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气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2880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换气脱硫装置,解决了以往变换气脱硫系统存在的底部已堵,脱硫装置内壁易腐蚀的难题,该装置由进气口、出气口、脱硫液进口、废液出口、多层反应层组成,每层设置气体分布器、塔盘、溢流管、升气孔等,出气口在装置的最上部,脱硫液进口设置在上部,下部设置进气口和废液出口,反应层底部设置升气孔,该装置脱硫效果良好,装置内壁腐蚀小,结构简单,易清理,内部压差小,能耗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行业脱硫领域,确切的说是一种变换气脱硫 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变换气脱硫系统中,变换气是由下而上进脱硫塔的,此时变换气中H2S的浓度最高,气相分压最大,气体向液体里扩散速度也随之 增大,在同等传质面积、同等吸收液浓度的条件下,脱硫液吸收H2S的 推动力此时最大,底部脱硫液中单质硫的含量最高,容易造成底部填 料容易出现硫堵,特别是烧高硫煤时,更容易出现塔堵,久而久之, 形成脱硫效果差,且塔内篦子板及脱硫管线腐蚀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换气脱硫装置,解决了以往变换气脱硫 系统存在的底部已堵,脱硫装置内壁易腐蚀的难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由进气口、出气口、脱硫液进 口、废液出口、多层反应层组成,每层设置气体分布器、塔盘、溢流 管、升气孔等,出气口在装置的最上部,脱硫液进口设置在上部,下 部设置进气口和废液出口,反应层底部设置升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脱硫效果良好,装置内壁腐蚀小,结 构简单,易清理,内部压差小,能耗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出气口 2.脱硫液进口3.气体分布器4.塔盘 5.溢流管 6.升气孔7.进气孔8.出液口9.反应层10.喷淋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该装置分三个反应层9,脱硫液从脱硫液进口2流入装置内,经喷 淋头10向反应层9喷洒,脱硫液在塔盘4上汇集,通过气体分布器与含 硫气体反应完成脱硫,脱硫液高度与溢流管5管口高度持平时,脱硫液 从溢流管5流入下一层,依次类推,直至流入装置底部从出液口8排出; 含硫气体从装置底部进气口7进入装置内部,经气体分布器3与脱硫液 反应,再经升气孔6进入上一层继续反应完成脱硫,最后从出气孔l排 入大气中。该装置中由于使用了喷淋头10和气体反应器3,可以和含硫 气体进行较完全的反应,得到良好的脱硫效果,达到排放标准,且结 构简单,能耗低,可广泛适用于化工行业及高硫煤燃烧的排污脱硫治 理。权利要求1、变换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进气口、出气口、脱硫液进口、废液出口、多层反应层组成,每层设置气体分布器、塔盘、溢流管、升气孔等,出气口在装置的最上部,脱硫液进口设置在上部,下部设置进气口和废液出口,反应层底部设置升气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换气脱硫装置,解决了以往变换气脱硫系统存在的底部已堵,脱硫装置内壁易腐蚀的难题,该装置由进气口、出气口、脱硫液进口、废液出口、多层反应层组成,每层设置气体分布器、塔盘、溢流管、升气孔等,出气口在装置的最上部,脱硫液进口设置在上部,下部设置进气口和废液出口,反应层底部设置升气孔,该装置脱硫效果良好,装置内壁腐蚀小,结构简单,易清理,内部压差小,能耗低等优点。文档编号B01D53/78GK201257358SQ200820019739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4日专利技术者侯立刚, 伟 刘, 宋来华, 张大涛, 张宁宁, 王学先 申请人:山东飞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变换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进气口、出气口、脱硫液进口、废液出口、多层反应层组成,每层设置气体分布器、塔盘、溢流管、升气孔等,出气口在装置的最上部,脱硫液进口设置在上部,下部设置进气口和废液出口,反应层底部设置升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先张大涛宋来华刘伟张宁宁侯立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飞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