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889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开关,包括外壳,内设触头分断机构和调速控制电路板,触头分断机构包括手动控制杆、调速动触头和直通动触头,手动控制杆的后侧面上设有两个向下倾斜的第一、第二楔形凸台,两个动触头分别设置在负极电源输入端子上,下端分别与调速静触头和直通静触片相对,上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楔形凸台相对;调速控制电路板上设有调速芯片,负极电源输入端子一方面通过调速动、静触头和功率管与第二输出端连通,另一方面通过直通动静触头与第二输出端连通,正极电源输入端子与第一输出端子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装配简便,易于与各种电动工具配套使用,具有功率大、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具体涉及电动工具开关
技术介绍
以电动机或电磁铁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工作头的一种机械化工具称为电动工具。由于电动工具具有设计轻巧、动力强劲、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各种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见的电动工具有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和电动螺丝刀、电锤和冲击电钻、 混凝土振动器、电刨等。电动工具一般采用手握持操作,通过开关来实现其启动、停止以及转速调整。具体地说,电动工具开关的主要作用是先使电动工具的电机接通电源低速转动,然后通过调速电路提速,最后使电机全速转动。现有电动工具开关的具体结构主要由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导电机构、触点机构、 控制电路、绝缘机构和急停(刹车)装置组成。外壳内的上述各机构由独立零件拼装而成, 触点机构是单动触点,然而这种结构,装配工序多且复杂,会存在断续通电的风险。此外急停装置的接触形式为点接触或线接触,存在工作不稳定,动做不灵敏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电动工具开关装配工序多且复杂,而且工作不稳定,动做不灵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开关,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正、负极电源输入端子和第一、第二输出端子,外壳内设有触头分断机构和调速控制电路板,所述触头分断机构包括手动控制杆、调速动触头和直通动触头,手动控制杆具有底座和垂直设置在底座上的立柱,立柱穿出外壳的顶壁且端部固定有手柄,底座的后侧面上设有两个向下倾斜的第一、第二楔形凸台且第一楔形凸台的高度低于第二楔形凸台,调速动触头和直通动触头分别设置在负极电源输入端子上,其下端分别与调速静触头和直通静触片上的触点相对,上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楔形凸台相对;所述调速控制电路板上设有调速芯片,负极电源输入端子一方面通过调速动、静触头和控制电路负载的功率管与第二输出端连通,另一方面通过直通动静触头和直通静触片与第二输出端连通,正极电源输入端子与第一输出端子连通。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负极端子具有一水平部,该水平部上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卡口,所述调速动触头和直通动触头结构相同,均具有垂直部和倾斜部,二者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垂直部的下端设有动触点,垂直部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槽,倾斜部的顶端设有朝向动触点方向弯折的弯折部,调速动触头和直通动触头上的卡槽分别置于负极端子水平部上的两个卡口内,且垂直部与负极端子之间分别设有拉簧,弯折部分别与第一、第二楔形凸台相对。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正反转换向机构,该正反转换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外壳前侧壁上的换向杆,换向杆的后壁上设有并排设置第一、第二正反转动触头,第一、第二输出端子上下设置,第一输出端具有一水平部,该水平部由一开口划分为左、右两个连接片, 第二输出端也具有一水平部,该水平部与左、右两个连接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位于二者之间,水平部的左、右侧边与左、右两个连接片之间的距离大于正反转动触头的宽度,第一正反转动触头的下端与直通静触片连通,第二正反转动触头的上端与正极电源端子连通。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刹车动触头,该刹车动触头呈直角弯板状,其水平部嵌装在手动控制杆底座的右侧壁上,当手动控制杆复位时,刹车动触头与正极电源输入端子上下接触,刹车动触头的垂直部通过接触片与直通静触片连通。在上述方案中,手柄的前侧壁上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该凹槽的中间设有纵向限位筋,该纵向限位筋将该凹槽分隔成左、右两部分且当手柄复位时,换向杆的顶端与限位筋的底面相抵。在上述方案中,限位筋的底面为上凹的弧面,换向杆的顶端与限位筋的底面相适配。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装配简便,易于与各种电动工具配套使用,其中调速动触头和直通动触头为跷板式结构,具有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另外刹车动触片为弹性铜材平板成型式结构,改变了接触性能,提高动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侧面外形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右侧面外型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5为手动控制杆的结构示意图6为负极电源输入端子结构示意图7为调速动触头和直通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8为刹车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9为调速滑片的结构示意图10为调速控制电路板的正面视图11为调速控制电路板的背面视图12为调速控制电路板的电路原理图13为正反转换向机构结构示意图14-图16为正反转换向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17为正反转换向机构与手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开关,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电动工具开关具有由绝缘底座1和绝缘封盖15密封而成的外壳,外壳内设有触头分断机构、正反转换向机构、刹车保护机构以及调速控制电路板16。绝缘底座1上设有电源正、负极输入端子B+、B_(B+为正极端子2、B_为负极端子 3)和第一、第二输出端子M1、M2 (Ml为第一输出端子26、M2为第二输出端子25),电源正、负极输入端子B+、B-为焊接式接线端子,用于连接输入电源,第一、第二输出端子M1、M2用于连接负载电机,由于不必另设外接引线,因此,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电源负极输入端子B-—方面通过调速触头K1、K2和控制电路负载的功率管9与第二输出端G2连通,另一方面通过直通触头Κ3、Κ4与第二输出端G2连通,电源正极输入端子B+直接连接第一输出端G1,第一、 第二输出端G1、G2分别通过换向片23连通第一、第二输出端子Ml、M2,具体参见图12。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触头分断机构包括手动控制杆19、调速动触头5和直通动触头6。手动控制杆19的结构如图5所示,其具有底座193和垂直设置在底座193 上的立柱194,立柱194的顶端穿出外壳后安装有手柄28,底座193的后侧面上设有两个向下倾斜的第一、第二楔形凸台191、192且第一楔形凸台191的高度低于第二楔形凸台192, 第一楔形凸台191用于实现调速动触头5与调速静触头8的通断,第二楔形凸台192用于实现直通动触头6与直通静触片10的通断。电源负极输入端子B-的结构如图6所示,其具有一水平部31和垂直部33,该水平部31上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卡口 32,垂直部33上设有两个用于挂装拉簧4的安装孔34。调速动触头5和直通动触头6结构相同,如图7所示, 以调速动触头5为例,其具有垂直部51和倾斜部52,二者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垂直部51的下端设有动触点53,垂直部51的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槽54,卡槽54的下方设有拉簧安装槽56,倾斜部52的顶端设有朝向动触点方向弯折的弯折部55,调速动触头5和直通动触头6上开有卡槽54的垂直部分别置于负极端子3水平部上的两个卡口 32内,且垂直部51 与负极端子3之间分别设有拉簧4,拉簧4 一端挂装在电源负极输入端子B-上的安装孔34 上,另一端分别挂装在调速动触头5及直通动触头6上的拉簧安装槽56上,在拉簧4拉力的作用下,调速动触头5和直通动触头6分别与负极端子3紧密接触,弯折部55的侧面分别与第一、第二楔形凸台191、192相对。直通静触片10水平设置在外壳内的底部并通过功率管9 (V3)与电源正极输入端子B+连通,手动控制杆19的下端与直通静触片10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1,直通静触片10的左端设有向上垂直弯折的左上弯部,左上弯部上设有直通静触头触点K3,K3与直通动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和远罗勇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杰拉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