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研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1750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厨房小家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豆浆机,尤其是一种豆浆机的研磨机构,包括含有静磨头的静磨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静磨组件内并与所述静磨组件相配合的动磨头,所述静磨组件侧壁开设有导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磨组件与所述动磨头配合时的配合间隙自下而上逐渐变小形成旋吸部及研磨部,所述研磨部置于所述旋吸部的纵向上方。在制作物料时,物料被旋吸部吸起,进入研磨部进行研磨粉碎。此时,间隙自下而上逐渐变小,实现物料从粗到细的研磨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豆浆机的研磨机构,磨浆效果好,磨头易加工、耐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厨房小家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豆浆机,尤其是一种豆浆机的研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豆浆机已逐渐成为广大用户厨房常用电器之一,但目前豆浆机多数采用刀片式的粉碎方式,也就是电机带动刀片快速转动,刀片对物料进行切割和撞击,最终达到出浆的效果。参考传统的工艺及做法,黄豆或其他豆制品在研磨的过程中,出浆率远远较切割的好。而且相对的口感也醇。公开号为“CN10228939A”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专利公开了一种研磨式豆浆机,载豆杯底部设有内、外磨盘,内磨盘呈叶轮状,载豆杯设有若干个可以让水进入载豆杯内的进水孔,在工作时,呈叶轮状的内磨盘可使水和制浆物料自上向下流动,同时水会从进水孔进入载豆杯向内磨盘和外磨盘补充水,达到自动供水和清洗的目的。虽然实现加水湿豆研磨,结构上实用化,可批产工业化量产应用,但由于粉碎时也会将未粉碎的食料抛出载豆杯,粉碎速度不能加快。并且粉碎后的食量还是出补水口甩出,这样不能很好的循环研磨,其粉碎效果是不大理想的。同时,授权公告号为“CN201479858U”的技术公布了一名称为“无刀片轴流豆浆机”的专利,其为安装在电机轴上的粉碎体、一固定在机头上且位于粉碎体外的粉碎器; 粉碎器上有排料孔,粉碎体壁及粉碎器内壁上都有粉碎沟,并且边缘比较锋利,该结构实现食料的循环研磨,粉碎效果比先前的设计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该结构仅紧靠粉碎体上粉碎沟搅动水流产生的吸力,带动食物进入粉碎器,在粉碎较大食物粉碎时,会遇到吸力不足问题,并且在遇到较硬的食物未及时完全粉碎成小颗粒时,会使食物卡住在粉碎体和粉碎器的之间,这样将严重影响马达的寿命和整机的性能;还有该粉碎器依靠相邻粉碎沟之间凸起物边缘的锋利,来加大粉碎的效果,这种锋利边缘是易被磨损的。该结构的粉碎沟在粉碎器或粉碎上是多条以相等或不等的间距互不相交地沿外壁呈螺旋分布或直线分布,不利实现由粗到细的粉碎,而且它最小间隙5mm也是过大的,不易达到豆浆颗粒的细微粉碎,食物在小于5mm大小后,只能靠有限的吸力带动下,产生碰撞实现粉碎,达不到依靠碾压实现研磨粉碎设计的初衷。另外,在上述公开文件中,磨盘是固定在载豆杯底部是不可拆设计的,对磨盘和载豆杯和投料通道的清洗来说它是困难的,由于不易于清洗,也带来的使用后的清洁、食物卫生安全等方面带来问题,影响饮用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立体磨浆的豆浆机研磨机构。实现本技术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豆浆机研磨机构,包括含有静磨头的静磨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静磨组件内并与所述静磨组件相配合的动磨头,所述静磨组件侧壁开设有导流孔,含有静磨头的静磨组件与所述动磨头配合时的配合间隙自下而上形成旋吸部及研磨部,所述旋吸部自下而上逐渐变小,所述研磨部置于所述旋吸部的纵向上方。在制作物料时,物料被旋吸部吸起,进入研磨部进行研磨粉碎。此时,间隙自下而上逐渐变小,实现物料从粗到细的研磨过程。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头于所述旋吸部处设置有叶轮或/ 和动磨导料齿,所述静磨组件设置有与所述叶轮或/和动磨导料齿相对应静磨导料齿,所述静磨导料齿大致呈楞边状,所述动磨头于所述研磨部处设置有动磨粉碎齿,所述静磨组件设置有与所述动磨粉碎齿相同或相反的静磨粉碎齿。楞边或/和静磨导料齿大致为圆柱敞口向下,也可以是喇叭口向下敞开。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研磨部包括粗磨部和置于所述粗磨部上的精磨部,所述动磨头于所述粗磨部处设置螺旋状或斜状分布的楞边,所述动磨头于所述精磨部处设置螺旋状或斜状分布的粉碎齿。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粉碎齿与所述静磨粉碎齿工作面之间的间隙g为0. 003 mm彡g彡2. 5mm。优选工作间隙为0. 5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粉碎齿或/和所述动磨导料齿大致呈扭角ε,所述扭角为通过固定所述动磨头的电机轴以动磨头大致重心为旋转点向左或向右扭转一角度,ε为5° < ε < 15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粉碎齿或/和所述静磨粉碎齿各齿端部之间的间距Wl为0. 2mm彡Wl彡5_。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粉碎齿为以电机轴为中心的螺旋状分布,所述静磨粉碎齿为与所述动磨粉碎齿螺旋方向相同或相反的螺旋状粉碎齿。所述静磨粉碎齿或/和所述动磨粉碎齿之间的横切面大致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或等腰三角形或弧形尖或等腰梯形。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粉碎齿或/和所述静磨粉碎齿大致的截面大致呈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上边宽度W2为0. 2mm彡W2彡5mm,腰线夹角f为 60° 彡 f 彡 12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的一种变换形式,所述动磨粉碎齿或/和所述静磨粉碎齿大致的截面形成的等腰梯形的腰线顶点处设置圆弧形过渡,圆弧Rl为0. 05mm ^ Rl ^ 2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料齿的纵向剖面为上大下小,大致成倒梯形。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叶轮为螺旋状。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粗磨部的工作面与所精磨部的工作面形成的夹角α为90°彡α彡15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粗磨部处动磨头的外表面或静磨头的内表面的纵向剖面为弧线或波浪线或峰脊状或阶梯状。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精磨部处动磨头的外表面或静磨头的内表面的纵向剖面为弧线或波浪线或峰脊状或阶梯状。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静磨组件于所述精磨部的上方或/和所述精磨部处或/和所述粗磨部处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头于所述粗磨部或/和所述精磨部处开设有导料孔或/和导流槽。导料孔或/和导流槽可以令未完全粉碎或初始粉碎后的物料流出至研磨机构外。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叶轮或/和动磨导料齿的有效高度占所述动磨头高度的1/3以上。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楞边的横向截面大致呈“L”形或阶梯形或波浪形。楞边的高度H为2 3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大致呈“L”形楞边的其中某一边在纵向延伸时逐渐变小。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齿为在锥体或柱体外侧通过一轨迹及设置齿形截面扫描切割或直接形成的实体。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齿为在锥体或柱体外侧通过一轨迹及设置叶轮槽形截面扫描切割形成。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粉碎齿或/和所述动磨导料齿大致呈扭角ε,所述扭角为通过固定所述动磨头的电机轴以动磨头大致重心为旋转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一角度。扭角ε为5°彡ε彡15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吸部处设置有叶轮和动磨导料齿,叶轮为片状叶轮,配合时,所述片状叶轮置于涡轮式的动磨导料齿下方。片状叶轮和涡轮动磨导料齿的旋转方向和角度一致。在工作时,片状叶轮有助于形成涡旋吸力,对于大而重的物料容易被吸起,另外片状的叶轮在工作时可以把大颗粒的物料初步切割。比如粉碎的物料是苹果,片状叶轮先将苹果切成与旋吸相适当的大小,再经动磨导料齿送进研磨部进行研磨粉碎。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研磨组件还包括研磨罩体,所述静磨头固定于所述研磨罩体内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才德张锦洲陈世雄湛海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