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用电容器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残余应力消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76439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9 02:09
用电容器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残余应力消除装置,包括提供电源的电源输入模块,储存电能的电容器储能组,对电容器储能组进行充电的充电模块,和将电容器储能组储存的电能释放至负载的放电模块;所述的充电模块和放电模块受控于第一继电器,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与一控制所述的充电模块与放电模块轮流导通、使电容器储能组先充电后放电的时序控制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线路简单、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效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电容器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残余应力消除装置。 技术背景在制造加工过程中,工件受到来自诸如焊接、铸造、热处理、切削、锻造等各种工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装配过程中也会出现因为尺寸不协调而造成的强行装配。所有这些都会在工件内部产生不必要的残余应力,从而降低了工件的静载强度、抗疲劳强度和加速了工件的应力腐蚀过程,同时也是工件产生变形和开裂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如何降低或消除工件中不必要的残余应力,一直是机械制造工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常见的消除残余应力工艺有自然时效和热时效技术。自然时效依靠昼夜季节的温度变化,给工件施加反复的温度应力,长期积累使金属构件发生细微的收缩和膨胀,使金属晶格缓慢滑移,并最终达到释放残余应力的目的,但自然时效耗时长、效率低、占地面积大, 并且自然时效工艺不易管理。热时效即去应力退火法,通过将工件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下,在热状态下降低工件材料的屈服极限,从而使工件材料在残余应力作用下发生屈服变形,产生应力松弛,从而降低或消除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热时效周期较自然时效大为缩短,应用广泛,但是退火炉造价高、能耗高、占地面积大、辅助设备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闻顾邦平郑建毅贾叔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