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1435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3 2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把手罩的存在难以显眼且无损于外观性的具有轻快感的小型车辆。在车辆正面观察下,在风挡玻璃(40)上的转向车把(17)的两端部设有车把把手(21L、21R)。覆盖所述车把把手(21L、21R)的把手罩部(41L、41R)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且一体形成于风挡玻璃(40)。把手罩部和风挡玻璃都是透明的,其存在并不显眼。此外,把手罩部一体形成于风挡玻璃,因此其存在更不显眼。从而可以提供一种把手罩部的存在很难显眼且无损于外观性的具有轻快感的小型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覆盖车把把手的前方的把手罩部的小型车辆的改良。
技术介绍
在机动两轮车等小型车辆中,公知有一种具备覆盖车把把手的前方的把手罩部的小型车辆(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图1))。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机动两轮车O)(带括号数字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符号。下同)具备设置于车辆前部并保护车身的前罩(16)、设置于该前罩(16)的上方并保护驾驶员不受行驶风或飞石等影响的风挡玻璃(23)、在转向车把(6)的车把把手(61)的前方能够向前罩(16)装卸的把手罩00)。机动两轮车O)由于具备把手罩(20),可以保护驾驶员的手不受风雨或障碍物影响。当然,把手罩00)越大,保护功能越提高。但是,当把手罩00)变得大型化时,把手罩00)变得显眼,结果是,在外观上车身看起来较大,给予重而缺少轻快感的印象。但是,在机动两轮车等小型车辆中,大多要求轻快感,要求有一种把手罩00)不显眼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JP特开平8-2169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把手罩的存在难以显眼且无损于外观性的具有轻快感的小型车辆。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小型车辆,其在转向车把的车辆前侧设有透明的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在车辆正面观察下,在所述风挡玻璃上一体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把手罩部,所述把手罩部覆盖在所述转向车把的两端部设置的车把把手。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把手罩部的车辆后方配置有左右的后视镜,在车辆正面观察下,后视镜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把手罩部覆盖。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转向车把的车辆后方配置有供驾驶员就座的座椅,在比该座椅靠车辆前方的位置配置有供驾驶员放置脚的大致水平的第一踏板,在车把把手下方配置有第二踏板,该第二踏板从第一踏板的前端立起且能够抵接驾驶员伸出的脚的脚底。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车辆侧视观察下,第二踏板配置在比车把把手靠车辆前方的位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把手罩部越往车宽方向外侧越向车辆后方倾斜。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风挡玻璃和把手罩部由把手罩部相对于风挡玻璃的面位于后方的呈台阶状的台阶部连接。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在车辆正面观察下,在风挡玻璃上一体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覆盖车把把手的把手罩部。利用在风挡玻璃的一部分形成的把手罩部,保护车把把手不受风雨或灰尘的影响。把手罩部和风挡玻璃都是透明的,其存在并不显眼。此外,把手罩部一体形成于风挡玻璃,因此其存在更不显眼。即,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把手罩部的存在很难显眼且无损于外观性的具有轻快感的小型车辆。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在把手罩部的车辆后方配置有左右的后视镜。由于在车辆正面观察下,由把手罩部覆盖后视镜的一部分,所以可以保护后视镜。此外,由于把手罩部是透明的,所以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可以确认后视镜的形状, 可以在不损害后视镜的外观的情况下提高外观设计性。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在车把把手下方配置有第二踏板,该第二踏板从大致水平的第一踏板的前端立起且能够抵接驾驶员伸出的脚的脚底。当把脚放在第一踏板上时,驾驶员的头来到车把把手的后方。于是,把手罩部容易进入驾驶员的前方。但是,由于把手罩部是透明的,所以从驾驶员来看,其存在变得不显眼,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轻快感。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在车辆侧视观察下,第二踏板配置在比车把把手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当驾驶员把脚放在第二踏板上时,头更加靠后,但若是本专利技术,则由于把手罩部不显眼,所以可以保持驾驶员的轻快感。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把手罩部越往车宽方向外侧越向车辆后方倾斜。由于行驶风沿着倾斜流动,所以吹到风挡玻璃以及把手罩部的风可以顺畅地流向车宽方向外侧且后方,可以提高行驶性。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中,风挡玻璃和把手罩部由把手罩部相对于风挡玻璃的面位于后方的呈台阶状的台阶部连接。由于具有台阶部,所以可以提高风挡玻璃的刚性。此外,在受到横风时,利用台阶部可使沿把手罩部或风挡玻璃流动的风从把手罩部或风挡玻璃剥离,所以可以抑制横风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小型车辆的左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小型车辆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3-3线剖视图。图4是图1的4-4线剖视图。附图文字10-小型车辆(机动两轮车)17-转向车把21L>2IR-车把把手40-风挡玻璃41L、41R-把手罩部45L、45R-后视镜51-座椅52-第一踏板53-第二踏板66-风挡玻璃的面71L、71R-台阶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且,附图是按照符号的朝向观察的图。 另外,左右、前后是指从驾驶员观察的方向。实施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作为小型车辆的机动两轮车10具备车架11 ;头管12,其设置于该车架11的前端;前叉14L(仅图示左侧),其经由底桥13转向自如地安装在该头管12上,且在其长度方向上伸缩自如;前轮15,其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该前叉14L的下端;以及前挡泥板 16,其安装于前叉,遮挡前轮15溅起的泥或石头。另外,对前轮15进行转向的转向车把17经由顶桥18设置于头管12,在转向车把 17的两端部设有车把把手21L(仅图示左侧)。车架11具备构成前端部的头管12 ;从该头管12向下方延伸的下行车架22 ;从该下行车架22的下部中途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底车架23L、23R(仅图示跟前侧的符号 23L);从该底车架23L、23R的后部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后车架ML、MR(仅图示跟前侧的符号ML);以及架设于底车架23L、23R且中央部由下行车架22的后端部支承的横管25。车身罩30具备覆盖车辆前方的前罩31 ;该前罩31下方的护腿板32 ;覆盖车辆下方的下部罩33 ;覆盖车辆侧部的侧罩34 ;以及与该侧罩34的后方相连的后罩35。并且, 在转向车把17的车辆前侧设有透明的风挡玻璃40,在该风挡玻璃40上设有覆盖车把把手 21L的把手罩部41L、41R(仅图示跟前侧的符号41L)。风挡玻璃40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车辆前端部42向后方斜上方延伸。在把手罩部 41L的车辆后方配置有左右的后视镜45L、45R(仅图示跟前侧的符号45L)。另外,在后视镜45L、45R的下方分别配置左右的方向指示灯46L、46R(仅图示跟前侧的符号46L),在车辆前端部42配置有前照灯47。在转向车把17的车辆后方配置有驾驶员就座的座椅51,在比该座椅51靠车辆前方配置有供驾驶员放置脚的大致水平的第一踏板52。能够抵接驾驶员伸出的脚的脚底的第二踏板53从第一踏板52的前端向车辆前方斜上方立起。该第二踏板53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在比车把把手21L靠车辆前方的位置。5另外,在车辆后方配置后轮单元55。后轮单元55包括发动机、传递该发动机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61以及通过发动机的动力驱动的后轮M。后缓冲单元63的一端安装在后车架ML、24R上,后缓冲单元63的另一端安装于后轮单元55。另外,在后轮M的上方配置有后挡泥板65。接着,对于车辆正面观察下的把手罩部41L、41R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车辆正面观察下,在风挡玻璃40上的转向车把17的两端部设有车把把手21L、21R。覆盖上述车把把手21L、21R的把手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段敬司马丁·比特森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