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02500 阅读:4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7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方法,利用带有静电发生器的行星式搅拌机,采取合理的工艺参数和规范的操作步骤,使碳纳米管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作用下有效分散,解决碳纳米管的团聚问题。该方法操作简便、规范,节省时间,分散效果好,用于配制电池活性物质,有效提高电池极片导电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活性物质配制方法,具体涉 及一种。
技术介绍
碳纳米管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比表面积大,导电性比一般的碳材料要好很多。锂离子二次电池正负极极片中,往往需要混合少量的导电剂,增强极片的电子导电能力。以前,此类导电剂一般选用石墨或者炭黑,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碳纳米管在电池中的应用,尤其是作为导电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目前阻碍碳纳米管在磷酸铁锂中应用的主要问题在于碳纳米管的团聚以及难分散。利用常规搅拌工艺,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耗费时间长,粘度降低慢,分散效果差,进而影响所配制的活性物质的导电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规范,节省时间,分散效果好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碳纳米管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前者加入量占后者重量的1% 5%,利用带有静电发生器的行星式搅拌机搅拌,直至碳纳米管均勻分散。进一步方案是所述静电发生器电压为250 15000V,输出功率为3 15W ;所述行星式搅拌机公转速度为10 50Hz,自转速度为10 50Hz,搅拌时间为50 600min ;分散操作时,先启动搅拌机,不打开静电发生器,放下搅拌浆,设置公转10 50Hz,自转10 50Hz,搅拌5 20min ;停止搅拌,将粘附在搅拌桨上的粘稠物刮下,返回到搅拌桶中,继续搅拌30 50min ;再打开静电发生器,调节电压250 15000V,输出功率3 15W,继续搅拌,每隔15分钟用转子粘度计测试一下混合物粘度,连续三次粘度测试值相对值即连续三次粘度测试值中前、后两次测试值之差与前次测试值之比小于3%,则停止搅拌,分散完成。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简便、规范的方法,利用静电发生装置,使得碳纳米管带上相同性质的电荷,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作用,打破碳纳米管的团聚,使其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分散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混合物粘度有效降低,提高电池极片导电能力。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及对比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及其效果。实施例1 称取N-甲基吡咯烷酮2000g,碳纳米管(浙大产多壁碳管)20g,置于搅拌桶中,放下搅拌桨,公转设置为10Hz,自转设置为10Hz,开始搅拌20min ;停止搅拌,将黏附在搅拌桨上的粘稠刮下,返回到搅拌桶中,继续搅拌40min;打开静电发生装置,调节电压250V,输出功率设置为3w,继续搅拌,每隔巧分,测试一次混合物粘度,其测试值如下表= 时间 min |15 |30 |45 |60 |75 |90 |l05 |l20 |l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方法,其特征是将碳纳米管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前者加入量占后者重量的1% 5%,利用带有静电发生器的行星式搅拌机搅拌,直至碳纳米管均勻分散。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静电发生器电压为250 15000V,输出功率为3 15W。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行星式搅拌机公转速度为10 50Hz,自转速度为10 50Hz,搅拌时间为50 600min。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吴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