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14717 阅读:4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3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包括有釜体,釜体内部设有隔舱板组件将釜体分成多个隔室,各隔室内设有搅拌口组件,所述搅拌口组件从釜体外延伸入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能够实现高效的连续浸出反应,准确模拟工业生产中反应釜内反应体系的特性,还可实现多套搅拌装置、换热装置、取样检测装置及测温装置的集成和严格控制,并具有可调空间大小的隔室结构,以便通过简易的实验室操作满足不同矿石加压浸出工艺对反应釜结构的不同需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湿法冶金领域,尤其涉及加压浸出技术,具体的是一种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
技术介绍
加压浸出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工业上得到迅速的发展,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处理硫化镍矿、红土镍矿、硫化锌矿以及含硫难处理金矿的湿法冶金工业。由于实验室规模的加压浸出反应釜通常容积较小,釜内空间有限,难以实现多套搅拌装置、换热装置、取样检测装置及测温装置的集成,因此一般是采用若干独立的立式浸出釜串联系统,用以模拟工业生产所采用的卧式连续浸出反应釜。此法在模拟工业生产过程中整个釜内反应体系的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差,无法准确反映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内气相空间和各隔室反应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现有加压浸出工艺所采用的反应釜内,各隔室的容积通常相等,以便于控制各隔室反应体在均一的反应时间内充分反应;而当处理含硫量较高的金矿等矿料时, 硫氧化时会急剧放热,因此为避免设备局部过热而发生危险,必须扩大第一隔室的容积。传统的加压浸出反应釜通常采用固定的隔室结构,不能根据不同矿料的加压浸出工艺调整隔室空间,当金属矿料的成分发生较大变化时,传统结构的反应釜就不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用以在实验室规模上准确模拟工业生产过程中连续浸出反应釜内反应体系的特性;并实现多套搅拌装置、换热装置、取样检测装置及测温装置的集成;且可以根据不同工艺的需要扩大隔室容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 包括有釜体,釜体内部设有隔舱板组件将釜体分成多个隔室,各隔室内设有搅拌口组件,所述搅拌口组件从釜体外延伸入隔室。进一步地,所述釜体两端连接有平盖封头。进一步地,所述隔舱板组件为可拆式隔舱板组件,包括至少二个隔舱板;所述隔舱板采用隔舱板定位装置安装于釜体上,隔舱板之间用隔舱板连接件相连。进一步地,所述隔舱板有三个,将釜体分成四个隔室;所述隔舱板的高度按釜体内反应物的流经顺序依次降低。进一步地,位于外侧的两个所述隔舱板上设有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上方设有搅拌口凸缘,所述搅拌口组件包括搅拌口盖板,所述搅拌口盖板与所述搅拌口凸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口组件还包括搅拌装置、通气内伸管和冷却盘管;所述搅拌装置、通气内伸管位于搅拌口盖板下方;所述冷却盘管两端分别从搅拌口盖板下方与设于搅3拌口盖板上的两个冷却水通道连接,所述两个冷却水通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设于搅拌口盖板两侧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盘管两端通过盘管螺纹连接件与冷却水通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口组件还包括测温元件套管和取样内伸管,所述测温元件套管和取样内伸管连接于搅拌口盖板下方。进一步地,所述釜体、冷却盘管、测温元件套管、搅拌口盖板、盘管螺纹连接件及通气内伸管均为钛材制造。本技术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能够在实验室规模上实现高效的连续浸出反应,准确模拟工业生产中反应釜内反应体系的特性,还可实现多套搅拌装置、换热装置、取样检测装置及测温装置的集成和严格控制,并具有可调空间大小的隔室结构,以便通过简易的实验室操作满足不同矿石加压浸出工艺对反应釜结构的不同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的搅拌口组件示意图。图3和图4是本技术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的可拆式隔舱板组件示意图。其中1支座;2平盖封头;3釜体;4搅拌口组件;5隔舱板组件;6搅拌装置;7冷却盘管;8测温元件套管;9取样内伸管;10冷却水进口 ;11冷却水出口 ;12搅拌口盖板;13 盘管螺纹连接件;14搅拌口凸缘;15通气内伸管;16隔舱板定位装置;17隔舱板连接件;18 拉环;19隔舱板;20隔舱板;21隔舱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包括为支座1、平盖封头2、 釜体3、搅拌口组件4和隔舱板组件5 ;其中,支座1优选鞍式支座。支座1上安装釜体3, 釜体3内部的隔舱板组件5将釜体3分成多个隔室,各隔室内设有搅拌口组件4,搅拌口组件4从釜体3外延伸入隔室。釜体3两端连接有平盖封头2。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的搅拌口组件4,包括搅拌装置6、冷却盘管7、测温元件套管8及取样内伸管9、冷却水进口 10、冷却水出口 11、搅拌口盖板12、盘管螺纹连接件13和通气内伸管15。釜体3上方设有搅拌口凸缘14,搅拌口盖板 12与搅拌口凸缘连接;搅拌装置6、通气内伸管15位于搅拌口盖板12下方;冷却盘管7两端分别通过盘管螺纹连接件13,从搅拌口盖板12下方与设于搅拌口盖板12上的两个冷却水通道连接,这两个冷却水通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设于搅拌口盖板12两侧的冷却水进口 10和冷却水出口 11。优选地,测温元件套管8和取样内伸管9也连接于搅拌口盖板12下方。如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的隔舱板组件5优选采用可拆式隔舱板组件,包括隔舱板定位装置16、隔舱板连接件17、拉环18、隔舱板。其4中,隔舱板组件5包括至少二个隔舱板;隔舱板采用隔舱板定位装置16安装于釜体上,隔舱板之间用隔舱板连接件17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采用三个隔舱板,分别为隔舱板19、隔舱板20及隔舱板21,该三个隔舱板19、20、21将釜体3分成四个隔室,釜体 3内上部的气相空间互通,隔舱板19、20、21的高度按釜体3内反应物的流经顺序依次降低。 为了便于隔舱板组件5的拆装,位于外侧的两个隔舱板19、21上设有拉环,打开平盖封头2, 即可由釜体一端将可拆式隔舱板组件5整体推入或拉出釜体3,便于拆装和清洗。为了减少加压浸出工艺常采用的硫酸体系对本技术的腐蚀和矿粒对本技术的磨蚀,造成本技术的使用寿命缩短,本技术的釜体3、冷却盘管7、测温元件套管8、搅拌口盖板12、盘管螺纹连接件13及通气内伸管15优选采用钛材制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技术的连接件之间优选采用螺纹方式连接,以便于实验室拆装和清洗。但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它本领域公知的连接方式。在本技术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的拆装过程中,可打开反应釜两端的平盖封头2,安装时先将整个可拆式隔舱板组件由釜体3 —端整体推入,然后通过隔舱板定位装置16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反应釜内,再插入搅拌口组件4并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搅拌口凸缘14上;拆卸时先拆掉搅拌口组件4,然后拆卸反应釜内的隔舱板定位装置16,最后利用拉环18将隔舱板组件5由釜体3 —端整体拉出。本技术实验室用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在处理含硫较高的矿料时,可先将隔舱板组件5整体拉出反应釜,再通过拆卸隔舱板连接件17拆除隔舱板21,从而将前两个隔室合并为一个大的隔室,以满足该类矿石加压浸出工艺对反应釜结构的特殊要求。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待处理的矿浆从反应釜的第一隔室加入釜体 3,反应气体从通气内伸管15进入各隔室,冷却水经由冷却水进口 10流入冷却盘管7,充分换热后经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瑜茅陆荣刘利武郝振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森松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