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振芳专利>正文

土壤稳固及水量涵养的多功能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稳固及水量涵养的多功能组合结构,其特点是由一组组单元结构相连接状的蜂巢结构,其中单元结构为一六角星状剖面,内设主管、数组副管、数组柱孔组成,而单元结构分别为稳定椿、涵养管、连续板,稳定椿置于下方,其星状尖处连接连续板使各稳定椿彼此串连,稳定椿上方设涵养管,可藉不同的组合方式成为管、柱、槽等结构,适用于水源区周围、山坡地、主要功能为排水、过滤、稳固土壤、涵养水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壤稳固及水量涵养的多功能组合结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稳定的设备,特别是一种可用于整治湖、河、海岸土壤稳定和蓄水的设备。目前土地开发不当,如山区地理环境坡度大、雨量丰沛,当水土保持不良时,极易发生山崩、土石流,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同时对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的损害;传统山坡地开发方式如图5,其施工步骤是将山坡地底部加以挖掘,再筑一挡土墙A,这种施工方式因山坡地的底部遭破坏,严重降低山坡地的稳定性,同时若挡土墙A的排水性不佳,遭逢雨季时,含水大增的土石极易压垮挡土墙A而造成破坏;通过河川水面暴涨时,有直接破堤流出河道危险,且一般河川的水资源利用较差;在填海造地过程中,也缺乏必要设备,而效果不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土壤稳固及水量涵养的多功能组合结构,它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降低水处理成本,提供建筑物的稳定性较佳的地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改地土壤和有利填海造田。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土壤稳固及水量涵养的多功能组合结构由单元结构组成,其特点是单元结构的稳定椿是一小三角形合并另一倒置三叉星形而成一六角星状的剖面结构,其内部设有主管,主管周围环绕数组副管,副管外侧设有数组柱孔;单元结构的涵养管是一小三角形合并另一倒置大三角形而成一六角星形的剖面结构,其内部相对于稳定椿分别设有的主管、数组副管和数组柱孔;单元结构的连续板是以结构的六角星状加以结合,连续板上设有渗水孔,渗水孔中加设无纺布;以各单元结构的稳定椿连接连续板,其上承接涵养管,再以各单元结构共用连续板的连接方式组成适应各式各样不同地形的呈一组组相连接状的蜂巢结构。-->在涵养管邻接水源或海水一侧设连续板,蜂巢结构中加设储水槽,柱孔中加设钢筋。本专利技术以单元结构组合成蜂巢结构,能适应于山坡地开发、河川水库治理和填海造田,以其使用初期排水性佳,可过滤雨水中的泥砂,降低水处理成本,在其使用后期因结构间隙积存大量泥砂,再藉土壤压密作用,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强度,可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在水量丰沛区域(如水库、河川),可抽掉部分单元结构,加设储水槽,藉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填海造田,改善土质以供植物栽种。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单元结构轴测图。图2是图1的轴测分解图。图3是图1结构呈一组组相连接状的蜂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山谷实施示意图。图5是传统山坡地开发方式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在山坡地的实施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在水库、湖泊的实施示意图。图8是图7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在河川实施的局部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储水槽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在河川出海口的实施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在海岸填海造地的实施示意图。参照图1、2,本专利技术的单元结构1的主体结构为一六角星状剖面,单元结构1包括有稳定椿11、涵养管12和连续板13,稳定椿11内部设有一主管111,在主客111周围环绕数组副管112,副管112外侧另设数组柱孔113,稳定椿11的六角状由一小三角合并另一倒置三叉星形而成,藉大延伸六角星状的底面,以获得较佳的结构稳定性,涵养管12内部相对稳定椿11内部的主管111、副管112、柱孔113亦设有主管121、副管122、柱孔123,涵养管12的六角星状由一小三角形合并另一倒置大三角所形成。其中稳定椿11置设在单元-->结构1下方,涵养管12置设在稳定椿11的上方,稳定椿11由六角星状的尖处以连续板13连接,和各个单元结构1彼此连接呈绵延状,即以各单元结构1共用连续板13的连接方式组成适应各式各样不同地形的呈一组组相连接状的蜂巢结构(如图3)其中连续板13设有渗水孔131,并以无纺布132加以闭封渗水孔131,在柱孔113、123内,可视需要置入钢筋2,以提高结构强度,图3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方式,其使用特性为使用初期排水性佳,可过滤雨水中的泥砂,降低水处理的成本,其使用后期,则因结构间隙已积存大量泥砂,再藉土壤压密作用,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强度,可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再者,在水量丰沛区域(如水库、河川),可抽掉部分单元结构1,加设储水槽3(如图9、10),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参照图4在山谷凹陷区域是山区水量汇集区域,可将本专利技术的单元结构1排列在山谷的凹陷区域,由低而高如梯田的方式向高处排列,本专利技术组合时由于单元结构1存在较大的间隙,必须填充杂物在其内部以使组合后的结构体获得较佳的稳定性,其中杂物的选择如地块、工程废土、废轮胎或废轮胎碎片,藉杂物的填充亦可获得废弃物再利用的功效,当山区雨量过大而土壤无法完全吸收多余雨水时,多余的水会汇集在山谷凹陷处,而本专利技术因结构间隙所填充的杂物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则本专利技术在吸纳汇集水份时不仅可含养较多水份在土壤内,同时,对吸入的水份进行过滤,其中较大的杂质如花、草、树叶将覆在单元结构1的上方表面,而泥砂则流入单元结构1的结构间隙内,降低汇集后排入河川、水库雨水的含泥砂量,延长水库河川的使用时效,降低水库河川的治理费用,当本专利技术使用多年后,藉长年的土壤压密作用和泥砂的淤积,使本专利技术装设处的地质结构获较佳的结构稳定性后,可在各个梯田平面上方设定公园绿地,甚至兴建房屋,在获改良的区域可供多方面的使用。参照图6,在山坡地底部的外缘装设本专利技术,并填充杂物在结构内的间隙,在本专利技术的柱孔113、123内设置钢筋2,并使钢筋2贯入地表内,以使单元结构1的结构更稳定、坚实,使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上方可设立花园绿地或建筑-->物,本专利技术在山坡地实施时,不仅具有挡土墙(如图5)的功效,其上方栽植的花草树木亦可消耗结构间隙内杂物的重金属含量,改善土壤的化学成份,当本专利技术的结构间隙经土壤压密作用后,可获得较佳的结构稳定性,便可直接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上方进行建设房屋,增加山坡地的利用性。参照图7、8,本专利技术实施在湖泊、水库时,在围绕湖泊或水库的周围,本专利技术直接邻接于湖泊、水库,即本专利技术将一侧与水源邻接,另一侧则和土壤邻接,为了防止所填充杂物由单元结构1上部设置的涵养管12处散入水库中,在邻接水库一侧的涵养管12亦装设连续板13,为保持水源区水质,填充的杂物以不会溶解造成二次污染的物质为主,藉本专利技术具有过滤功能,可预先过滤经本专利技术结构流入水库的雨水,降低水库泥砂的淤积,降低自来水的处理成本,当水库淤积太严重时,可直接对水库进行抽砂并灌溉在各单元结构1的结构上方,藉本专利技术吸纳水库中的淤泥而将水份还给水库,不仅排除水库泥砂淤积问题,而将泥砂灌入环绕水库的本专利技术结构中,藉泥砂灌入本专利技术后将使土壤的压密作用更为突出,使水库的环绕结构(即本专利技术结构)更为坚实,同时,如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底部与湖水相接,直接增加了水库的储水量。同理,本专利技术可实施于河川沿岸,如图9、10,本专利技术置设在河川两岸,其功效是可对河川抽砂灌溉在本专利技术结构上方,可有效排除河川泥砂淤积问题,由于本专利技术具有较佳排水性,当河川面暴涨时,河川水先渗入本专利技术底部,使河川水位上升速度减低,故藉本专利技术涵养一部分河水,可降低河川直接破堤流出河道的危险性,因本专利技术呈蜂巢结构,可由储水槽3取代填充杂物,河川两岸每间隔一定距离可抽掉部分单元结构1而设一储水槽3,可作为该地区非生活用水的水源,如工业用水及绿地洒水,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图10是储水槽3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1是本专利技术设置在河川出海口两侧,以半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壤稳固及水量函养的多功能组合结构,由单元结构(1)组成,其特征在于: a.单元结构(1)的稳定椿(11)是一小三角形合并另一倒置三叉星形而成一六角星状的剖面结构,其内部设有主管(111),主管(111)周围环绕数组副管(112),副管(112)外侧设有数组柱孔(113); b.单元结构(1)的涵养管(12)是一小三角形合并另一倒置大三角形而成一六角星形的剖面结构,其内部相对于稳定椿(11)分别设有相对的主管(121)、数组副管(122)和数组柱孔(123); c.单元结构(1)的连续板(13)是以结构的六角星状加以结合,连续板(13)上设有渗水孔(131),渗水孔(131)中加设无纺布(132); d.以各单元结构(1)的稳定椿(11)连接连续板(13),其上承接涵养管(12),再以各单元结构(1)共用连续板(13)的连接方式组成适应各式各样不同地形地呈一组组相连接状的蜂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稳固及水量函养的多功能组合结构,由单元结构(1)组成,其特征在于:a.单元结构(1)的稳定椿(11)是一小三角形合并另一倒置三叉星形而成一六角星状的剖面结构,其内部设有主管(111),主管(111)周围环绕数组副管(112),副管(112)外侧设有数组柱孔(113);b.单元结构(1)的涵养管(12)是一小三角形合并另一倒置大三角形而成一六角星形的剖面结构,其内部相对于稳定椿(11)分别设有相对的主管(121)、数组副管(122)和数组柱孔(123);c.单元结构(1)的连续板(13)是以结构的六角星状加以结合,连续板(13)上设有渗水孔(131),渗水孔(131)中加设无纺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芳
申请(专利权)人:李振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