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7120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收集处理在野外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的便携式处理装置。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在收集后通过机泵房的提升设备,将污水提升至长方体处理结构池,处理结构池连接于机泵房后,被分隔成两部分,牵引连接装置通过抗拉钩连接牵引设备,牵引底座,处理结构池安装固定于底座正上方,前轮、后轮通过其轮轴支撑底座,在牵引设备牵引下实现移动。平衡支撑架安装在底座前后两端,检查口位于处理结构池上方,保温层包裹于处理结构池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污水源移动需要收集处理的问题,具有移动方便,适应范围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污水池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户外无固定地点生产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属于环境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在环境保护领域,野外工作队伍产生的污水无法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野外工作队往往在产生污水后未经处理便任其排放,脆弱的生态平衡往往连微妙的环境变化都无法承受,这种人为因素产生的破坏绝非环境可承受之重。多年来,为了能够处理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研究开发了大量的水处理工艺方法,其中主要通过建设污水处理站的方式,实现实现污染污的去除活浓度降低。但由于污水处理站建设需要一定周期,即便建设好以后仍需菌群培养等繁琐的启动过程,污水处理站很难移动。现有技术无法使野外工作队伍产生的污水实现高效稳定的处理。如何开发一种运行高效稳定,移动方便的处理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收集处理在野外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的便携式处理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污水处理站整体移至能够拖动其移动的底板上,底板前段设连接结构,方便连接牵引装置,底板下部两根轮轴连接轮胎与底板,支撑底板与污水处理站主体,轮轴选用小间距,前后轮胎间距减小一定程度上减小装置卡在鼓包上的可能,底板材料选用高密度钢材,而污水处理结构又选用轻质结构材料, 将装置整体重心降低,避免装置行驶过程中发生颠覆。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底座、机泵房、处理结构池、牵引连接装置、前轮、后轮、平衡支撑架、检测口和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污水在收集后通过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前端部分机泵房的提升设备,将污水提升至长方体处理结构池,处理结构池连接于机泵房后,处理结构池被分隔成两部分,牵引连接装置通过抗拉钩连接牵引设备,牵引底座,处理结构池安装于底座正上方,前轮、后轮通过其轮轴支撑底座,在牵引设备牵引下实现移动。平衡支撑架安装在底座前后两端,检查口位于处理结构池上方,保温层包裹于处理结构池外。所述的底座,材料选用高密度钢材。所述的机泵房,设备摆放紧密,可分层摆放。所述的牵引连接装置设连接用抗拉钩,需要移动时与牵引设备连接。所述的平衡支撑架,安装在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前后两端,保持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平衡,为方便移动,平衡支撑架与底座连接采用活动连接方式,可在随牵引设备移动时灵活的收起。本技术有益效果是,在达到处理污水目的同时,实现污水处理装置的灵活移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侧面视图图2是本技术底座顶部视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池顶部视图图中1.底座,2.机泵房3.处理结构池,4.牵引连接装置,5.前轮,6.后轮,7.平衡支撑架,8.检查口。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前轮5、后轮6支撑底座1,底座1安放机泵房2和处理结构池3,平衡支撑架7在底座下部的前后两端,检查在处理结构池之上。前轮5与后轮6的间距小,以保证翻越土包时不被卡住,平衡支撑架7可以伸缩,保持装置的平衡,检查口在处理结构池上用于结构池3检修、监测。在图2所示,前轮5、后轮6安装于底座1的中间位置,最大程度的保持平衡。在图3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结构池1被分隔成两部分,以满足工艺要求,检查口 8安装在离设备位置近的位置,处理结构池装上了保温层9,满足寒冷地区运行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底座(1)、机泵房O)、处理结构池(3)、 牵引连接装置⑷、前轮(5)、后轮(6)平衡支撑架(7)、检测口 (8)和保温层(9),其特征在于,污水在收集后通过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前端部分机泵房O)的提升设备,将污水提升至长方体处理结构池(3),处理结构池(3)连接于机泵房后,处理结构池(3)被分隔成两部分,牵引连接装置(4)通过抗拉钩连接牵引设备,牵引底座(1),处理结构池(3)安装于底座 (1)正上方,前轮(5)、后轮(6)通过其轮轴支撑底座,在牵引设备牵引下实现移动。平衡支撑架(7)安装在底座(1)前后两端,检查口(8)位于处理结构池(3)上方,保温层(9)包裹于处理结构池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材料选用高密度钢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支撑架(7), 安装在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前后两端,保持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平衡,为方便移动,平衡支撑架(7)与底座连接采用活动连接方式,可在随牵引设备移动时灵活的收起。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收集处理在野外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的便携式处理装置。便携式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在收集后通过机泵房的提升设备,将污水提升至长方体处理结构池,处理结构池连接于机泵房后,被分隔成两部分,牵引连接装置通过抗拉钩连接牵引设备,牵引底座,处理结构池安装固定于底座正上方,前轮、后轮通过其轮轴支撑底座,在牵引设备牵引下实现移动。平衡支撑架安装在底座前后两端,检查口位于处理结构池上方,保温层包裹于处理结构池外。本技术有效的解决了污水源移动需要收集处理的问题,具有移动方便,适应范围广的特点。文档编号C02F1/00GK202226685SQ20112025447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专利技术者赵玉雷 申请人:北京中环同创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环同创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