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管穿线用的引导环帽及其穿线方法,引导环帽的内圆周面上沿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卡槽,卡槽内设有导轮,导轮的滚面凸出于引导环帽的顶面。一种在布管中穿线的送线导引环,使线缆在管口进线形成的阻力大为减轻,不仅能使进线速度大为加快,同时还能对线缆表皮覆层相对地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甚至使得以往必须由两人配合进行的穿线施工转变为由一人独立完成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已埋线管中穿线施工,具体说是一种在布管中穿线的送线导引环及其利用导引环进行穿线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家庭和社会对各种通线线缆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大幅增加。因而,在建筑施工中,常常需要在土建阶段将大量的布线管布埋在各种建筑结构中,日后在进入电气装修工序时再在线管中穿入各种线缆。穿线缆时的具体方法是将已经穿通线管起端处的引线的一端与待穿线缆的一端连接牢固,然后,从线管末端处牵着引线的另一端向外用力牵拉,随着末端引线被不断拉出,起端引线就带着线缆进入线管,直到线缆贯通整条线管。在目前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都是由一个人在末端牵拉钢丝,另一个人在起端配合送线,这是因为线管连同管仓通常在墙体上处于某一的空间位置,管口通常都直立向上,未进入线管的线缆一般都放置在地上,线缆与管口断面形成近于直角关系,如果没人送线的话,线管口对线缆就会挂拉,造成进线困难,甚至不能进线,继续进线必然使粗糙的管口对线缆造成明显划伤,所以牵通线缆传统施工一般都要有两人。实践中,这项工作费时费力的原因,不光是因为牵拉费力,还在于送线需要一节一节送,送完一节停下,然后进行准备准备好,再进行穿线,直到线缆贯通全部线管。在布管中穿入线缆,目前主要是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在线管中预留一条钢丝或者铁丝,在土建阶段,把线管与钢丝一同埋入。在电气装修阶段,使用预留钢丝牵引线缆穿通线管。其缺点是浪费钢材和施工费力,效果欠佳。从埋管到穿线缆一般有可能间隔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受成本限制,一般预留钢丝质量不高容易生锈,降低抗拉强度,所以管中预留的钢丝一般不能太细,通常钢丝的直径不能小于直径2mm。已埋线管一般较长,还存在若干个弯曲,有时由于埋管施工不慎会使线管发生曲折甚至破损,加之钢丝固有的韧性和锈蚀等因素存在,使得预留在弯曲长管中的钢丝牵拉十分沉重,甚至牵拉不动,有的已经锈断,阻塞管路,管路只能被弃,导致已经埋设的管子只能被弃。其二是预埋空管法,即在埋管施工时直接布埋空管,待到穿通线缆施工时,才用钢丝或其他硬韧长线探通管路,然后牵拉线缆穿通。显然,后者这种方法比前者节约钢材,但是,探通管路的操作却费时费力,探通率不高,即使对于有较高探管和穿线经验技术水平的施工者也不例外。因为,在探管时, 硬韧线在不断的无确定规律弯曲的狭窄长管如住宅管多是直径16mm中移动的阻力非常之大,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于硬韧线本身在反抗管路屈服时在法向分量上的反作用,就是俗称被憋或者别在管里,且能否探通还与前期埋管工程的质量等因素相关。一般情况是,探通一条10米长直径16mm的常用已埋管,快的也需要十几分钟左右,慢的则甚至耗时数小时,或者探通失败。留钢丝法,穿线成功率较高,但浪费钢材,同时,在埋管时由于管中钢丝的存在使得管子的搬运、弯管、埋管等施工环节较费力,同时也为这些环节增加操作难度。预留钢丝被用完后基本被废弃,不利于材料利用率和环保。空管法节约钢材,但在用钢丝等探管时, 对线管内壁的平滑质量及前期埋管工程质量依赖性过强,对施工者还有一定技术要求,费时费力,探通率不高。以上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都使用钢丝等硬韧性长线牵拉线缆穿管, 由于管中特定的工作环境,使得硬韧的牵引线本身与管壁摩擦力过大,施工费力,也都对线管管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当前在布管中穿线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布管中穿线的送线导引环及其穿线方法,使线缆在管口进线形成的阻力大为减轻,不仅能使进线速度大为加快,同时还能对线缆表皮覆层相对地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甚至使得以往必须由两人配合进行的穿线施工转变为由一人独立完成成为可能。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布管穿线用的引导环帽,为环形,引导环帽的内圆周面上沿圆周均勻设有多个卡槽,相临的两个卡槽之间设有垛台,垛台两侧设有轴母槽,卡槽内设有导轮,导轮的轮轴设置在相临两个垛台的轴母槽内, 导轮的滚面凸出于引导环帽的顶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轮的滚面凸出于引导环帽的内圆。用弓I导环帽进行布管穿线的方法,步骤一、选择一种待施工的布线管,在布线管两端打孔,备用; 步骤二、选择一种有初步抗拉强度的柔软化纤线,作为初级引线,将初级引线贯通于步骤一所述的布线管中,使初级引线露出布线管的两端,留出充足冗余后将两端的初级引线穿入布线管的两端孔中,固定;步骤三、将步骤二制作好的布线管按布线线路埋设在墙体内,备用; 步骤四、按照初级引线的抗拉强度,选择一种能被初级引线充分胜任于在管中拉动的抗拉强度更高的另一条化纤线作为次级引线,先将次级引线穿过引导环帽,再将初级引线的一端与穿过引导环帽的次级引线的一端连接,再拉动布线管另一端的初级引线线头,将引导环帽盖在布线管管口,使次级引线从布线管中穿通并引出,将次级引线的两端固定,回收初级引线;步骤五、将已经引通的能充分胜任在线管中牵拉待穿线缆的次级引线的一端与线缆的一端连接后,从布线管的另一端拉动次级引线线头,直至线缆在线管中完全被穿通,将次级引线和引导环帽回收。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1、随着线缆不断进线,线缆与导引环的小滑轮不断摩擦,小轮就会不停地随势转动,减少缆线与布线管的摩擦。2、导轮的滚面凸出于引导环帽的顶面,导轮的滚面凸出于引导环帽的内圆,使线缆与导轮充分优先接触,而不与导引环帽固定结构接触,以免增加摩擦力,在管口进线时, 线缆与导引环不管是什么角度,导引环均把线缆与以往的管口的摩擦方式转化为滚动摩擦方式,使摩擦阻力减小,减少缆线与布管管的接触,同时保护缆线不受摩损。3、该设计滚动摩擦阻力极小,线缆无需人工送线,也无需在终端牵拉线缆时,请求起端送线端的配合,这为牵拉环节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节省人力劳动,提高送线效率。4、引导环帽十分小巧,便于施工者携带和使用。由于线管端口连同管仓分布通常在墙壁上不同的位置,在哪里需要穿线,只要把帽扣在管口之上即可使用。5、由于化纤材料抗降解抗变质能力强,而从土建埋管到用户穿线装修一般有可能间隔几年的时间,这种材料可以保证线管在埋设于建筑结构内后,使管中设置的初级引线经历许多年而不会发生锈蚀、变质等现象,这明显比管中留钢丝优越的多。由于从土建埋管到布线间隔有可能好几年,管中如果留钢丝,钢丝就容易生锈,会导致其在管中被抽拉不动,甚至有的已经断裂并阻塞管路,管路无法再使用。而初级引线头如果不慎落入管中,还可以勾出,容易补救,最极端的,初级引线就算完全断裂,也可以用风机吹出,还可以探管补救。这就明显看出本方法的穿通率为高,且无遗留副作用。6、管中的初级引线,通常并不直接做牵拉电缆之用,而是先用这条初级引线连接并牵引另一条次级引线穿通线管,因而,牵引这条次级引线穿管只需要初级引线线有较小的抗拉强度即可。这给使用者选材甚至线管生产商选材提供了很大的降低成本的灵活余地。与预留钢丝相比,经初步测算,此项降低材料成本的幅度可以达到97%以上。次级引线的选择,在首先充分满足初级引线的抗拉性要求条件和尽量提高自身抗拉强度的条件下, 选择柔软光滑的化纤线,其比重远小于钢材,这除了使它具有更小的静态摩擦力和动态摩擦力,更容易被初级引线引拉以外,也使它自身在牵拉线缆时能更顺利通过管路,就比较省力。从而,也由此可以得出另外两点重要结论一是在用这条柔软光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泉,郑国强,刘伟,祁志娟,郜彦华,孙炎增,李静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