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建国专利>正文

支承转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3468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1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支承转盘,其特征在于上转盘下面水平设置有下转盘,上转盘和下转盘中间设置有转盘轴,转盘轴上下贯穿于上转盘和下转盘之间,上转盘通过转盘轴与下转盘连接,上转盘和下转盘外端之间设置有滚珠,滚珠呈腰鼓型,滚珠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保持圈A和保持圈B,下转盘的两端均设置有内防护圈,上转盘的两端设置有外防护圈,在下转盘上靠近转盘轴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圈,上转盘与车架连接,下转盘与转向架连接,回转转盘设置在转向架与车架之间,转向架通过回转转盘与车架连接,转向架前端设置牵引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很高的载荷能力和刚度,推力轴承承载能力高,在装卸货物时耐冲击,具有转向灵活,轻便平稳、安全可靠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程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支承转盘,应用于5 200吨平板车上,回转角度为360°,也可以用在轴向承载力和径向力均大,转速较低的其它工程机械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转向机构有的只是用上、下两块钢板和主轴组成,在工作中因为平面摩擦,没有润滑点,上、下两块钢板之间容易锈蚀,摩擦阻力很大,平板车转向很不灵活,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有的转向机在上、下两块钢板之间设置滚珠,这种转向机的缺点是不好设置润滑油道。上、下两块钢板之间夹紧,滚珠容易损坏,有卡死现象。上、下两块钢板之间间隙稍微大一点,滚珠会逃出来,故障频率很高,上、下两块钢板上的滚道直径大,要求高,加工比较困难,需要较大的加工设备才能完成,加工费用成本高。维修困难,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承转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结构包括上转盘、下转盘、转盘轴、保持圈A、滚珠、保持圈B、定位圈、内防护圈、外防护圈、车架、回转转盘、转向架、牵引架,其特征在于上转盘下面水平设置有下转盘,上转盘和下转盘中间设置有转盘轴,转盘轴上下贯穿于上转盘和下转盘之间,上转盘通过转盘轴与下转盘连接,上转盘和下转盘外端之间设置有滚珠,滚珠呈腰鼓型,滚珠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保持圈A和保持圈B,下转盘的两端均设置有内防护圈,上转盘的两端设置有外防护圈,在下转盘上靠近转盘轴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圈,上转盘与车架连接,下转盘与转向架连接,回转转盘设置在转向架与车架之间, 转向架通过回转转盘与车架连接,转向架前端设置牵引架。工作原理本技术主要由上、下转盘、转盘轴、滚珠、定位圈、保持圈、内防护圈、外防护圈等零件组成。上、下转盘相当于推力轴承的上、下滚道圈,上转盘与平板车车架连接,下转盘板与转向架连接。转盘轴不但起到上、下转盘板的连接作用,而且还是承受牵引力的主要零件,它主要是承受径向力,其轴的直径取决于平板车的载重量而决定牵引力。滚珠、保持圈和定位圈在支承转盘中起保持架的作用,受力很小,其主要功能是决定支承转盘滚道直径的大小,一般是根据平板车的宽度设计支承转盘的滚道直径。滚珠呈腰鼓型,这种形状既有滚珠轴承摩擦力小的优点,又有滚珠轴承承载力大的优点,滚珠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平板车的载重量,一般可取6 对只,甚至更多。内外防护圈的功能首先主要是起防尘作用,其次是起油盆的作用,使加入进去的润滑脂不外流。平板车的转向机构采用了支承转盘的设计,非工作状态回转角度为360°,工作状态的回转角度为180°,因此选用支承转盘转向比选用横直拉杆转向,平板车的转弯半径要小的多。支承转盘同时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和径向联合载荷,其结构合理紧凑,具有很高的载荷能力和刚度,克服了推力轴承承载能力低,不能承受径向载荷,只能承受一个方向的轴向载荷的缺点。支承转盘的滚道直径大,在平板车的设计中一般取Φ400πιπι Φ 1000mm,甚至可以更大,如选用同样滚道直径的推力轴承造价昂贵,成本很高。支承转盘由于在设计中采用滚珠多,强度大,滚道直径大, 因此平板车在装卸货物时耐冲击,具有转向灵活,轻便平稳、安全可靠等特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紧凑,具有很高的载荷能力和刚度,推力轴承承载能力高,支承转盘的滚道直径大,在装卸货物时耐冲击,具有转向灵活,轻便平稳、安全可靠等特点,而且零件加工方便,造价低,故障频率很低,牢固耐用。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 本技术实施例与车架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 本技术实施例与车架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上转盘1、下转盘2、转盘轴3、保持圈A4、滚珠5、保持圈B6、定位圈7、内防护圈8、外防护圈9、车架10、回转转盘11、转向架12、牵引架13。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结构包括上转盘1、下转盘2、转盘轴3、保持圈A4、滚珠5、保持圈B6、定位圈7、内防护圈8、 外防护圈9、车架10、回转转盘11、转向架12、牵引架13,其特征在于上转盘1下面水平设置有下转盘2,上转盘1和下转盘2中间设置有转盘轴3,转盘轴3上下贯穿于上转盘1和下转盘2之间,上转盘1通过转盘轴3与下转盘2连接,上转盘1和下转盘2外端之间设置有滚珠5,滚珠5呈腰鼓型,滚珠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保持圈A4和保持圈B6,下转盘2的两端均设置有内防护圈8,上转盘1的两端设置有外防护圈9,在下转盘2上靠近转盘轴3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圈7,上转盘1与车架10连接,下转盘2与转向架12连接,回转转盘11设置在转向架12与车架10之间,转向架12通过回转转盘11与车架10连接,转向架12前端设置牵引架13。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支承转盘,包括上转盘(1)、下转盘O)、转盘轴(3)、保持圈iU4)、滚珠(5)、保持圈 B(6)、定位圈(7)、内防护圈(8)、外防护圈(9)、车架(10)、回转转盘(11)、转向架(12)、牵引架(13),其特征在于上转盘(1)下面水平设置有下转盘0),上转盘(1)和下转盘O)中间设置有转盘轴(3),转盘轴C3)上下贯穿于上转盘(1)和下转盘( 之间,上转盘(1)通过转盘轴C3)与下转盘( 连接,上转盘(1)和下转盘( 外端之间设置有滚珠(5),滚珠 (5)呈腰鼓型,滚珠(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保持圈A(4)和保持圈B(6),下转盘O)的两端均设置有内防护圈(8),上转盘(1)的两端设置有外防护圈(9),在下转盘( 上靠近转盘轴(3)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圈(7),上转盘(1)与车架(10)连接,下转盘O)与转向架(12) 连接,回转转盘(11)设置在转向架(1 与车架(10)之间,转向架(1 通过回转转盘(11) 与车架(10)连接,转向架(12)前端设置牵引架(1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支承转盘,其特征在于上转盘下面水平设置有下转盘,上转盘和下转盘中间设置有转盘轴,转盘轴上下贯穿于上转盘和下转盘之间,上转盘通过转盘轴与下转盘连接,上转盘和下转盘外端之间设置有滚珠,滚珠呈腰鼓型,滚珠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保持圈A和保持圈B,下转盘的两端均设置有内防护圈,上转盘的两端设置有外防护圈,在下转盘上靠近转盘轴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圈,上转盘与车架连接,下转盘与转向架连接,回转转盘设置在转向架与车架之间,转向架通过回转转盘与车架连接,转向架前端设置牵引架。本技术具有很高的载荷能力和刚度,推力轴承承载能力高,在装卸货物时耐冲击,具有转向灵活,轻便平稳、安全可靠的特点。文档编号B61F5/16GK202213590SQ20112029803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7日专利技术者朱建国 申请人:朱建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朱建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