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22830 阅读:5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9 19:29
节流板(30)的周缘肋(34A、34B)从形成节流板(30)的周缘部的四个边中的至少沿着转动轴(31)的延伸方向两个边被立起并且具有带状的外表面。当节流板(30)被定位在关闭通风通道(40)的位置时,上周缘肋(34A)的外表面平行于保持器的上壁面(13A)并且其间具有窄的间隙,并且下周缘肋(34A)的外表面平行于保持器的下壁面(13B)并且其间有窄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流板(damper plate),该节流板被可转动地布置在通风通道中并且开/闭通风通道,该通风通道形成在用于车辆中的空调的通风装置(register)的保持器(retainer)中。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置有节流板的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地,已经报道了多种与节流器相关的在关闭通风通道时提高密封性能的技术。该节流器被可转动地布置在通风通道中,该通风通道形成在用于车辆中的空调的通风装置的保持器中。例如,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节流器由两个元件构成,即,由具有绕四边形成的叉状的抓握边缘的矩形节流板和由如聚氨酯等软橡胶或者软合成树脂制成的节流密封件构成,节流密封件形成为环状并且被弹性地设置到节流板的抓握边缘。当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节流器转动并且关闭通风通道时,节流密封件与通风通道的壁表面接触,由此通风通道中的气流几乎完全被截断。另一方面,为了在通风通道被关闭时获得密封性能,具有节流密封件的节流器的尺寸被形成为稍大于通风通道的尺寸。由此,当通过节流器来关闭通风通道时,节流密封件与保持器的内壁彼此接触。这里,存在节流器不能被平滑地转动或者产生异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节流密封件以当节流器转动时能够避免节流密封件与保持器(出气口 10)的内壁接触的尺寸被形成,并且被构造成与节流密封件接触的肋沿着节流器的完全截断位置形成于保持器的内壁。由此,当节流器关闭保持器的通风通道时,节流密封件与肋接触,结果,获得密封性能。这里,在设置节流密封件的节流器的情况下,作为防止由于节流密封件与保持器的内壁接触而发生异音的技术,建议在节流密封件被装配到节流板之前将节流密封件浸泡在硅油中。专利文献1 日本授权技术第257085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授权技术第257547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第Hei7_1375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通过将节流密封件装配到节流板上以提高密封性能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由于节流器由节流板和节流密封件两个元件构成,所以节流密封件的成本和用于将节流密封件组装到节流板的工时变大,由此生产节流器的成本增加。特别地,在节流板中,为了形成叉状的抓握边缘以抓握节流密封件,必须生产能够进行滑动处理(slide process)的模具。由此,又增加了生产模具的成本。在节流密封件被浸泡在硅油中的情况下,硅油粘附在构成通风装置的其他元件上,因而,其他元件被硅油污染。此外,也存在硅油质量控制困难的问题。如专利文献3所示,在肋形成于内壁上的情况下,当装配节流器时肋成为障碍物。 同样,保持器的形状变得复杂,由此生产保持器的成本增加。然而,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报道过当关闭通风通道时无需在保持器的内壁上形成肋或者无需使节流板与保持器的内壁接触而获得密封性能的技术。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已经作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节流板即使节流密封件未被设置到节流板和未在保持器的内壁上形成肋,当关闭通风通道时, 通过该节流板也能在节流板不与保持器的内壁接触的情况下获得通风通道的密封性能。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第1方案的节流板,其被可转动地布置在通风通道中,所述通风通道形成在用于车辆中的空调的通风装置的保持器内,所述节流板具有转动轴和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平板部,在该节流板中,形成所述平板部的周缘的四个边中的两个边被构造成能接近(approach)保持器中的一对彼此相对的内壁,由此,所述节流板关闭所述通风通道,其中,所述节流板具有从所述平板部的周缘的至少两个边立起从而形成外表面的第一周缘肋,以及当所述节流板被转动到关闭所述通风通道的位置时,形成在所述两个边的所述第一周缘肋的外表面分别地接近所述保持器的内壁、并且以在所述第一周缘肋的外表面和所述保持器的内壁之间确保窄的间隙的方式分别地平行于所述内壁。此外,在根据第1方案的第2方案的节流板中,第二周缘肋形成在所述两个边中的每一个边,所述第二周缘肋相对于所述节流板的中心截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周缘肋对称的形状,所述中心截面表示通过所述转动轴的转动中心并且与所述节流板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截在根据第2方案的第3方案的节流板中,所述两个边的各第一周缘肋从所述平板部的关于所述中心截面的相反侧立起,以及所述第一周缘肋的外表面与所述中心截面以锐角相交。另外,在根据第1方案的第4方案的节流板中,当所述节流板被转动到关闭所述通风通道的位置时,所述两个边的各第一周缘肋均面对进气方向。在根据第1方案至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第5方案的节流板中,在形成所述节流板的主体的所述平板部中沿着所述第一周缘肋形成薄部,所述薄部比所述平板部的其它部分薄。在根据第6方案的通风装置中,布置根据第1方案至第6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节流板。专利技术的效果第1方案的节流板中的第一周缘肋从形成节流板的周缘部的四个边中的至少沿着转动轴的延伸方向的两个边立起并且具有外表面。当节流板被转动到关闭通风通道的位置时,形成在两个边中的每一个边的第一周缘肋的外表面接近保持器的各内壁并且以其间具有窄的间隙的方式与内壁平行。由此,当通风通道被关闭时,在第一周缘肋的外表面与保持器的内壁之间形成平面状的窄间隙。这些平面状的窄间隙为在保持器的通风通道中流动空气的提供高阻力。结果,与设置有节流密封件的节流板的传统情况类似,该窄的间隙能够阻止空气的流动。由此,即使节流密封件未被设置到节流板和未在保持器内形成肋,根据第41方案的节流板,当通风通道被关闭时,也能够获得通风通道的密封性能而无需使节流器与保持器的内壁接触。因此,第1方案的节流板能够解决异音产生和节流器不能平滑地转动的问题,并且能够极大地降低节流器的制造成本。根据第2方案的节流板,第二周缘肋形成在所述两个边中的每一个边中,各第二周缘肋相对于节流板的中心截面具有与第一周缘肋对称的形状,该中心截面表示通过转动轴的转动中心并且垂直于节流板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例如,当两个具有彼此对称形状的通风装置被分别布置在仪表板的右位置和左位置时,这样的节流板非常有效。也就是说,不仅第一周缘肋形成在节流板上而且第二周缘肋也形成在同一节流板上。因此,当一个通风装置中的通风通道被关闭时,能够由第一周缘肋保持通风通道的密封性能。在另一通风装置中,在节流板被翻转的状态下使用相同的节流板。由此,另一通风装置中的通风通道的密封性能能够以与所述一个通风装置中类似的方式获得。这里,在所述另一通风装置中,当通风通道被关闭时,第二周缘肋的外表面平行于保持器的内壁,且其间具有窄的间隙。如上所述,在第2方案的节流板中,一种节流板能够在具有彼此对称形状的两个通风装置中使用。 结果,不必生产与各通风装置对应的两种节流板。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模具生产成本。在第3方案的节流板中,所述两个边中的各第一周缘肋从平板部的关于所述中心截面的相反侧立起,并且第一周缘肋的外表面与中心截面以锐角相交。由此,即使节流板在相对于保持器的内壁倾斜的状态而不是节流板与内壁垂直的状态关闭通风通道,也能够使第二周缘肋形成为不会干扰节流板的转动。在第4方案的节流板中,当所述节流板被转动到关闭所述通风通道的位置时,所述两边中的各第一周缘肋均面对进气方向。因此,形成在第一周缘肋与保持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田耕二山本正晃日比野义光
申请(专利权)人: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