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连碧专利>正文

曲腿式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0846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3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曲腿式护理床,包括床架,床架上开设曲腿板安装槽;曲腿板安装槽内安装前曲腿板和后曲腿板,前曲腿板的前端通过连接件与床架铰接,后曲腿板的前端通过曲腿板铰链件与前曲腿板的后端铰接;床架上固定安装曲腿旋转轴,曲腿旋转轴上固定安装腿板驱动杆,后曲腿板底部安装曲腿板支架,曲腿板支架与腿板驱动杆铰接;床架上安装曲腿装置,曲腿装置与曲腿旋转轴连接。它具有曲腿功能,可辅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腿部煅炼,并可方便在床上为患者洗脚。它还具有既可向左和向右翻折,又可起身竖起的翻身起身总板,使护理床同时具有翻身和起身的功能,从而可解决卧床患者各种体位变换,能有效防止褥疮的发生,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曲腿式护理床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护理床大都没有曲腿功能,长期卧床的患者难以有效活动腿部,影响患者整体的恢复效果。少数具有曲腿功能的护理床,其结构过于简杂,易损坏,难维修,且制造成本较高。因此,现有的护理床无法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曲腿式护理床,它既可辅助患者向左或向右进行有效地翻身,又可辅助患者起身成坐姿,可解决现有护理床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曲腿式护理床,包括床架, 床架上开设曲腿板安装槽;曲腿板安装槽内安装前曲腿板和后曲腿板,前曲腿板的前端通过连接件与床架铰接,后曲腿板的前端通过曲腿板铰链件与前曲腿板的后端铰接;床架上固定安装曲腿旋转轴,曲腿旋转轴上固定安装腿板驱动杆,后曲腿板底部安装曲腿板支架, 曲腿板支架与腿板驱动杆铰接;床架上安装曲腿装置,曲腿装置与曲腿旋转轴连接。为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的曲腿装置由曲腿旋转轴拨杆和曲腿丝杠组件连接构成。床架的中部安装两块座垫板,两座垫板左右分布,曲腿板安装槽位于座垫板后方;两座垫板的前后两端均与床架铰接;每块座垫板的外侧各安装一块中板,同侧的中板和座垫板铰接;每块座垫板的前端各与一块内翻身板铰接, 两内翻身板的内侧铰接;每块内翻身板外侧各安装一块外翻身板,同侧的外翻身板与内翻身板铰接;同侧的中板的前端与外翻身板的后端铰接;两座垫板之间的较连轴与两内翻身板之间的铰连轴共线,座垫板和中板之间的铰连轴与外翻身板和内翻身板之间的铰连轴共线;中板和外翻身板之间的铰连轴与内翻身板和座垫板之间的铰连轴共线;同侧的中板、 座垫板、外翻身板和内翻身板连接构成翻身板,床架上共有左右两块翻身板,两内翻身板和两外翻身板连接构成起身板;床架上安装两套翻身机构和一套起身机构,两套翻身机构分别与两外翻身板或两中板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的翻身机构由驱动机构、第一翻身杠、第一V 字形拨杆和左翻身连接杆连接构成,床架上安装第一翻身杠,第一 V字形拨杆的弯折处与第一翻身杠连接,第一翻身杠的一端与左翻身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左翻身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中板或外翻身板铰接;床架上安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第一 V字形拨杆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是由左翻身丝杠组件和翻身丝杠座连接构成。所述中板上安装右翻身连接座,左翻身连接杆通过右翻身连接座与中板铰接;右翻身连接座上设有托板,托板位于外翻身板下方。所述的起身机构由起身臂、起身旋转杠拨杆、起身旋转杠和驱动装置连接构成, 床架上安装起身旋转杠,起身旋转杠上安装起身臂和起身旋转杠拨杆,起身臂位于所述起身板下方,床架上安装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起身旋转杠拨杆连接。所述起身臂上安装起身托轮,外翻身板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与起身托轮接触。所述座垫板的内侧开设弧形槽,两座垫板的弧形槽构成排便孔;床架上安装支撑托板,支撑托板与弧形槽配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具有曲腿功能,可辅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腿部煅炼,并可方便在床上为患者洗脚。它还具有既可向左和向右翻折,又可起身竖起的翻身起身总板,使护理床同时具有翻身和起身的功能,从而可解决卧床患者各种体位变换,能有效防止褥疮的发生,提高病人的舒适度。翻身和起身,两者互不干扰,互不重叠,移动灵活方便,从而可大幅简化护理床的结构、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廉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曲腿式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起身板位于水平状态;图3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起身板位于竖起状态, 图中为看清起身机构,省略了翻身机构;图4是图2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翻身板处于水平状态;图5是图2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右侧的翻身板处于水平状态;图6是由座垫板、内翻身板、中板和外翻身板连接构成翻身起身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 C-C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后曲腿板和前曲腿板处于水平状态;图10是图2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后曲腿板和前曲腿板处于曲腿状态。附图标记1床腿2曲腿丝杠组件3起身丝杠组件4腿板驱动杆5曲腿旋转轴拨杆6托板7曲腿板安装槽8支撑板9起身托轮10支撑轮11第一翻身托座12第二翻身托座13床架14后曲腿板15起身丝杠座16曲腿板铰链件17曲腿丝杠座18行走轮19前曲腿板20起身丝杠组件21连接件22座垫板23内翻身板M弧形槽25中板沈铰链27翻身杠座洲起身旋转杠座四起身旋转杠拨杆30起身旋转杠31第二翻身杠32第一翻身杠33翻身杠座34左翻身丝杠组件 35右翻身丝杠组件36外翻身板37翻身折页38翻身丝杠座39右翻身连接座40 右翻身连接杆42第二 V字形拨杆44第一 V字形拨杆45曲腿板支架46左翻身连接杆47中板后连接件48中板前连接件49曲腿旋转轴50起身臂。具体实施方式对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中13是床架,为方便患者活动腿部以及在床上洗脚,如图8至图10所示,床架 13上开设曲腿板安装槽7,曲腿板安装槽7位于座垫板22后方;曲腿板安装槽7内安装前曲腿板19和后曲腿板14,前曲腿板19的前端通过连接件21与床架13铰接,后曲腿板14 的前端通过曲腿板铰链件16与前曲腿板19的后端铰接;床架13上安装曲腿旋转轴49,曲腿旋转轴49上固定安装腿板驱动杆4,后曲腿板14底部安装曲腿板支架45,曲腿板支架45 与腿板驱动杆4铰接;床架13上安装曲腿装置,曲腿装置与曲腿旋转轴49连接。患者需要曲腿时,曲腿装置带动曲腿旋转轴拨杆5转动,曲腿旋转轴拨杆5通过曲腿旋转轴49带动腿板驱动杆4向下摆动,腿板驱动杆4带动曲腿板支架45和后曲腿板14下移,后曲腿板14 相对前曲腿板19弯折保持水平状态。如图10所示,所述的曲腿装置由曲腿旋转轴拨杆5和曲腿丝杠组件2连接构成。所述的曲腿丝杠组件2也可由液压缸替代。如图3所示,所述的起身机构由起身臂50、起身旋转杠拨杆四、起身旋转杠30和驱动装置连接构成,床架13上安装起身旋转杠30,起身旋转杠30上安装起身臂50和起身旋转杠拨杆四,起身臂50位于所述起身板下方,床架13上安装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起身旋转杠拨杆四连接。起身时,驱动装置推动起身旋转杠拨杆四转动,起身旋转杠拨杆四通过起身旋转杠30带动起身臂50转动竖起,起身臂50将起身板向上推起。为方便起身臂50将起身板推动竖起,如图3所示,起身臂50上安装起身托轮9,外翻身板36上设有支撑板8,支撑板8与起身托轮9接触。起身臂50通过推动支撑板8将起身板竖起。起身托轮9可减少支撑板8与起身臂50间的移动摩擦。为方便患者在床上排便,如图6所示,所述座垫板22的内侧开设弧形槽对,两座垫板22的弧形槽M构成排便孔;床架13上安装支撑托板,支撑托板与弧形槽M配合。通常支撑托板与弧形槽M处于配合状态,支撑托板负荷患者臀部部分重量;当患者需排便时, 支撑托板可由弧形槽M处移开,以便患者排便。可在床架13上安装用于放置便盆的支架, 支架位于弧形槽M下方。如图1所示,床架13的中部安装两块座垫板22,两座垫板22左右分布;两座垫板 22的前后两端均与床架13铰接。每块座垫板22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15 CN 201120201594.41.曲腿式护理床,包括床架(13),其特征在于床架(13)上开设曲腿板安装槽(7);曲腿板安装槽(7)内安装前曲腿板(19)和后曲腿板(14),前曲腿板(19)的前端通过连接件(21)与床架(13)铰接,后曲腿板(14)的前端通过曲腿板铰链件(16)与前曲腿板(19)的后端铰接;床架(13)上固定安装曲腿旋转轴(49),曲腿旋转轴(49)上固定安装腿板驱动杆 (4),后曲腿板(14)底部安装曲腿板支架(45),曲腿板支架(45)与腿板驱动杆(4)铰接;床架(13)上安装曲腿装置,曲腿装置与曲腿旋转轴(4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腿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腿装置由曲腿旋转轴拨杆(5)和曲腿丝杠组件(2)连接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腿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床架(13)的中部安装两块座垫板(22),两座垫板(22)左右分布,曲腿板安装槽(7)位于座垫板(22)后方;两座垫板(22) 的前后两端均与床架(13)铰接;每块座垫板(22)的外侧各安装一块中板(25),同侧的中板(25)和座垫板(22)铰接;每块座垫板(22)的前端各与一块内翻身板(23)铰接,两内翻身板(23)的内侧铰接;每块内翻身板(23)外侧各安装一块外翻身板(36),同侧的外翻身板 (36)与内翻身板(23)铰接;同侧的中板(25)的前端与外翻身板(36)的后端铰接;两座垫板(22 )之间的较连轴与两内翻身板(23 )之间的铰连轴共线,座垫板(22 )和中板(25 )之间的铰连轴与外翻身板(36)和内翻身板(23)之间的铰连轴共线;中板(25)和外翻身板(36) 之间的铰连轴与内翻身板(23)和座垫板(22)之间的铰连轴共线;同侧的中板(25)、座垫板(22)、外翻身板(36)和内翻身板(23)连接构成翻身板,床架(13)上共有左右两块翻身板, 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连碧张理臣
申请(专利权)人:宋连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