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乾生专利>正文

高强无热排可分离回用现温污排兼得高值渣的方法和炉技术

技术编号:732559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0 03:50
高强无热排可分离回用现温污排兼得高值渣的方法和炉,其方法取消动力风,并以监测无热空气随排而保持相应进气或氧量,与包括超大各型现炉燃松散精煤不同,多构成的炉料,混固于主体对称、依工艺可能与炉膛内腔或部分一致的超大几何体中,按气运方向所作蜂窝状贯通孔,被端面凹槽或凸筋互连通,独立或串并组合的竖或横向炉膛,由顶部封闭的上炉膛和无箅连通的下或后炉膛组成,下或后膛壁作与燃烬室连通烟道的开口,串列成行的炉膛间互通,并列的行间,由水冷管壁和对流管束间隔,产出亚水泥渣的炉料含石灰石和粘土,无分离全回用时,进气为富或纯氧,借必具炉箅和渣斗,各型炉获系列通用自动排渣,各型现民炉如上亦获创新换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煤的超大及以下各型立卧锅炉和家用炉,尤其是可代替精煤燃烧方式上述各现行炉的、高强无热排可分离回用现温污排兼得高值渣的蜂窝合成型煤燃烧方法和燃炉,具体包括;①同作为全炉室燃烧炉,因天然拒绝过量风而作到无热排,由此应用氧或富氧及超大串并扩容而超高强并可分离回用现温排污染兼得高值渣、由此或可替代现行超大发电炉的;超大串并集团型立、卧蜂窝合成型煤锅炉;②同上方法的超大以下各型立、卧蜂窝合成型煤锅炉;③按上方法改造而获得的、可环保预干馏自烧烟兼燃烟煤生物质、高强可扩容几无成本自动出渣的家用及家庭小团体蜂窝合成型煤多用换代炉;
技术介绍
现行包括超大发电炉的各型炉,燃用单一松散精煤,因无以做到煤层的自通透,层煤燃烧炉应用强劲动力风仍嫌不足,全炉室燃烧炉,索性让煤粉粒均为风力所裹胁,致其更为强劲和过量,借此完成燃烧,获取高温烟气热效的两炉,必使烟筒排出相应巨量的尾气才行,尽管多方换热,在排烟二百度左右,几等于进风并混合了燃后全部温室C02、杂质氧化物污染和部分挥发分燃素的巨量余热空气、统被热排,文载挥发份约22%被外排,此成为环境和本星球被‘温室’和污染的、生态危机原因之其一,如此高耗升温,但若不升,则工质降温,此对相对多数间断工作的工民炉,必使相当煤燃,实被用于重复加温的无功消耗,另有固疾;全炉料靠手扒完成循环时的焦沫块随排(手烧炉)、夹生及漏排(机烧炉)和飞耗 (室燃炉);致文载煤的燃烧率仅80%左右,这使有效热值占总煤热的比重,即;煤的上述被燃烧率80% X设计的锅炉热效率(即热的被吸收率;设计的中小炉仅> 70% ),两者实际之积,多有不足50%乃至倍折以下,(以上引据相关网文;《煤炭燃烧知识和原理》、《传统锅炉存在着两大弊端》、《锅炉的热效率》、《我国工业锅炉概况、行业和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民炉方面,有着多年举国实践和节煤口碑的蜂窝民炉,因无以改变不燃烟煤和火力小等沉疴,致使燃精煤的小康多用民炉大行其道,后者数倍蜂窝煤耗不说,在无预干馏烧烟情况下,竟多改烧省钱极大污染的烟块;致多有整城、区院常为烟罩毒呛。本专利技术蜂窝合成型煤燃烧方法和燃炉,何以消除上述弊端所涉及的技术和论证, 在实质审查参考资料的;《本专利技术涉及技术和问题的简要论证》中有所简述,包括如下各项; (一)蜂窝合成型煤炉无热排可回用温污排的机理和技术;(二)蜂窝合成型煤炉超高强热效的技术和机理;(三)蜂窝合成型煤炉大幅或成倍节煤技术和机理;(四)蜂合炉使用模式及节煤的机理;(五)蜂合煤本来具有高强火力的机理和技术;(六)实现超高强串并集团型超大蜂合炉的技术;(七)唯蜂合炉可搭载人为燃素及再塑造潜质和产出高值、燃无废物封闭大循环产品的机理和技术;(八)蜂窝合成型煤化不仅是环保低碳的呼唤和必然,可能还是古老炉具进化的必然;(九)负面问题和技术对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①蜂窝合成型煤方法消除巨量热排可回用现温污排的原理和实现方法。②解决暂低于精煤热值的蜂合煤,实现媲美或远超前者、满足各型炉一般或超强热能需求的问题。③解决上述尤其是至始无相应结构的超大室燃炉和超小家用炉,统获燃煤预干馏和预烧烟的问题,借此进一步由源头减少燃素挥发分外排污染和节能提热效;④变革现行高耗升温,但若不升则工质降温的燃烧模式为;既可高强亦可微耗保温的燃烧模式,借此消除多数间断使用炉的相当煤燃,实被用于重复无功消耗的问题。⑤解决手扒完成炉料循环时的焦沫块随排(手烧炉)、夹生及漏排(机烧炉)和飞耗(室燃炉)问题;从而高强同时进一步节煤;⑥使迄今完全依赖有限天然化石资源的索取,向部分替代和进一步大幅节煤、乃至人为塑造迈出宝贵的第一步;⑦寻求几无成本、兼产出燃无废物大循环高值渣的途径;⑧减少大型炉设备同时,解决各型炉、尽少成本自动排渣的难题,提供各型炉系列共用的排渣结构及暂无市供时超大蜂合煤的简易机动制煤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方法取消动力风并以监测无热空气随排而调控进气或氧量,多构成的炉料,混固于主体对称、依工艺可能与炉膛内腔或部分一致的超大几何体中,按气运方向所作蜂窝状贯通孔,被端面凹槽或凸筋互连通,独立或串并组合的竖或横向炉膛,由顶部封闭的上炉膛和无箅连通的下或后炉膛组成,下或后膛壁作与燃烬室连通烟道的开口,串列成行的炉膛间互通,并列的行间,由水冷管壁和对流管束间隔,可调风门设于箅下,尾烟管设压力和取样监测口,产出亚水泥渣的炉料含石灰石和粘土,无分离全回用尾气时,进气为富或纯氧,借必具炉箅和渣斗,各型炉获系列通用自动排渣,各型现民炉如上亦获创新换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借助蜂窝合成型煤炉通透、自抽引且天然忌讳过量风,因而可应用氧或富氧的原理和相应结构,做到高或超高强热效同时,消除现行巨量热空气的随排,使温室C02和杂质氧化物污染气体,首获与前者的自分离,为现条件下可作到的终被回收封存和造福利用, 提供举世期待的可能。(工业烟道气C02的化学吸收法回收,已获部分应用,未来看好的膜技术回收,正待新的需求和推动。见《二氧化碳分离、提纯技术》等相关网文)。②借助可几无上限超大扩容和串并集团型超大炉结构、借助超多红热炉煤强热辐射叠加的热效,尤其是氧或富氧的应用,可获至少等同或远高于现行只燃精煤、包括超大发电各型炉的热效,例如;小时耗煤百吨的电煤炉,按蜂合煤非燃成分30%、单块燃时30分钟计,则一台炉容50吨的蜂合炉,即可获等同热能,计入无热排、煤损的增效及前述可分离回用温污排兼得高值渣等优势,后者应具可替代或相应应用的潜力。③借助剔透自成烟道的正向和定量反向燃烧,使尤其至始无相应结构的超大和超小炉,统获煤的预干馏烧烟,连通的上下炉膛,不须烦复的水冷箅相隔,实用同时,可谓零投入实现各型炉双炉膛预干馏烧烟的突破,由源头减少燃素挥发分外排和提高热效。④借助蜂合炉微启炉门也能维持的;满膛超多红热炉煤强热辐射、特有的可高强亦可微耗保温的特点,消除多数间断使用炉,重复无功加热的煤耗。⑤借助上述通透特有的可燃尽,借助仅以必具炉箅和渣斗演进的、系列尽少成本共用的自动排渣结构,从而消除靠手扒完成循环时的焦沫块随排(手烧炉)、夹生及漏排 (机烧炉)和飞耗(室燃炉);借助上述各项,实现高强同时,大幅或成倍降低煤耗。⑥借助蜂合煤可搭载其他燃素及人为再塑造潜质,为大幅再节煤、乃至由迄今完全依赖有限化石资源的索取,向部分替代迈出宝贵第一步。⑦借助特定添加,兼产出具有亚水泥渣的高值燃无废物大循环产品。⑧无需动力风,随排渣炉料获自步进的燃烧,从而减少相应炉的设备投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纵剖面构造图。图2是图1的A向剖视图。图3是图1的C向局部视图。图4是图1的B向局部放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纵剖面构造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局部。图7是图5的A-A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纵剖面构造图。图9是图8的右侧剖视图。图10是第三实施例纵剖面局部视图。图11是第三实施例纵剖面局部视图。图12是第三实施例纵剖面局部视图。图13是第三实施例纵剖面局部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正视图。图15是图14的右侧剖视图。图16是第五实施例纵剖面局部视图。图17是第五实施例纵剖面局部视图。图18是第五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乾生
申请(专利权)人:王乾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