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操纵式工作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3307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1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操纵式工作设备,具体而言,其具有电驱动马达(24)和用于驱动马达(24)的能量供给单元。能量供给单元布置在工作设备的罩壳(2)的容纳件(7)中。工作设备具有电子控制装置(17)和风扇叶轮(29)以用于输送冷却空气。风扇叶轮(29)由驱动马达(24)驱动。罩壳(2)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冷却空气的空气进气口(10),风扇叶轮在运行中通过该空气进气口(10)吸入第一冷却气流(22)。第二冷却气流(23)通过容纳件(7)吸入到罩壳(2)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操纵式工作设备
技术介绍
从文件DE 10 2007 039中已知一种带有鼓风机和蓄电池(Akku)的电动工具机器,该电动工具机器实施为冲击钻头并且在后部的罩壳区域中具有空气进气口。冷却空气通过邻近空气进气口而布置的马达在朝向蓄电池的方向上被抽吸通过罩壳,并且在蓄电池上方从罩壳中流出。为了实现驱动马达的足够的冷却,必须输送足够的冷却空气量通过罩壳。在空气进气口非常大时,这样的危险增大,即,污染颗粒可被吸入到罩壳中。在空气进气口小时,输送大的体积流量导致高的流动速度和负压,其同样可促进吸入污染颗粒。恰好电子控制装置不仅对热而且对污染敏感。在此必须保证足够的冷却,并且同时必须确保电子控制装置不被过度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这类形式的手操纵式工作设备,即,该工作设备在污染倾向较小的情况下具有足够的冷却。该目的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手操纵式工作设备实现。通过空气进气口仅吸入部分冷却气流。第二部分冷却气流通过用于能量供给单元的容纳件被吸入。通过将总冷却气流分配成多股部分冷却气流(该部分冷却气流在不同的位置处被吸入),用于每股部分气流的进气口可相对而言保持较小。总吸气面积可增大,以使得获得小的流动速度。能量供给单元的容纳件通常布置在这样的区域中,即,在该区域中在运行中仅产生少量污染,以使得可从该区域中吸入相对而言更干净的冷却空气。由于在能量供给单元和容纳件之间的结构上形成的小的间隔,用于遮盖进气口的其它措施为不必要的。有利的是,能量供给单元的容纳件布置在背向工作设备的工具的区域中。从该区域中可吸入干净的冷却空气。用于第一冷却气流的空气进气口相对于能量供给单元的容纳件尤其更靠近工具。由此,通过空气进气口更容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在能量供给单元和容纳件边缘之间尤其形成第一间隙,通过该第一间隙吸入第二冷却气流。由于通过间隙的吸入,在结构上防止比间隙大的污染颗粒的渗透。第二冷却气流尤其用作控制装置的冷却。 有利的是,控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在运行中由第二冷却气流环绕流动的散热片。由此,控制装置由第二冷却气流的更干净的空气冷却。由此,防止控制装置的污染。有利的是,罩壳具有罩壳内部空间,在该罩壳内部空间中布置有控制装置。在此, 罩壳内部空间尤其通过间隔板与能量供给单元的容纳件分开。由此可获得更简单的结构。 间隔板可例如为能量供给单元的接触支撑件的一部分。用于第一冷却气流的空气进气口有利地被引导到罩壳内部空间中。控制装置在工作设备的通常工作姿态(Arbeitshaltimg)4下优选布置在用于第一冷却气流的空气进气口的上方。如果第一冷却气流部分偏转至控制装置,则其必须向上流动,其中,较重的污染颗粒可向下落下。通过向上转向和流动实现部分地清洁第一冷却气流。可防止的是较大的污染颗粒可到达控制装置。在间隔板和罩壳的罩壳壁之间尤其形成第二间隙,通过该第二间隙,第二冷却气流流动到工作设备的罩壳内部空间中。第二间隙可简单地在没有附加的器件的情况下制造而成。间隔板相对于罩壳壁的密封件可取消,以使得获得更简单的结构。通过间隙可在间隔板的周缘的大部分上延伸,获得长的间隙长度并由此获得相对而言较大的总面积,通过该总面积来自容纳件的第二冷却气流可越过到罩壳内部空间中。由此实现较小的气流速度。 控制装置尤其邻近第二间隙的区段而布置。由此,控制装置主要由第二更干净的冷却气流冷却。适宜地,工作设备具有第一纵侧和相对的第二纵侧,其中,在第一纵侧处布置有空气进气口。在以下情况下可获得有利的冷却气流引导,即,第一冷却气流在第一纵侧处进入到罩壳中,并且从第一纵侧在朝向第二纵侧的方向上流动,其中,第一冷却气流在罩壳中邻近第二纵侧转向,并且在朝向第一纵侧上的方向上流动返回。有利地,驱动马达位于从第二纵侧至第一纵侧的流动路径上,并且控制装置位于从第一纵侧至第二纵侧的流动路径上, 以使得冷却空气首先流动通过控制装置并且紧接着通过驱动马达。有利的是,第一冷却气流和第二冷却气流共同在从第一纵侧至第二纵侧的流动路径上流动。适宜地,第一冷却气流和第二冷却气流通过共同的空气出气口离开罩壳。在此有利的是,空气出气口布置在第一纵侧的区域中并且布置在空气进气口的下方。有利的是,第二冷却气流不仅在第一纵侧处而且在第二纵侧处从能量供给单元的容纳件中流动到罩壳内部空间中。尤其地,第二冷却气流也在罩壳的上侧处流动到罩壳内部空间中。由此,在间隙宽度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大的流动面积。有利的是,能量供给单元为蓄电池组(Akkupack)。然而也可这样设置,即,能量供给单元由一个或者多个电池(Batterie)组成。有利的是,驱动马达为外转子式马达,并且风扇叶轮结合在驱动马达的转子处。工作设备尤其为带有后把手和手柄管的机动锯,其中, 用于能量供给单元的容纳件在罩壳的上侧处布置在后把手和手柄管之间的区域中。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借助图纸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显示了机动锯的透视图,图2显示了蓄电池组取出时机动锯的从上方观察的透视图,图3显示了带有蓄电池组并且取下上罩壳盖的机动锯的透视图,图4显示了图3的机动锯的从上方观察的透视图,图5显示了取出蓄电池组的机动锯的局部剖切的透视侧视图,图6显示了图5的机动锯的从上方观察的透视图,图7显示了机动锯的面向导轨的侧边的局部剖切的透视图,图8显示了背向导轨的侧边的透视截面图,以及图9显示了机动锯的局部剖切的透视图。参考标号列表1机动锯2草冗3后把手4手柄管5导轨6锯链条7用于8的容纳件8蓄电池组9护手装置10空气进气口11格栅12加速杆(Gashebel)13空气出气口14蓄电池卡锁件15间隔板16第二间隙17控制装置18散热片192的上侧21罩壳内部空间22第一冷却气流23第二冷却气流24驱动马达26遮盖件27马达容纳空间28风扇螺旋管(Geblasespirale )29风扇叶轮302的第一纵侧312的第二纵侧32第一间隙33罩壳壁3413处的格栅3524的转子3624的定子37明-γ- 卓冗盍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作为用于手操纵式的工作设备的实施例显示了机动锯1。机动锯1具有罩壳 2,该罩壳2在其上侧19处由罩壳盖37封闭。图1显示了在通常的工作姿态下的机动锯1。CN 4/5页在通常的工作姿态下上侧19背向底部而布置。在罩壳2处布置有后把手3以及手柄管4。 手柄管4搭接罩壳2。机动锯1具有导轨5,该导轨5向前突出,并且在该导轨5处锯链条 6以环绕的方式被驱动。在手柄管4和导轨5之间布置有护手装置9。在罩壳2中构造有容纳件7,蓄电池组8作为能量供给单元布置在该容纳件7中。 容纳件7在罩壳盖37的区域中向上敞开。容纳件7在罩壳的上侧19处在后把手3和手柄管4之间的区域中敞开。在蓄电池组8和容纳件7的壁之间构造有第一间隙32,该第一间隙32在蓄电池组8的整个周缘上延伸。罩壳2有第一纵侧30,该第一纵侧30在图1中布置成位于前方,并且在该第一纵侧30中布置有空气进气口 10。空气进气口 10由格栅11划分成多个部分开口。格栅11由于视觉原因向前延续,但是在此不再设置进入罩壳内部中的进气口。在该实施例中,仅面向后把手的三列格栅11布置在空气进气口 10的区域中。通过空气进气口 10将第一冷却气流22吸入到罩壳2的内部中。第二冷却气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海因策尔曼G·利布哈德D·弗尔斯特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