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电平变频器水冷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17805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4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电平变频器水冷散热结构,属于变频器领域,包括水冷单元框架,三个变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水管、软管和水冷板,注水管安装在水冷单元框架的内部靠下,注水管有两个,分别为进水管和出水管,水冷板安装在变频器内部,进水管引出三根软管接通到三个水冷板的进水口,出水管引出三根软管接通到三个水冷板的出水口。有益效果是散热效果好、有效的解决大功率三电平双馈变频系统散热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频器产品,尤其涉及一种三电平变频器水冷散热结构,属于变频器领域。
技术介绍
变频器作为一种变流器在运行过程中要产生一定的功耗。由于使用器件不同,控制方式不同,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变频器所产生的功耗也不尽相同。资料表明变频器的功耗一般为其容量的圹5%。其中逆变部分约占50%,整流及直流回路约40%,控制及保护电路为5 15%。当器件温度降低10°C,器件的可靠性增长一倍。如何处理变频器的散热,降低温升,提高器件的可靠性,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变频器的散热方式分为以下几种自然散热、强迫风冷。对于小容量的变频器一般选用自然散热方式,其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无易附着粉尘及飘浮物。强迫风冷一般变频器的容量可以做到从几十到几百kVA。但是随着大功率变频器的开发,当变频功耗达到一定容量的时候,强制风冷的结构在技术上已经无法满足大功耗元件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电平变频器水冷散热结构,具有散热效果好、有效的解决大功率三电平双馈变频系统散热问题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电平变频器水冷散热结构, 包括水冷单元框架,三个变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水管、软管和水冷板,注水管安装在水冷单元框架的内部靠下,注水管有两个,分别为进水管和出水管,水冷板安装在变频器内部,进水管引出三根软管接通到三个水冷板的进水口,出水管引出三根软管接通到三个水冷板的出水口。所述三个变频器的下方分别安装一个风机。所述水冷板为防水密封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散热效果好、有效的解决大功率三电平双馈变频系统散热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冷板示意图中1、水冷单元框架,2、变频器,4、软管,5、水冷板,6、进水管,7、出水管,8、进水口, 9、出水口,10、风机。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水冷单元框架1,三个变频器2、注水管、软管4和水冷板5,注水管安装在水冷单元框架1的内部靠下,注水管有两个,分别为进水管6和出水管7,水冷板5安装在变频器2内部,进水管6引出三根软管4接通到三个水冷板5的进水口 8,出水管7引出三根软管4接通到三个水冷板5的出水口 9 ;三个变频器2的下方分别安装一个风机10 ;水冷板5为防水密封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外部水循环的压力,将水流通过进水管6进入软管4,再进入变频器2 内部的水冷板5,水冷板5为防水密封结构,水流给水冷板5进行降温,继而水冷板5给变频器降温。水流将热量通过水冷板5的出水口 9进入软管4,再进入出水管7,将热量带走。 在三个变频器下方分别都设置一个风机,可以防止变频器由于温度下降,导致表面有凝露, 对整个变频器造成损坏。由于采用了水冷散热,可以有效的解决大功率三电平双馈变频系统散热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三电平变频器水冷散热结构,包括水冷单元框架(1),三个变频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水管、软管(4)和水冷板(5),注水管安装在水冷单元框架(1)的内部靠下, 注水管有两个,分别为进水管(6)和出水管(7),水冷板(5)安装在变频器(2)内部,进水管 (6)引出三根软管(4)接通到三个水冷板(5)的进水口(8),出水管(7)引出三根软管接通到三个水冷板的出水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电平变频器水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变频器(2)的下方分别安装一个风机(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电平变频器水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 (5)为防水密封结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电平变频器水冷散热结构,属于变频器领域,包括水冷单元框架,三个变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水管、软管和水冷板,注水管安装在水冷单元框架的内部靠下,注水管有两个,分别为进水管和出水管,水冷板安装在变频器内部,进水管引出三根软管接通到三个水冷板的进水口,出水管引出三根软管接通到三个水冷板的出水口。有益效果是散热效果好、有效的解决大功率三电平双馈变频系统散热问题。文档编号H02M1/00GK102437714SQ20111033977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王浩, 谭国俊, 陈家兴 申请人: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国俊陈家兴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