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专用样品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28825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5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专用样品池,包括透光度好的样品池体,样品池体为中空结构,中间为流动池,两端可供样品流入、流出,样品池上方正中有一方形测试窗口,窗口处的玻璃壁为薄壁。流动池设计为不同厚度。根据被测颗粒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厚度,以保证针对不同的样品都能很好地聚焦。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样品池主体玻璃较厚,检测部位局部变薄的方式,在保证样品池强度的同时,有效保证了物镜与样品池之间的距离小于物镜焦距。具有测试效果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分析系统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专用样品池
技术介绍
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图像颗粒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在样品流动状态下,在显微镜下利用高速摄像机连续拍摄颗粒图像,进行分析,得到粒度分布等 fn息ο传统样品池的壁厚都是均勻的。在图像分析系统中,显微镜物镜与样品的距离随物镜放大倍数的增大而减小,当物镜放大倍数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样品池的壁厚就会影响显微镜的聚焦,即使物镜镜头接触样品池也达不到聚焦要求的距离。只有减小样品池壁厚才能解决聚焦问题,而样品池通常为玻璃制品,减小样品池的壁厚又会影响样品池的强度。 传统的样品池无法解决样品池强度与物镜焦距的矛盾。所以需要一种既能保证强度,又能减小物镜与样品间距离的流动样品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使样品池同时满足强度和物镜焦距要求,也就是提出一种既能保证样品池机械强度,又能保证物镜与样品间距离的距离足够小的流动样品池。本技术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一种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专用样品池,包括透光度好的样品池体, 样品池体为中空结构,中间为流动池,两端可供样品流入、流出,样品池上方正中有一方形测试窗口,窗口处的玻璃壁为薄壁,显微镜物镜可伸入窗口,近距离观察样品;窗口的宽度略小于流动池的宽度,以保证物镜视野内完全是样品,玻璃壁不会进入视野内。样品池截面为矩形。样品池用光学玻璃或石英玻璃制成。流动池设计为不同厚度。当样品颗粒较小时,如果流动池厚度较大,由于颗粒是运动的,颗粒的上下位置变化也较大,聚焦效果不好;当样品颗粒较大时,如果流动池厚度较小,颗粒不易通过流动池。所以根据被测颗粒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厚度,以保证针对不同的样品都能很好地聚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采用样品池主体玻璃较厚,检测部位局部变薄的方式,在保证样品池强度的同时,有效保证了物镜与样品池之间的距离小于物镜焦距。流动池设计为不同厚度,根据不同样品选择适合的厚度,保证聚焦效果。本技术具有测试效果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原理3本技术一种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专用样品池,如图1所示,包括样品池体 1,样品池体1为中空结构,中间为流动池3,两端可供样品流入、流出,样品池1上方正中有一方形测试窗口 2。样品池用光学玻璃或石英玻璃制成,保证具有好的透光度。如图2所示,样品池截面为矩形。样品池体1壁厚约为2. 5mm 3. 5mm,有足够的强度;窗口 2处的玻璃厚度约为0. 5mm,窗口 2的尺寸约为15mmX 15mm,显微镜物镜可伸入窗口 2,近距离观察样品;窗口 2的宽度略小于流动池3的宽度,以保证物镜视野内完全是样品,玻璃壁不会进入视野内。流动池3设计为0. 5mm 3mm不同厚度,根据被测颗粒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厚度,以保证显微镜针对不同的样品都能很好地聚焦。权利要求1.一种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专用样品池,包括透光度好的样品池体,其特征是样品池体为中空结构,中间为流动池,两端可供样品流入、流出,样品池上方正中有一方形测试窗口,窗口处的玻璃壁为薄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专用样品池,其特征是样品池截面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专用样品池,其特征是样品池用光学玻璃或石英玻璃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专用样品池,其特征是流动池设计为不同厚度。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专用样品池,包括透光度好的样品池体,样品池体为中空结构,中间为流动池,两端可供样品流入、流出,样品池上方正中有一方形测试窗口,窗口处的玻璃壁为薄壁。流动池设计为不同厚度。根据被测颗粒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厚度,以保证针对不同的样品都能很好地聚焦。由于本技术采用样品池主体玻璃较厚,检测部位局部变薄的方式,在保证样品池强度的同时,有效保证了物镜与样品池之间的距离小于物镜焦距。具有测试效果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等特点。文档编号G01N21/03GK202204764SQ20112020234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6日专利技术者董青云, 马明杰 申请人:丹东百特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青云马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百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