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鲁曰专利>正文

气水紊流再混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516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水紊流再混合管,它包括文丘里射流管,文丘里射流管具有增压腔、负压腔和进气口,文丘里射流管接紊流混合管,紊流混合管中无序装填细小短管头。它结构简化,制造成本低,降低运行成本,同时达到高效率的水气混合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和液体的混合装置,尤其是指一种气水紊流再混合管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在具备一定流量和压力的水体中混合气体时,采用文丘里射流管、微间隙叶轮混合泵等,它们各有利弊。其中微间隙叶轮混合泵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轧细搅拌水和气体,使气体充分混合进水体,效果非常显著,混合率可达95~98%,但是其设备昂贵,运行成本高等因素限制了其在普通领域的应用。而作为低成本的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的文丘里射流管,则混合效果有限,在某些场合达不到混合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水紊流再混合管,它结构简化,制造成本低,降低运行成本,同时达到高效率的水气混合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气水紊流再混合管,它包括文丘里射流管,文丘里射流管具有增压腔、负压腔和进气口,文丘里射流管接紊流混合管,紊流混合管中无序装填细小短管头。在文丘里射流管进行气水混合的基础上,再增加紊流混合管,使经过文丘里射流管初步混合的气水流体再通过紊流混合管中的细小短管头时所产生的紊流作用,显著提升气水混合率,接近或达到微间隙叶轮混合泵的混合效率。它结构简化,制造成本低,降低运行成本,同时达到高效率的水气混合目的。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图3是紊流混合管紊流现象放大图。图中1.文丘里射流管,2.紊流混合管,3.进气口,4.增压腔,5.负压腔,6.细小短管头。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优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气水紊流再混合管,它包括文丘里射流管1,文丘里射流管1具有增压腔4、负压腔5和进气口3,文丘里射流管1接紊流混合管2,紊流混合管2中无序装填细小短管头6。如图2所示,当具备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水流从文丘里射流管1增压腔4流进时,在负压腔5产生涡流效应,同时将连接文丘里射流管1上的进气口3中气体吸进负压腔5,形成气水涡流混合现象。虽然能够起到气水混合作用,但实际证明这时气水混合效率比较低,因为水中的气泡没有得到细微化,而且气水接触混合时间短暂。在这种气水混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应用紊流技术,进行再混合。当来自文丘里射流管1中的气水混合流体通过紊流混合管,产生了如图3所示的紊流混合现象,尤其是气泡经过不断地转向翻滚、切割碰撞、搅拌扩散,实现气泡的微细化,大幅度提高了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气体的溶解率。而且,在被延长的紊流混合管中,增加了有效混合作用的时间,从而达到提升气水混合的效率。经过试验证明,水流的压力和流量、气体的流量若满足文丘里射流管1和紊流再混合管2的基本匹配,气水混合程度可以达到95%以上的气水混合效率,接近或达到微间隙叶轮混合泵的混合效率。它可以广泛应用于需要气液混合的场合。权利要求1.一种气水紊流再混合管,它包括文丘里射流管(1),文丘里射流管(1)具有增压腔(4)、负压腔(5)和进气口(3),其特征在于文丘里射流管(1)接紊流混合管(2),紊流混合管(2)中无序装填细小短管头(6)。全文摘要一种气水紊流再混合管,它包括文丘里射流管,文丘里射流管具有增压腔、负压腔和进气口,文丘里射流管接紊流混合管,紊流混合管中无序装填细小短管头。它结构简化,制造成本低,降低运行成本,同时达到高效率的水气混合目的。文档编号B01F5/06GK1973977SQ200610154548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4日专利技术者朱鲁曰, 朱汉衡, 朱鲁铭 申请人:朱鲁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水紊流再混合管,它包括文丘里射流管(1),文丘里射流管(1)具有增压腔(4)、负压腔(5)和进气口(3),其特征在于:文丘里射流管(1)接紊流混合管(2),紊流混合管(2)中无序装填细小短管头(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鲁曰朱汉衡朱鲁铭
申请(专利权)人:朱鲁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