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利用水草与人工虾巢的青虾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06466 阅读:4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2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综合利用水草与人工虾巢的青虾养殖方法,包括种植水草、设置人工虾巢、养殖管理等步骤。推广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可发挥水草净化和稳定水质的作用,使青虾养殖过程中水质易于管理;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的为青虾提供栖息及隐蔽的场所,提高青虾养殖成活率、规格和产量,从而显著提高青虾养殖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更确切的说是。
技术介绍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养殖周期短,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青虾的养殖模式很多,可以主养、混养、轮养等,目前主养青虾池塘主要以两种方式来提供青虾生长、脱壳的栖息及隐蔽场所,一种是种植水草,另一种是使用人工虾巢。但单独使用两种方式都有其不足之处(1)只种水草水草覆盖面积过低,不能有效的给青虾提供栖息及隐蔽的场所,自相残杀会比较严重,影响青虾养殖成活率;水草覆盖面积过高,容易造成池塘水质清瘦,使青虾的天然饵料(有益藻类及轮虫)严重缺乏,且易引起青苔的滋生,影响青虾的养殖规格及产量。(2)只用人工虾巢人工虾巢一般采用树枝或水花生等扎成捆,然后固定在池塘中。人工虾巢对水质几乎没有影响,而水草具有净化和稳定水质的作用,缺少水草,池塘水质将难以控制,特别是在夏秋季节,水质容易过肥,造成有害藻类如蓝藻等的爆发,影响青虾的生长。如果能将水草控制在合适的覆盖面积,发挥水草净化与稳定水质的作用,同时通过合理设置人工虾巢,使水草与人工虾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立体的青虾养殖环境,最大限度的给青虾提供栖息及隐蔽场所,建立一个立体生态的养殖模式,将显著提高青虾养殖的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对水草覆盖面积的适度控制,发挥水草净化与稳定水质的作用,使养殖水质易于管理,同时结合人工虾巢的合理布局,使水草与人工虾巢形成一个立体的青虾养殖环境,最大限度的给青虾提供栖息及隐蔽场所,从而形成一种综合利用水草与人工虾巢的青虾立体生态养殖方法,为提高青虾养殖效益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主要技术方案通过合理种植水草,设置人工虾巢,养殖全程中实行科学的养殖管理,使池塘形成一种立体生态的养殖环境。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合理种植水草在池塘彻底晒塘、消毒后,选择新鲜无污染的水源,进水15 20cm 左右(进水时用60目网袋过滤),然后选取有根须(容易成活)的水草(轮叶黑藻、菹草等),采取扦插的种植方式,按行距5飞m,株距广an的密度进行种植;待水草成活后添水至 80 100cm。(2)设置人工虾巢人工虾巢用树枝或水花生等扎成一簇,虾巢需扎牢固。用树枝扎成的虾巢,具有使用方便,可重复利用的优点,在成虾捕捞时不会有过多杂质。池水添满后,就可以设置人工虾巢了。将虾巢设置在各行的水草之间,按行距 5飞m,间距3、m的密度进行设置,形成一排水草,一排虾巢的布局。(3)科学的养殖管理I水草的控制养殖期间要控制水草的覆盖面积,水草不足,需要适当的补种;水草过度生长,过多的水草要进行人工割除;将水草覆盖率控制在309Γ40%。②利学投喂挑选营养全面、水中稳定性好的优质饵料投喂,并严格控制投喂量, 根据青虾存塘量、摄食情况、天气、水质等因素灵活调整;做到虾能吃饱,但不剩余过多饵料,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另外可在饲料中拌入维生素等,提高青虾饲料转换率、增强青虾体质。③无公害养殖水质管理养殖全程通过施肥对池内浮游植物的种群和密度进行调控,有针对性地培育对青虾生长有利的藻类,使池水水色保持以硅藻、绿藻等优势藻相所形成的茶褐色或浅绿色,将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cnT40Cm;养殖中后期,池中有机物质(残饵及青虾代谢废物)增多,可每隔10天左右施用一次生物底质改良剂,每隔1(Γ15天施用水质改良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等),底改剂和生物制剂应错开使用,且要根据水色、天气等情况灵活调整生物制剂施用种类。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效果推广使用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可发挥水草净化和稳定水质的作用,使青虾养殖过程中水质易于管理;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的为青虾提供栖息及隐蔽的场所,提高青虾养殖成活率、规格和产量,从而显著提高青虾养殖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某养殖户,安排6个5亩塘养殖同一来源的青虾,把塘分成二组,每组3个塘,放养时间均为7月底,放养密度均为8万尾/亩,养殖过程中均采取相同的养殖管理方法。其中一组,在放养前一个月,先进水15 20cm,采取扦插的种植方式,按行距5飞m,株距广的密度进行轮叶黑藻种植;待水草成活后添水至8(Tl00cm ;然后将用茶树枝扎成的虾巢设置在各行的水草之间,虾巢之间的行距为5飞m,间距为3、m,形成一排水草,一排虾巢的布局。另一组在放养前一个月,先进水15 20cm,采取扦插的种植方式,按行距5飞m,株距广的密度进行轮叶黑藻种植。待水草成活后添水至8(Tl00cm不设置人工虾巢。到年底统计收获, 种轮叶黑藻和设置人工虾巢的3个池塘,平均亩收获75千克,其中收获商品虾(以300尾 /千克计算)52千克,商品率达69. 3% ;只种水草但不设置人工虾巢的3个池塘,平均亩收获 62千克,其中收获商品虾(以300尾/千克计算)32. 5千克,商品率为52. 4%。实施例2:某养殖场,安排6个5亩塘养殖同一来源的青虾,把塘分成二组,每组3个塘,放养时间均为7月底,放养密度均为8万尾/亩,养殖过程中均采取相同的养殖管理方法。其中一组,在放养前一个月,先进水15 20cm,采取扦插的种植方式,按行距5飞m,株距广的密度4进行轮叶黑藻种植;待水草成活后添水至8(Tl00cm ;然后将用茶树枝扎成的虾巢设置在各行的水草之间,虾巢之间的行距为5飞m,间距为3、m,形成一排水草,一排虾巢的布局。另一组在放养前一个月,添水至8(Tl00Cm,按行距5飞m,间距3、m的密度设置人工虾巢,人工虾巢用水花生扎成捆,不种植水草。到年底统计收获,种轮叶黑藻和设置人工虾巢的3 个池塘,平均亩收获72. 5千克,其中收获商品虾(以300尾/千克计算)49千克,商品率达67. 6% ;只设置人工虾巢但不种水草的3个池塘,平均亩收获60. 4千克,其中收获商品虾 (以300尾/千克计算)30千克,商品率为49. 7%。 实施例3:某养殖场,安排6个5亩塘养殖同一来源的青虾,把塘分成二组,每组3个塘,放养时间均为7月底,放养密度均为8万尾/亩,养殖过程中均采取相同的养殖管理方法。其中一组,在放养前一个月,先进水15 20cm,采取扦插的种植方式,按行距5飞m,株距广的密度进行轮叶黑藻种植;待水草成活后添水至8(Tl00cm ;然后将用茶树枝扎成的虾巢设置在各行的水草之间,虾巢之间的行距为5飞m,间距为3、m,形成一排水草,一排虾巢的布局。另一组在放养前一个月,添水至8(Tl00Cm,按行距5飞m,间距3、m的密度设置人工虾巢,人工虾巢用茶树枝扎成捆,不种植水草。到年底统计收获,种轮叶黑藻和设置人工虾巢的3个池塘,平均亩收获78. 9千克,其中收获商品虾(以300尾/千克计算)56. 2千克,商品率达 71. 2% ;只种水草但不设置人工虾巢的3个池塘,平均亩收获65千克,其中收获商品虾(以 300尾/千克计算)35. 4千克,商品率为54. 1%。权利要求1. ,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种植水草在池塘彻底晒塘、消毒后,选择新鲜无污染的水源,进水水深15 20cm左右,进水时用 60目网袋过滤,然后选取有根须的轮叶黑藻、菹草等水草,采取扦插的种植方式,按行距 5飞m,株距广an的密度进行种植;待水草成活后添水至水深8(Tl00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贻伟蒋速飞傅洪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