢修塔的运输工作将更加困难。现有技术中,也有涉及到对电力事故抢修塔进行改进的公开文献,例如专利号为 ZL200720032038. 2的技术专利《一种电力事故抢修塔》,所涉及到的一种电力事故抢修塔,该抢修塔包括塔体和塔体固紧装置,塔体包括杆柱和绝缘横担,绝缘横担水平设置在杆柱上部,塔体固紧装置包括可拉紧固定杆柱的拉线,拉线一端与杆柱上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端连接。然而,该技术存在的缺点是该抢修塔的塔体的杆柱和绝缘横担仍然存在长度大,存放时空间利用率不高,不便于装载及运输的缺点。又如专利号为ZL200710066608. 4的专利技术专利《门型抢修塔导线提升机构》,涉及到一种门型抢修塔导线提升机构,用作电力系统线路抢修中的提升导线,包括由左右立柱和横担组成的门型抢修塔,左右立柱问及各立柱与横担问有拉索补强,所说的横担包括边横担与中横担,分别与左右立柱固定,还包括一临时横梁,该临时横梁可置于中横担下,一端与立柱固定,另一端与立柱问有丝杆联接,通过调节丝杆可改变两立柱间距;所说的中横担至少由三段构架梁组成,在组成中横担的相邻构架梁之间,通过在构架梁端头插接销轴形成两段构架梁的可拆离联接。然而,该专利技术存在的缺点是该抢修塔的结构复杂,并且仍然存在长度大,存放时空间利用率不高,不便于装载及运输的缺点;另外,在到达目的地后同样需要进行组装,组装工作量较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便于运输的电力事故抢修塔,以满足电力事故抢修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所述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通过将立柱分为多个由大至小的独立柱段,运输时大套小,使用时由角铁连接,使得运输成本、存放空间大幅度降低。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由中横担、两个边横担和立柱形成一个电力事故抢修塔,所述电力事故抢修塔为两个且相对应的两个边横担端部实施时为相互连接,两个电力事故抢修塔为相同结构,所述任一电力事故抢修塔包括中横担、边横担、立柱和连接角铁,所述中横担为角铁和扁铁焊接的方形空心结构,在中横担两端端面分别设有四根连接角铁,中横担两端口的口径大于方形边横担的外表面,由两个边横担插入所述中横担的两端口形成横担的折叠式运输结构;所述立柱由下至上分为至少由大至小的三段独立柱段, 除了上端一个独立柱段外的独立柱段上端端面分别设有四根连接角铁,所述每一下部独立柱段均为空心结构且每一下部独立柱段的内部孔均大于上部连接的上部独立柱段形成所述立柱的折叠式运输结构。所述的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在连接角铁的角铁立板上设有多个对应边横担一端或立柱独立柱段下端四个外侧面孔的孔;在连接角铁的角铁平板上设有多个对应中横担端面或立柱独立柱段上端面四边孔的孔。所述的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在中横担的中部分别设有固定拉线连接口。所述的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在立柱的上部和中部分别设有固定拉线连接口。 所述的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在边横担的外端设有斜拉线连接口。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通过将立柱分为多个由大至小的独立柱段,运输时大套小,使用时由角铁连接,使得运输成本、存放空间大幅度降低,本技术结构合理,不仅实现了稳固连接的效果,而且且具有结构简单,运输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斜拉线;2、边横担;3、中横担;4、立柱;5、固定拉线;6、角铁立板;7、角铁平板;8、孔;9、端面。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技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结合附图1或2所述的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由中横担3、两个边横担2和立柱4 形成一个电力事故抢修塔,所述电力事故抢修塔为两个且相对应的两个边横担2端部实施时为相互连接,两个电力事故抢修塔为相同结构,所述任一电力事故抢修塔包括中横担3、 边横担2、立柱4和连接角铁,所述中横担3为角铁和扁铁焊接的方形空心结构,在中横担3 的中部分别设有固定拉线5连接口,在中横担3两端端面9分别设有四根连接角铁,中横担 3两端口的口径大于方形边横担2的外表面,由两个边横担2插入所述中横担3的两端口, 在边横担2的外端设有斜拉线1连接口形成横担的折叠式运输结构;在立柱4的上部和中部分别设有固定拉线5连接口,所述立柱4由下至上分为至少由大至小的三段独立柱段,除了上端一个独立柱段外的独立柱段上端端面9分别设有四根连接角铁,所述每一下部独立柱段均为空心结构且每一下部独立柱段的内部孔均大于上部连接的上部独立柱段形成所述立柱4的折叠式运输结构;在连接角铁的角铁立板6上设有多个对应边横担2 —端或立柱4独立柱段下端四个外侧面孔8的孔8 ;在连接角铁的角铁平板7上设有多个对应中横担3端面9或立柱4独立柱段上端面四边孔8的孔8。实施本技术所述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由两根立柱4、两根中横担3和四个边横担2构成,所述每一立柱4分为多个由大至小的独立柱段,运输时大套小,使用时由角铁通过螺栓连接,形成并列的两个“十”字形电力事故抢修塔,为了确保塔身稳固,由固定拉线5和斜拉线1按照常规方法连接固定便可。 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由中横担(3)、两个边横担( 和立柱(4)形成一个电力事故抢修塔,所述电力事故抢修塔为两个且相对应的两个边横担( 端部实施时为相互连接,两个电力事故抢修塔为相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任一电力事故抢修塔包括中横担 (3)、边横担(2)、立柱(4)和连接角铁,所述中横担(3)为角铁和扁铁焊接的方形空心结构, 在中横担⑶两端端面(9)分别设有四根连接角铁,中横担(3)两端口的口径大于方形边横担O)的外表面,由两个边横担( 插入所述中横担(3)的两端口形成横担的折叠式运输结构;所述立柱由下至上分为至少由大至小的三段独立柱段,除了上端一个独立柱段外的独立柱段上端端面(9)分别设有四根连接角铁,所述每一下部独立柱段均为空心结构且每一下部独立柱段的内部孔均大于上部连接的上部独立柱段形成所述立柱的折叠式运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其特征是在连接角铁的角铁立板 (6)上设有多个对应边横担( 一端或立柱(4)独立柱段下端四个外侧面孔(8)的孔(8); 在连接角铁的角铁平板(7)上设有多个对应中横担( 端面(9)或立柱(4)独立柱段上端面四边孔(8)的孔(S)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力事故抢修塔,其特征是在中横担(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文,杨宇勋,卢海坡,
申请(专利权)人:栾川县电业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