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感测器的抛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7982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9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感测器的抛弃装置,供装设于一生物感测器,其包含一连接装置与一包膜,该包膜具有一容置该生物感测器的空间,该空间具有一开放端与一封闭端,该封闭端具有对应该检测片插口的一开槽,且该连接装置设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可连接该封闭端,该连接装置设有一检测片转接部,该检测片转接部的两端分具有一检测片插头与一检测片延伸插口,该检测片插头供穿过该开槽插入该检测片插口内,该包膜可连接该连接装置并包覆该生物感测器,且让该检测片插头插入该检测片插口,并让载有检体的一检测片插入该检测片延伸插口,让该生物感测器进行检测,并在检测之后,藉由拆除该包膜并包覆该连接装置与该检测片后一同丢弃。(*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感测器,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感测器的生物感测器的抛弃直O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已知生物感测器1为搭配一检测片2使用,广泛的应用在医疗领域,可用于各种疾病、病毒、有毒物质的检测,也可用于检测生理信息,如血糖、胆固醇、尿酸、血红素与血氧,该检测片2为依据其检测项目滴入各种检体,如血液、尿酸、组织液、测试样品等等。上述已知的生物感测器1,检测片2插入生物感测器1进行检验完毕之后,需要拔除检测片2,在拔除检测片2的过程中,使用人有可能会接触到检测片2上的检体,由于检测片2上的检体的种类繁多,并可能具有感染性或是慢性中毒的风险,使用人长时间且频繁的接触检测片2,会大大增加风险性,而让使用人暴露在感染与慢性中毒的环境中,容易造成院内感染,甚至是让病毒传入社区而造成大规模群聚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揭露一种生物感测器的抛弃装置,以安全的取下检测片,保护使用人的安全。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感测器的抛弃装置,装设于一具有一检测片插口的生物感测器,以供插入一检测片进行检验,其包含一包膜与一连接装置,其中该包膜与该连接装置可单独使用于该生物感测器上,或是单独使用也可。当该包膜单独使用于该生物感测器上时,该包膜可具有一容置该生物感测器的空间,该空间具有一开放端与一封闭端,该开放端供该生物感测器穿入至接触该封闭端为止, 且该封闭端具有对应该检测片插口的一开槽,以让该检测片经该开槽插入该检测片插口。本技术所述的生物感测器的抛弃装置,其中,该包膜的开放端具有一反折边缘。本技术所述的生物感测器的抛弃装置,其中,还包含一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设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该封闭端,该连接装置设有一检测片转接部,该检测片转接部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检测片插头与一检测片延伸插口,该检测片插头供穿过该开槽插入该检测片插口内。本技术所述的生物感测器的抛弃装置,其中,该包膜的开放端具有一反折边缘。本技术所述的生物感测器的抛弃装置,其中,还包含一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设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套覆该生物感测器接触该封闭端的一端并罩覆该封闭端,且该连接装置设有一检测片转接部,该检测片转接部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检测片插头与一检测片延伸插口,该检测片插头供穿过该开槽插入该检测片插口内。3本技术所述的生物感测器的抛弃装置,其中,该包膜的开放端具有一反折边缘。而当该连接装置单独使用于该生物感测器上时,该连接装置可设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套覆该生物感测器具该检测片插口的一端,该连接装置设有一检测片转接部,该检测片转接部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检测片插头与一检测片延伸插口,该检测片插头供插入该检测片插口内,以让该检测片插入该检测片延伸插口。本技术所述的生物感测器的抛弃装置,其中,还包含一包膜,该包膜具有一容置该生物感测器与该连接装置的空间,该空间具有一开放端与一封闭端,该开放端供该生物感测器与该连接装置穿入至该连接装置接触该封闭端为止,且该封闭端具有对应该检测片延伸插口的一开槽。本技术所述的生物感测器的抛弃装置,其中,该包膜的开放端具有一反折边缘。而当配合使用时,该连接装置的该连接部可连接该包膜的该封闭端并以一体成型制成而一体化,其中该检测片插头为先穿过该开槽再插入该检测片插口内。也可先让该包膜先包覆该生物感测器,而该连接部再套覆该生物感测器接触该封闭端的一端并罩覆该封闭端。也可先让该连接部先套覆该生物感测器,而该包膜具有一容置该生物感测器与该连接装置的空间,该开放端供该生物感测器与该连接装置穿入至该连接装置接触该封闭端为止。据此,本技术可于生物感测器上同时安装该包膜与该连接装置或是仅单独安装任一种,相较现有技术的优点在检验后,使用人可以反折该包膜,在拆卸该包膜的同时, 不接触的取下该检测片或插有该检测片的连接装置,或者在没有使用该包膜时,通过拆卸该连接装置来取下该检测片,以避免直接接触该检测片。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检测片量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装置图;图3A 图3C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使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包膜装置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连接装置图;图6A 图6D为第二实施例使用示意图;图7A 图7D为第三实施例使用示意图;图8A 图8C为第四实施例使用示意图;图9A 图9C为第五实施例使用示意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图3A 图3C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其为一种生物感测器的抛弃装置,供装设于一具有一检测片插口 11的生物感测器10,以供插入一检测片40进行检验,其包含一包膜20与一连接装置30,其中该包膜20具有一容置该生物感测器10的空间21,该空间21具有一开放端22与一封闭端23,该开放端22供该生物感测器10穿入至接触该封闭端23为止,且该封闭端23具有对应该检测片插口 11的一开槽231。该连接装置30设有一连接部31,该连接部31连接该封闭端23并可一体成型制成,该连接装置30设有一检测片转接部32,该检测片转接部32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检测片插头321与一检测片延伸插口 322,该检测片插头321供穿过该开槽231,以插入该检测片插口 11内,且该包膜20的开放端22具有一反折边缘221。如上所述结构,为先安装于该生物感测器10上(如图3A),以让载有检体的检测片 40插入该检测片延伸插口 322(如图3B),以通过该检测片转接部32的转接与该生物感测器10连结,而在检验完毕之后,可反折该反折边缘221,以拆开该包膜20并包覆该连接装置 30与该检测片40后一同丢弃(如图3C)。请参阅图4、图5、图6A 图6D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该包膜20与该连接装置30为分开单独设置(如图4、图5所示), 而第一实施例为一体成型,于本实施例中,其为先让该包膜20包覆该生物感测器10(如图 6A),接着再让该连接装置30的该连接部31套覆该生物感测器10(如图6B),即该连接部 31套覆该生物感测器10接触该封闭端23的一端并罩覆该封闭端23,以让载有检体的检测片40插入该检测片延伸插口 322 (如图6C),而在检验完毕之后,可反折该反折边缘221,以拆开该包膜20并包覆该连接装置30与该检测片40后一同丢弃(如图6D)。请参阅图7A 图7D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同样的该包膜20与该连接装置30为分开单独设置,其中该包膜20的空间21可容置该生物感测器10与该连接装置 30,且该开放端22供该生物感测器10与该连接装置30穿入至该连接装置30接触该封闭端23为止。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安装该包膜20与该连接装置30的次序不同, 本实施例为先让该连接装置30的该连接部31套覆该生物感测器10 (如图7A),接着再让该包膜20整个包覆该生物感测器10与该连接装置30(如图7B),以让载有检体的检测片40 穿过该开槽231,再插入该检测片延伸插口 322 (如图7C),而在检验完毕之后,可反折该反折边缘221,以拆开该包膜20并包覆该连接装置30与该检测片40后一同丢弃(如图7D)。请参阅图8A 图8C所示,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昌赖晋山吴坤烈黄于伦刘香君刘天维
申请(专利权)人:聿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