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偏光板组件和包括该组件的蓝相液晶模式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362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0 0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耦合偏光板组件,其包括第一耦合偏光板和第二耦合偏光板,其中层叠有具有特定光学性质的补偿膜,并且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能够容易地大规模生产耦合偏光板,同时通过向蓝相液晶模式应用所述耦合偏光板组件而确保与已知其它液晶模式相同或更佳的宽视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通过将特定的耦合偏光板组件应用于蓝相液晶模式使其能够确保宽视角。
技术介绍
由于初期开发阶段的技术问题基本都得以解决,液晶显示器(LCD)正作为大众化的图像显示器得到广泛的应用。LCD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亮光的背光源组件。通过向场产生电极(field generating electrode)施加电压,液晶显示器在液晶层中产生电场,从而确定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并通过控制入射光的偏光来显示图像。因为液晶层的取向状态决定光的透射率,因此为了迅速地改变取向状态,需要液晶层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人们已经开发出使用所谓蓝相液晶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液晶的状态介于向列模式和各向同性模式之间。蓝相液晶具有约3微秒的相对非常快的响应速度,这是因为蓝相液晶在不施加电场时具有光学各向同性,而在施加电场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人们已经使用了用于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的耦合偏光板组件,以确保蓝相液晶显示器的宽视角。该耦合偏光板组件包括各向同性保护膜和两种具有不同光学性质的补偿膜 (至少一种补偿膜可以具有延迟性能)。各向同性保护膜和两种补偿膜各自被置于蓝相液晶与任意一个偏光片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但是当使用用于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的耦合偏光板组件时,因为必须包括两种补偿膜,所以与使用不同液晶型的常规液晶显示器相比,无法减小蓝相液晶显示器的厚度,而且也无法以低成本生产,。而且,由于液晶两面的厚度不均勻,因此很有可能由于温度或湿度的变化而发生弯曲。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蓝相液晶显示器的耦合偏光板组件,其具有简单的结构并易于以较低的价格大规模生产,并且其还可以提供与现有耦合偏光板组件(特别是,用于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的耦合偏光板组件)相同或更佳的宽视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耦合偏光板组件的蓝相液晶显示器。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耦合偏光板组件,其包括第一耦合偏光板和第二耦合偏光板,其中第一耦合偏光板和第二耦合偏光板按照靠近液晶的顺序各自由补偿膜、偏光片和保护膜构成,第一耦合偏光板的补偿膜具有50至140nm的面内延迟(RO)和 1. 1至7. 0的折射率比值(refractive index ratio) (NZ),其慢轴垂直于相邻偏光片的吸收轴,并且第二耦合偏光板的补偿膜具有0至IOnm的面内延迟(RO)以及-330至-SOnm的厚度延迟(Rth)。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蓝相液晶显示器,其包括耦合偏光板组件, 所述耦合偏光板组件包括作为蓝相液晶模式的上偏光板和下偏光板的第一耦合偏光板和第二耦合偏光板。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蓝相液晶显示器的耦合偏光板组件具有简单的结构并易于以较低的价格大规模生产,并且能够提供与现有耦合偏光板组件(特别是,用于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的耦合偏光板组件)相同或更佳的宽视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蓝相液晶显示器提供了与现有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相同或更佳的宽视角。附图说明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由以下详细的说明可以被更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器结构的透视图;图2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补偿膜的折射率的示意图;图3为表示制备过程中的MD的示意图,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补偿膜和偏光板的展开方向(unrolled direction);图4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坐标系中Φ和θ的表达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二补偿膜的全波长范围内的波长色散特性的曲线图;图6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补偿膜的全波长范围内的波长色散特性的曲线图;图7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8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在庞加莱偏振球上的倾斜面(θ = 60°和Φ = 45° )方向上发出的光的偏光状态变化的图;图9为表示向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模式施加用于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的耦合偏光板组件时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的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11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在庞加莱偏振球上的倾斜面(θ =60°和 Φ =45° )方向上发出的光的偏光状态变化的图;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13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在庞加莱偏振球上的倾斜面(θ =60°和 Φ =45° )方向上发出的光的偏光状态变化的图;图1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15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在庞加莱偏振球上的倾斜面(θ =60°和 Φ =45° )方向上发出的光的偏光状态变化的图;图1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17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中在庞加莱偏振球上的倾斜面(θ =60°和 Φ =45° )方向上发出的光的偏光状态变化的图;图1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19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中在庞加莱偏振球上的倾斜面(θ =60°和 Φ =45° )方向上发出的光的偏光状态变化的图;图2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对比实施例的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2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对比实施例的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2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对比实施例的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2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对比实施例的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M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对比实施例的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2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对比实施例的从全部光线方向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其中分别层叠了具有特定光学性质的补偿膜的第一耦合偏光板和第二耦合偏光板的耦合偏光板组件。具体而言,所述耦合偏光板组件的第一耦合偏光板和第二耦合偏光板按照靠近液晶的顺序各自由补偿膜、偏光片和保护膜构成。第一耦合偏光板的补偿膜具有50至140nm的面内延迟(RO)和1. 1至7. 0的折射率比值(NZ),并且第二耦合偏光板的补偿膜具有0至IOnm的面内延迟(RO)以及-330 至-SOnm的厚度延迟(Rth)。此时,第一耦合偏光板的补偿膜具有与相邻偏光片的吸收轴垂直的慢轴。对于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所有波长,本专利技术的补偿膜的光学性能由下面的公式1 3所定义。如果光源的波长没有特别声明,则描述的是589nm处的光学性能。其中,在图2中, Nx为具有在面内方向上振动(oscillate)的光的最大折射率的轴的折射率,Ny是在面内方向上与Nx垂直的方向上振动的光的折射率,以及阪为在厚度方向上振动的光的折射率,其表达如下公式1Rth = X d(其中,Nx和Ny是在面内方向上振动的光的折射率,且Nx> Ny,Nz是在膜的厚度方向上振动的光的折射率,以及d为膜的厚度)。公式2RO = (Nx-Ny) X d(其中,Nx和Ny为在面内方向上振动的光的折射率,以及d为膜的厚度,且Nx ^ Ny)。公式3NZ = (Nx-Nz) / (Nx-Ny) = Rth/R0+0. 5(其中,Nx和Ny是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奉春
申请(专利权)人: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