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印制板电气特性的制程因素管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7017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影响印制板电气特性的制程因素管控方法。该方法量测一批印制板的某电气特性的值,并找出其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利用田口方法对影响该电气特性的各个制程因素进行模拟实验,以找到对该电气特性影响相对较大的制程因素。利用反应曲面法拟合出该电气特性计算公式,并根据上述最大值与最小值计算出对该电气特性影响相对较大的制程因素的变化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实验法确定影响电气特性的主要制程因素及其变化范围,以进行更精确稳健的印制板设计,其实验的次数少且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制板的设计领域,尤其是一种。
技术介绍
品质是电子产品制造商保持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电子产品的品质往往在其最初的设计阶段就已经大致决定。印制板(Printed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又称 PCB板)在电子产品中提供如下功能提供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固定、装配的机械支撑;实现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布线和电气连接或电绝缘;提供所要求的电气特性,如特性阻抗等;为自动焊锡提供阻焊图形,为元件插装、检查、维修提供识别字符和图形。因此,印制板的设计对电子产品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对印制板的设计通常包括两种物理特性(physical rules)和电气特性 (electrical rules)的设计。所谓物理特性是指设计工程师指定基于物理尺寸的某些设计规则,如对线宽,线距,线长等方面的规则。而电气特性是指有关电特性或者电性能方面的设计规则,如布线延时控制,传输线的差分阻抗、传输讯号时的电压变化、讯号的振幅变化等。而对物理特性进行设计的本质是为了实现满足要求的电气特性的设计。因此,良好的电气特性是印制板品质的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其通过实验法确定影响电气特性的主要制程因素及其变化范围,以进行更精确稳健的印制板设计。所述的包括获取印制板的某电气特性的N笔量测数据,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对上述N笔量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到该N笔量测数据的特征值;获取影响该电气特性的η个制程因素,所述η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根据上述各制程因素的标准值,按照一个预设的变化范围,计算每个制程因素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从而获得每个制程因素的大、中、小三个参考值;利用田口方法构建对η个制程因素的第一实验设计表;根据上述第一实验设计表及对该第一实验设计表中每组实验进行模拟分析产生的电气特性的值,计算出每个制程因素的每个参考值对应的电气特性的平均值;根据每个制程因素的三个参考值对应的电气特性平均值的变化范围,对η 个制程因素进行排序;根据上述排序确定对电气特性影响相对较大的m个制程因素,所述m 为大于或者等于1且小于或者等于η的自然数;根据该m个制程因素利用反应曲面法构建第二实验设计表,将m个制程因素的三个参考值及其他(n-m)个制程因素的标准值带入第二实验设计表中,透过模拟分析计算出第二实验设计表中每组实验产生的电气特性的值; 根据第二实验设计表及利用该第二实验设计表计算出来的电气特性的值,拟合出一个以m 个制程因素为变量的电气特性的计算公式;及将上述得到的特征值代入上述电气特性的计算公式中,利用数学函数最优化方法计算出该m个制程因素的变化范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通过田口方法、反应曲面法等实验法确定影响电气特性的主要制程因素及其变化范围,以进行更精确稳健的印制板设计,其实验的次数少且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流程图。图2是一个实例演示了某电气特性的N笔量测数据及其特征值。图3是一个实例演示了某电气特性的m个制程因素及每个制程因素的参考值。图4是一个实例演示了利用田口方法构建的第一实验设计表。图5用一个曲线图演示了不同制程因素对某电气特性的变化影响。图6是一个实例演示了根据对某电气特性的变化影响对制程因素的排序。图7是一个实例演示了利用反应曲面法构建的第二实验设计表。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流程图。本专利技术所述是全部或部分以计算机程序处理流程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执行按上述流程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计算机外部数据进行控制或者处理的解决方案。如上所述,印制板的电气特性包括布线延时控制、传输线的差分阻抗、讯号传输时的电压变化、讯号的振幅变化等有关电特性或者电性能方面的设计规则。以下,本实施例以传输线的差分阻抗为例,配合图1-图7,介绍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步骤S10,参阅图2所示,获取对N个印制板的差分阻抗的量测数据。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图2演示的实例中,N为100。步骤S11,对上述N笔量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N笔量测数据的特征值。所述特征值可以包括N笔量测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及/或变异范围等。 参阅图2所示,差分阻抗的100笔量测数据中的最大值为104. 275,最小值为93. 198,平均值为98. 5211,标准差为2. 35688,及变异范围为11. 077。步骤S12,参阅图3所示,获取影响差分阻抗的η个制程因素。所述η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影响差分阻抗的制程因素包括讯号线宽(W)、讯号线距(S)、讯号铜箔厚度(t)、蚀刻内缩(SR)、介电系数(Er)、上层介质厚度(D2)、及下层介质厚度(Dl)。步骤S13,根据上述各制程因素的标准值,按照一个预设的变化范围,计算每个制程因素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从而获得每个制程因素的大、中、小三个参考值。所述标准值是使得电气特性,如差分阻抗达到目标值时每个制程因素的值。例如,当差分阻抗达到目标值 100 Ω时,如图3所示,讯号线宽(W)的标准值为4、讯号线距⑶的标准值为10、讯号铜箔厚度⑴的标准值为1. 3、蚀刻内缩(SR)的标准值为0. 5、介电系数(Er)的标准值为4. 3、上层介质厚度(拟)的标准值为8、及下层介质厚度(Dl)的标准值为5. 1。所述变化范围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各制程因素的值不能完全达到其标准值,而是与其标准值有一定差距。本专利技术预设该变化范围为最多上下浮动10个百分点。从而得到每个制程因素的最大值、最小值及中值(即标准值)三个参考值。步骤S14,参阅图4所示,利用田口方法构建对η个制程因素的第一实验设计表。 所述田口方法根据每个制程因素的参考值的个数构建出多组实验。本实施例中,每个制程因素包括大、中、小三个参考值,则利用田口方法可以构建出27组实验。其中,在这构建的 27组实验中,每个制程因素的三个参考值都会出现在9组实验中。例如,参照图4所示的 01 27组实验,可以看到01 09这9组实验需要用到讯号线宽(W)的最大值,10 18 这9组实验需要用讯号线宽(W)的中间值,及19 27这9组实验需要用讯号线宽(W)的最小值。此外,在步骤S 14中,还要将图3所示的每个制程因素的大、中、小三个参考值代入图4所示的第一实验设计表中,透过模拟分析计算出该第一实验设计表中每组实验产生的差分阻抗的值。步骤S15,根据上述第一实验设计表及对该第一实验设计表中每组实验进行模拟分析产生的差分阻抗的值,计算出每个制程因素的每个参考值对应的差分阻抗的平均值。 例如,参照图4所示,计算01 09组实验得到的差分阻抗的值的平均值,作为讯号线宽(W) 最大值对应的差分阻抗平均值,计算10 18组实验得到的差分阻抗的值的平均值,作为讯号线宽(W)中间值对应的差分阻抗平均值,及计算19 27组实验得到的差分阻抗的值的平均值,作为讯号线宽(W)最小值对应的差分阻抗平均值。又如,计算01 03、10 12及 19 21组实验得到的差分阻抗的值的平均值,作为讯号线距(S)最大值对应的差分阻抗平均值,计算04 06、13 15及22 M组实验得到的差分阻抗的值的平均值,作为讯号线距(S)中间值对应的差分阻抗平均值,计算07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晓芸赖盈佐李政宪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