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学龙专利>正文

一种除尘设备用气体注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382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体注入装置,其包括筒体及在该筒体顶端外围形成的环形气体储备室,并由环形壳体和环形盖体组成的所述环形气体储备室上设有供气口和朝筒体内环绕形成的喷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口由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和所述筒体顶端与所述环形壳体相连接的衔接部构成,其中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朝筒体内倾斜预定角度延伸成所述环形盖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筒体的内径。并且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筒体纵向倾斜预定角度布置的多个凸形翼。当喷射的气体流过翼时,根据翼的形成方向气体在筒体内形成相对筒体纵向呈向下螺旋流动的气流,由此提高气流的压力和气体量,从而更加有效地清除附着在过滤袋侧表面上的粉尘,即可提高除尘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注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除尘设备用的气体注 入装置。
技术介绍
气体注入装置是通过供给少量的压缩气体而形成大体积低压气体的流动 的适用于除尘器的一种装置。除尘器一般设置在大量排出粉尘的作业场所, 进而捕获空气中的粉尘而向外部排出净化后的空气。图1是现有除尘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l所示,现有的除尘器由壳体和设在内部的多个过滤袋1 _ 1构成, 壳体的下部一侧设计有吸入污染空气的进气口 ,壳体上部的一侧设计有用于排出净化空气的排气口 ,过滤袋1 - 1的上部设有用于增加压缩气体速度的文丘里管1-2,在文丘里管1 - 2的上方设计有供给压缩气体的喷管1 - 3,而 在喷管1 - 3的下部设置有与每个文丘里管1 - 2相对应的气体喷嘴,在壳体 的最下部设有用于排出粉尘和污染物的卸灰阀。除尘器净化污染气体的过程为污染的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壳体内部 的过滤袋而进行过滤,过滤之后的洁净气体通过排气口向外部排出。在污染 气体被过滤时,过滤袋的外表面附着有粉尘或污染物,进而使除尘器的内部 阻力增加,影响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为了防止这些粉尘或污染物堵住过滤袋, 于是通过与每个文丘里管相对应的气体喷嘴向下喷射压缩气体而使粉尘或污 染物掉落。向下喷射的压缩气体在通过文丘里管时被加速,从而高速喷向过 滤袋内部,过滤袋被振动而使附着在过滤袋外表面的粉尘或污染物掉落,掉 落并堆积在一起的粉尘或污染物从下部的卸灰阀排出。但是,上述除尘器由于其压缩气体是直接通过喷管的与每个文丘里管相 对应的气体喷嘴喷向文丘里管,因此,所喷出的压缩气体以及气体量很难满 足将附着在过滤袋表面的粉尘或污染物振落的喷射压力,从而不能有效地解 决过滤袋堵塞的问题。图2是现有气体注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现有气体注入装置的剖 面图以及工作原理示意图。从图2和图3可看出,气体注入装置包括筒体1及在该筒体1顶端外围 形成的环形气体储备室2,并由环形壳体3和环形盖体4组成的所述环形气 体储备室2上设有供气口 6和朝筒体内环绕形成的喷气口 5,其中,所述供 气口 6用于将由气体传输喷管(图1的1 - 3 )传输的压缩气体储备到气体储 备室2中,而所述喷气口 5用于向外喷出储备在气体储备室2的压缩气体。 并且,在筒体1上设计有穿过筒体1的气体传输喷管。该结构的环形喷气口 5位于筒体1内壁的上方,当气体传输喷管向气体储备室2供应压缩气体时, 环形喷气口 5即向外喷射压缩气体,喷射的压缩气体纟艮据科安达效应随着筒 体1的内壁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气流,此时,位于气体注入装置上侧的外部 气体也会被吸入到筒体的内部。这些气体根据文丘里管的作用被加速后喷向 过滤袋,并将过滤袋外表面的粉尘或污染物颗粒吹掉。气体注入装置较第一种除尘器来说可以相对提高气体的喷射压力以及气 体量,但是存在以下几个缺点其一,由于气体注入装置的环形喷气口的喷 射方向几乎与筒体的内壁垂直,因而大部分压缩气体相互喷射而抵消其部分 压力和能量,并且部分外部气体也很难穿透相互喷射的气体流入到筒体内; 其二,由于形成环形喷气口的盖体的延伸部分几乎与筒体纵向垂直,从而吸 入外部气体时有一部分外部气体被这种盖体的延伸部分挡住而反射到外部,因此减少了吸入的气体量;其三,由于在筒体中设计有穿过筒体的气体传输 喷管,阻挡了被吸入的向下流动的外部气体,从而也减小了吸入的气体量; 其四,这种气体注入装置由于气体的流动方向比较单一,即气体只向下流动 而没有向周围流动的动力,因此不能有效地清除附着在过滤袋侧表面的粉尘 和污染物颗粒。因此,具有上述结构的气体注入装置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设 备上所用的气体注入装置,该气体注入装置接收的压缩气体通过气体储备室 的环形喷气口喷射到其筒体的内壁,在喷射过程中气体喷向筒体内壁的翼时 根据翼形成向下螺旋流动的气流,从而可提高除尘效率。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气体注入装置包括筒体及在该筒体顶端外围形成的环形气体储备室,并由环形壳体和环形盖体组成的所述 环形气体储备室上设有供气口和朝筒体内环绕形成的喷气口 ,其特征在于所 述喷气口由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和所述筒体顶端与所述环形壳体相连接 的衔接部构成,其中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朝筒体内倾斜预定角度延伸成 所述环形盖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筒体的内径。并且,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筒体纵向倾斜预定角度布置的多个翼。 并且,所述环形盖体与所述环形壳体可以 一体形成或焊接或密封铆接而 形成。并且,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朝筒体内倾斜的预定角度为所述环形盖 体的内侧边缘与所述筒体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角度,该角度优选范围为50°~80°。所述翼与所述筒体纵向倾斜的预定角度的优选范围为15°~30°。 优选地,所述筒体内壁设有3 8个相对筒体平均分布的翼。 所述翼与筒体可以一体形成或利用焊接或螺紋连接在筒体的内壁上。所述翼的两端为圓弧过渡,设置时至少高于筒体底部5mm以上。 具有如上结构的本技术的气体注入装置,当气体流向翼时,根据翼 的形成方向气体在筒体内形成相对筒体纵向呈向下螺旋流动的气流。本技术由于结构上的改变,相比现有的气体注入装置具有突出的优 点,即提高了气流的压力,而且也增加了气体量;降低了气流相互喷射而消 耗的能量,节省能源和动力;不仅如此,新设计的翼使气体呈向下螺旋流动, 可以更加充分有效地清除附着在过滤袋侧表面上的粉尘和污染物,从而提高 了除尘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除尘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2是现有气体注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3是现有气体注入装置的剖面图以及工作原理示意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5是本技术的A-A向立体剖视图。符号说明l为筒体,2为环形气体储备室,3为盖体,4为壳体,5为 环形喷气口, 6为供气口, 7为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所提供的气体注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A-A向立体剖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除尘设备用气体注入装置主要 包括圓形筒体1和在该筒体1顶端外围形成的用于储备压缩气体的环形气体 储备室2。所述环形气体储备室2由环形壳体4和环形盖体3组成,并设有 供气口 6和朝筒体内环绕形成的喷气口 5,其中,所述供气口 6用于将由气 体传输喷管传输的压缩气体储备到气体储备室2中,而所述喷气口 5用于向 腔体1内喷出储备在气体储备室2的压缩气体。所述环形盖体3与所述环形 壳体4一体形成,但也可以焊接或密封铆接而形成。所述筒体1与所述环形壳体4可以一体形成,其中所述筒体1的顶端与 所述环形壳体4圆滑地衔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筒体1的顶端与所述环形 壳体4相连接的衔接部。所述喷气口 5由所述环形盖体3的内侧边缘和所述 衔接部构成。并且,所述环形盖体3的内侧边缘朝筒体内倾斜预定角度延伸 成所述环形盖体3的内径小于所述筒体1的内径。所述环形盖体3的内侧边 缘朝筒体内倾斜延伸的预定角度为所述环形盖体3的内侧边缘的延长线与所 述筒体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角度a,在本技术中该角度a范围为50° ~ 80°。 在理论上如果倾斜角度a太小,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注入装置,包括筒体及在该筒体顶端外围形成的环形气体储备室,并由环形壳体和环形盖体组成的所述环形气体储备室上设有供气口和朝筒体内环绕形成的喷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口由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和所述筒体顶端与所述环形壳体相连接的衔接部构成,其中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朝筒体内倾斜预定角度延伸成所述环形盖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筒体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学龙张斗勋秋正皓
申请(专利权)人:许学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