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车实时成像透照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27210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车实时成像透照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图像增强器支撑移动单元和射线发生器支撑移动单元;射线发生器支撑移动单元包括探臂和可使探臂进行二维移动的探臂支撑移动装置,探臂设置在探臂支撑移动装置上;图像增强器支撑移动单元包括图像增强器和用于调整图像增强器位置的图像增强器支撑移动装置,图像增强器设置在图像增强器支撑移动装置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各型号罐体因尺寸、结构不一样而造成的难以进行实时成像检测的技术问题,可以根据罐体的大小、结构调整图像增强器以及射线发生器与罐体焊缝的距离和位置,可以实现对罐体焊缝的实时成像检测,而且检测结果精确、检测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时成像透照方法及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罐车罐体焊缝的实时成像透照方法及透照系统。
技术介绍
铁路罐车在焊接完成后,通常是通过射线检测来检查焊缝是否合格。目前所使用的常规方法是射线照相法,即通过拍片、洗片、评片完成对焊缝的检测。但是该方法检测速度慢、检测成本高、检测周期长,无法满足大批量通用罐车的射线检测要求。另一种方法是实时成像方法,实时成像方法虽然检测速度快、检测成本低,可以实时得到检测结果。但罐体尺寸较大,大部分罐体不是规则圆柱体,且不同型号的罐体尺寸、结构不一样,实现罐体焊缝实时成像有较大的难度,因此需要一种特殊的透照方法及装置,才能实现对各型罐车罐体焊缝实时成像检测,而现有的实时成像透照技术是无法满足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各型号罐体因尺寸、结构不一样而造成的难以进行实时成像检测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罐车实时成像透照方法及系统。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罐车实时成像透照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1)将待测罐体载入透照室,调整待测罐体位置,使置于待测罐体外的图像增强器、 待测罐体上的焊缝起端点以及置于待测罐体内的射线发生器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位于罐体的任一直径延长线上;3)调整射线发生器、图像增强器与待测罐体焊缝的距离,使所述射线发生器与待测罐体焊缝的距离控制在350mm-500mm范围内,使图像增强器与待测罐体焊缝的距离控制在10mm-150mm范围内,保证图像质量满足工作要求;4)调整实时成像工艺参数,确认其图像分辨率及像质计灵敏度满足工作要求后, 利用实时成像系统依序开始对待测罐体的焊缝进行检测。上述步骤1)与步骤幻之间还包括步骤2、对焊缝作铅字标记、贴像质计。上述步骤4)中当检测检测罐体纵缝时,控制待测罐体作直线运动,使待测罐体直线运动速度等于检测速度。上述步骤4)中当检测罐体环缝时,控制待测罐体转动,使待测罐体的转动速度等于检测速度。一种利用上述罐车实时成像透照方法的罐车实时成像透照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该系统包括图像增强器支撑移动单元和射线发生器支撑移动单元;所述射线发生器支撑移动单元包括探臂和可使探臂进行二维移动的探臂支撑移动装置,所述探臂设置在探臂支撑移动装置上;所述图像增强器支撑移动单元包括图像增强器和用于调整图像增强器位置的图像增强支撑移动装置,所述图像增强器设置在图像增强支撑移动装置上。上述图像增强支撑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平台、垂直于固定平台并可沿固定平台滑动4的支撑架、横向移动控制单元、纵向移动控制单元、调整单元、导向单元和第一丝杠;所述横向移动控制单元设置于固定平台的一端;纵向移动控制单元设置于支撑架的下端侧壁;所述调整单元垂直设置于支撑架上且与固定平台平行;所述导向单元设置于支撑架的顶端且分别与调整单元和纵向移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图像增强器设置于调整单元的一端。上述横向移动控制单元包括横向移动电机、第一联轴节及减速装置以及固定块; 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固定平台上;所述横向移动电机通过第一联轴节及减速装置连接固定块;所述第一丝杠通过固定块固定在固定平台上;所述纵向移动控制单元包括纵向移动电机、第二联轴节及减速装置以及纵向移动收放器;所述纵向移动电机通过第二联轴节及减速装置与纵向移动收放器连接。上述调整单元包括调整支架和接收臂;所述调整支架垂直设置与支撑架上且可沿支撑架滑动;所述接收臂同轴设置于调整支架上且可沿调整支架滑动或转动。上述探臂支撑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座、固定于支撑座上的立柱、固定于立柱顶端的横向调整单元、设置于横向调整单元上方的导向及升降单元以及与立柱垂直且可沿立柱滑动的连接支架;所述导向及升降单元与连接支架连接;所述探臂同轴设置于连接支架上。上述横向调整单元包括设置于立柱顶端且与立柱垂直的横向移动平台以及横向电机、第二丝杠和横向联轴节及减速装置;所述第二丝杠平行固定在横向移动平台上;所述横向电机通过横向联轴节及减速装置与第二丝杠连接。上述导向及升降单元位于所述横向移动平台的上方;所述导向及升降单元包括纵向联轴节及减速装置和升降电机以及导向控制器;所述导向控制器通过纵向联轴节及减速装置与升降电机连接。上述系统还包括带动罐体运动的载罐小车;所述载罐小车包括小车本体、纵向平台、横向滑台以及滚轮组;所述纵向平台设置于小车本体上且可沿小车本体纵向移动;所述横向滑台设置于纵向平台上且可在纵向平台上横向滑动;所述滚轮组设置于横向滑台上。上述载罐小车还包括转动平台、升降装置和支座;所述转动平台的一端通过支座固定在小车本体中段,另一端通过升降装置连接在小车本体的一端部且可转动;所述转动平台上还设置有第二横向滑台;所述第二横向滑台可沿转动平台横向滑动;所述第二横向滑台上还设置有第二滚轮组。上述载罐小车还包括第一横向丝杠和第二横向丝杠;所述第一横向丝杠设置于纵向平台上;所述横向滑台设置于第一横向丝杠上且可沿第一横向丝杠横向滑动;所述第二横向丝杠设置于转动平台上;所述第二横向滑台设置于第二横向丝杠上且可沿第二横向丝杠横向滑动;所述第二横向丝杠与所述第一横向丝杠平行;所述横向滑台上还设置有可调整横向滑台移动的横向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横向滑台上还设置有可调整第二横向滑台移动的第二横向控制装置。上述载罐小车还包括升降锁紧装置;所述升降锁紧装置设置于转动平台上靠近升降装置的位置;所述载罐小车还包括减速及换向装置;所述减速及换向装置包括旋转减速及换向装置和调整减速及换向装置;所述旋转减速及换向装置设置于第二横向滑台上;所述调整减速及换向装置设置于纵向平台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液压缸和与液压缸连接的液压站;所述液压缸上端与转动平台连接;所述载罐小车还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小车本体上的传动齿条和与传动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载罐小车还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分别设置于转动平台和纵向平台上且分别与第二横向丝杠和第一横向丝杠连接。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罐体的大小、结构调整图像增强器以及射线发生器与罐体焊缝的距离和位置,可以实现对罐体焊缝的实时成像检测,而且检测结果精确、检测效率高。附图说明图IA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时成像透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IB为图IA的A向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增强支撑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探臂及探臂支撑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B向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载罐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B向示意图;图4C为图4A的C向示意图。 图中1-图像增强器支撑移动单元,2-射线发生器,3-射线发生器支撑移动单元, 4-载罐小车,5-图像增强器,6-图像增强支撑移动装置,7-探臂,8-探臂支撑移动装置, 9-固定平台,10-横向移动控制单元,11-横向移动电机,12-第一联轴节及减速装置,13-固定块,14-纵向移动控制单元,15-纵向移动收放器,16-第二联轴节及减速装置,17-纵向移动电机,18-支撑架,19-调整单元,20-调整支架,21-接收臂,22-导向单元,23-导向滚轮,24-钢丝绳,25-第一丝杠,26-支撑座,27-立柱,28-横向调整单元,29-横向移动平台, 30-横向联轴节及减速装置,31-横向电机,32-导向及升降单元,33-纵向联轴节及减速装置,34-升降电机,35-导向控制器,36-连接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清韩志坚李向东张舒王建红苏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