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软启动路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37274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8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节能软启动路灯控制系统,其包括交流电源、并接在交流线路中的1个以上照明灯,以及光敏三极管、第一负载控制模块、第一软启动模块;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经限流电阻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输入端,发射极接地;光敏三极管与照明灯之间的火线上设有二极管;第一负载控制模块的主动负载串联端、从动负载串联端、交流电源零线连接端分别连接照明灯、火线、零线;第一软启动模块连接在第一负载控制模块的从动负载串联端与交流电源火线之间;第一软启动模块中包括接触器以及可控制接触器延时闭合的延时部分;接触器的常开触点并联在二极管的两端上。光电三极管的设置、二极管与接触器常开触点的状态配合可实现路灯的节能和软启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路灯控制
,尤其是一种节能软启动路灯控制系统,具体地是一种能根据自然光线的明暗程度实现路灯的自动开启和关断,在自动开启时灯头能够逐渐点亮的路灯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照明节电问题列为除动力节电以外的另一重大节电项目,城市道路的公共照明路灯,其控制方式为供电部门定时开启和关闭,由于夜晚经常是前半夜人多,需要的照明亮度高,而后半夜至天亮这段时间,车辆稀少、人流量大减,需要的照明亮度低,如果路灯还象前半夜一样照明将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另外,一般路灯在白天是不会开启的,当遇上恶劣天气造成道路光照度不足的时候,路灯不及时开启就容易发生意外交通事故。同时,在刚合上电源开启路灯的瞬间,由于路灯灯丝冷态时电阻较小,瞬间加上高电压灯丝一般会有较大的冲击电流,从而造成路灯相对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软启动路灯控制系统,以实现能够根据环境明暗自动开关路灯,在开启时能够使路灯逐渐点亮,从而延长路灯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节能软启动路灯控制系统, 包括交流电源以及并联接在交流电源火线和零线之间的1个以上照明灯,还包括光敏三极管,其集电极极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发射极接地;交流电源输入端与光敏三极管集电极之间的火线上设有限流电阻R ;光敏三极管与照明灯之间的火线上设有第一二极管VD ;第一负载控制模块,其包括从动负载串联端、主动负载串联端以及交流零线连接端;照明灯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另一端连接第一负载控制模块的主动负载串联端,并通过交流电源零线连接端连接交流电源零线;第一负载控制模块的从动负载串联端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第一软启动模块,其连接在第一负载控制模块的从动负载串联端与交流电源火线之间;包括接触器KMl以及可控制接触器KMl延时闭合的延时部分;接触器KMl的常开触点并联在第一二极管的两端上。应用中,本技术光敏三极管的设置可使得照明路灯在光线强度较大时均不会通电亮起;光线强度较弱时,因串联在电源火线上的二极管的半波整流作用,以及限流电阻的分压作用,照明路灯在初始通电时的亮度较弱,灯丝被较低电压预热,可延长使用寿命。 当软启动模块中的接触器延时励磁闭合,则二极管被闭合后的接触器常开触点短接,此时照明路灯将在全压下工作,亮度达到最大。作为一种改进,本技术还包括备用照明模块以及备用照明启动控制器;备用照明模块中包括1个以上备用照明灯以及第二负载控制模块和第二软启动模块;备用照明灯的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火线,另一端连接第二负载控制模块的主动负载串联端,并通过第二负载控制模块的交流电源零线连接端连接交流电源零线;第二软启动模块连接在第二负载控制模块的从动负载串联端与电源火线之间;第二软启动模块中包括接触器KMll以及可控制接触器KMll延时闭合的延时部分;备用照明启动控制器中包括接触器KM2 ;接触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串接在照明灯和备用照明模块之间的火线上;备用照明灯与接触器KM2常开触点之间的交流电源火线上串接有第二二极管 VD2,第二软启动模块中的接触器KMll的常开触点并联在第二二极管VD2的两端上。具体的,可通过备用照明启动控制器来控制KM2的第一常开触点的闭合或断开, 进而控制备用照明模块的工作或空闲状态。优选的,本技术所述备用照明启动控制器中还包括接触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中包括直流电源,以及并联在直流电源的正极端与公共端之间的第一至第四控制线路;第一控制线路中包括串联的常闭按钮开关SB1、常开按钮开关SB2以及中间继电器Kl线圈,还包括并联在常开按钮开关SB2两端上的中间继电器Kl的第一辅助常开触点;第二控制线路由中间继电器Kl的第二辅助常开触点、接触器KM2线圈以及中间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串联组成;第三控制线路由接触器KM2的第二常开触点和时间继电器KTl线圈串联组成;第四控制线路中包括串联的中间继电器Kl的第二常开触点、时间继电器KTl的常开触点、中间继电器K2线圈以及时间继电器KT2的常闭触点;还包括并联在中间继电器K2 线圈两端的时间继电器KT2线圈,以及并联在时间继电器KTl常开触点两端上的中间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备用照明启动控制器中还包括接触器KM3,KM3的第一常开触点并联在接触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两端上;接触器KM3的第二常开触点连接在第二软启动模块与火线之间。具体的,可在情况需要时通过手动来控制KM3接触器常开触点的闭合或断开,从而控制备用照明模块的工作或空闲状态。优选的,接触器KM3的触点控制电路包括并联在直流电源正极端与公共端之间的第五和第六控制线路;第五控制线路中包括串联的常闭按钮开关SB3、常开按钮开关SB4、中间继电器K3 线圈;还包括并联在常开按钮开关SB4两端上的中间继电器K3的第一常开触点;第六控制线路由中间继电器K3的第二常开触点与接触器KM3线圈串联组成。本技术中的第一软启动模块以及第二软启动模块可根据现有的成熟电路技术来实现,达到控制接触器线圈延时闭合,即接触器辅助常开触点延时闭合,达到相应的效果。优选的,本技术中第一软启动模块中控制接触器KMl延时闭合的延时部分电路结构为包括变压器T、整流桥KBL、555定时器、发光二极管VDl ;变压器T高压侧的两个输出端子分别连接负载控制模块的从动负载串联端和交流电源火线;变压器T的低压侧输出端连接整流桥KBL的的输入端,整流桥KBL的两个输出端子分别接在第一电解电容的的两端;第二电解电容串接第一电阻后并联在第一电解电容的两端,且第二电解电容的阳极与第一电解电容的阳极相连;5555定时器的第二管脚和第六管脚均接在第二电解电容的阴极上,第八管脚和第四管脚均接在第二电解电容的阳极上,第五管脚串接一个电容后连接第一管脚以及第一电解电容的阴极,然后接地;接触器KMl线圈的一端连接555定时器的第三管脚,另一端接地; 发光二极管VDl串联电阻R2后并接在接触器KMl线圈的两端上,且电阻R2与发光二接管 VDl的阳极相连。优选的,本技术备用照明模块中第二软启动模块的电路结构与第一软启动模块的电路结构相同,但包括不同的接触器线圈KMl和KMll ;第二负载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与第一负载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相同。本技术的第一负载控制模块与第二负载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可根据现有成熟电路技术设计,以达到消除空载损耗的目的。优选的,本技术中的第一负载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为包括控制极相互连接的双向可控硅VS1、VS2 ;双向可控硅VSl的一端为从动负载串联端,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VS2的一端,为交流电源串联端;双向可控硅VS2的另一端为主动负载串联端;双向可控硅VS1、VS2的控制极均通过一个电阻连接主动负载串联端,同时通过一个电容连接交流电源串联端;双向可控硅VS1、VS2的两端之间均串接有电阻和电容。第二负载控制模块与第一负载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相同。优选的,本技术备用照明启动控制器中的时间继电器KTl定时为6小时;时间继电器KT2定时为18小时。配合接触器KM2的触点控制电路应用时,可实现在第一天的18:00按下按钮开关SB2启动控制电路后,每天的18:00及其以后的时间内(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敏鞠全勇刘旭明牟福元周扩建周洪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