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脱硝一体化烟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6628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硫脱硝一体化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设有上端与塔体顶板联接的隔离套,以使塔体内腔周部形成脱硫室塔体内腔形成脱硝室,所述脱硫室上部设有烟气进口及脱硫剂喷琳管、下部设有脱硫曝气池,所述脱硫室又经若干个不等径隔离套分隔形成可与脱硫室底部连通的自外向内上、下连续迴转的脱硝烟道层,每个脱硝烟道层上部设有脱硝剂喷淋管,并沿烟气走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段脱硝填料,脱硝烟道层下部设有废液循环池,废液循环泵,所述废液循环泵的出口与脱硝剂进液管并联后通往脱硝剂喷淋管,位于中央的脱硝烟道层的烟气经设于其上部的除雾器除雾后从塔体顶板中部通孔向上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硫脱硝一体化烟气净化装置,该装置构造简单,脱硫脱硝效率高,烟气净化效果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脱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脱硫脱硝一体化烟气净化装置。技术背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开发的燃煤烟气氮氧化物治理技术种类比较多,从低氧燃烧、烟气 循环燃烧、二级燃烧、浓淡燃烧、分段燃烧、低氮燃烧器等各种炉内燃烧过程的改进到现今 形式各异的脱硝工艺,其中SCR法和SNCR法在大型燃煤电厂获得商业应用。其中SCR法在全 球范围内有数百台的成功应用业绩和十几年的运行经验。除此之外,还有液体吸收法、微生 物吸收法、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炽热炭还原法、催化分解法、液膜法、SNRB工艺脱硝技术、 反馈式氧化吸收脱硝技术等。1.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以 NH3作为还原剂,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N0x反应并生成无毒无污染的N2和H20。选择 适当的催化剂可以使反应在200-40(TC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并能有效地抑制副反应的发生。 在NH3与NO化学计量比为1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高达80-90%的N0x脱除率。SCR系统的布置 方式有三种,上述后石电厂的布置方式称为高温高尘布置方式,此外还有高温低尘及低温低 尘的布置形式。高温高尘布置方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优点是催化反应器处于 300-40(TC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然而由于催化剂处于高尘烟气中,条件恶劣, 磨刷严重,寿命将会受到影响。高温低尘布置方式是指SCR反应器布置在省煤器后的高温电 除尘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该布置方式可防止烟气中飞灰对催化剂的污染和对反应器的磨损 与堵塞,其缺点是电除尘器在30(T40(TC的高温下运行条件差。低温低尘布置(或称尾部布置) 方式是将SCR反应器布置在除尘器和烟气脱硫系统之后,催化剂不受飞灰和S02的影响,但 由于烟气温度较低, 一般需要气气换热器或采用加设燃油或天然气的燃烧器将烟温提高到催 化剂的活性温度,势必增加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NH3-SCR消除NO的方法已实现工业化,且具有反应温度较低(573 753K)、催化剂不含 贵金属、寿命长等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2]: (1)由于使用了腐蚀性很强的M3或氨水, 对管路设备的要求高,造价昂贵(投资费用80美元/kW) [3]; (2)由于NH3的加入量控制会出 现误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3)易泄漏,操作及存储困难,且易于形成(NH-4)2S04; (4)这 个过程只能适用于固定污染源的净化,难以解决如汽车发动机等移动源产生的NO消除问题。1.2。 非催化选择性还原法(SNCR法)该法原理同SCR法,由于没有催化剂,反应所需温度较高(900 1200'C),因此需控制 好反应温度,以免氨被氧化成氮氧化物。该法净化率为50%。该法特点是不需催化剂,旧设备改造少,投资较SCR法小(投资费用15美元/kW[3])。 但氨液消耗量较SCR法多。日本的松岛火电厂的1 4号燃油锅炉、四日市火电厂的两台锅炉、 知多火电厂350MW的2号机组和横须贺火电厂350MW的2号机组都采用了 SNCR方法。但是, 目前大部分锅炉都不采用SNCR方法,主要原因如下(1)效率不高(燃油锅炉的NOx排放量 仅降低30% 50%); (2)增加反应剂和运载介质(空气)的消耗量;(3)氨的泄漏量大, 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在燃烧含硫燃料时,由于有硫酸氢铵形成,会使空气预热器堵塞[4]。1.3。 催化分解法理论上,NO分解成N2和02是热力学上有利的反应,NO— 1 /2N2+1/202 , △ f Gm=-86k J/mo 1 , 但该反应的活化能高达364kJ/mol,需要合适的催化剂来降低活化能,才能实现分解反应。 由于该方法简单,费用低,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脱氮方法,故多年来人们为寻找合适的催化 剂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及金属离子交换的 分子筛等。Pt、 Rh、 Pd等贵金属分散在Pt/7-A1203等载体上,可用于NO的催化分解。在同等条件 下,Pt类催化剂活性最高。贵金属催化剂用于N0催化分解的研究已比较广泛和深入,近年 来,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利用一些碱金属及过渡金属离子对单一负载贵金属催化剂进行改性, 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1.4。 等离子体治理技术电子束(electron!beam, EB)法的原理是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直接照射 待处理的气体,通过高能电子与气体中的氧分子及水分子碰撞,使之离解、电离,形成非平 衡等离子体,其中所产生的大量活性粒子(如0H、 0和H02等)与污染物进行反应,使之氧 化去除[5]。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一批电子束试验设施和示范车间。日本、德国、美国和波兰 的示范车间运行结果表明,这种电子束系统去除S02的总效率通常超过95%,去除N0x的效 率达到80% 85%[6]。1.5。 液体吸收法N0x是酸性气体,可通过碱性溶液吸收净化废气中的N0x。常见吸收剂有水、稀HN03[9]、 NaOH、 Ca(0H)2、 NH40H、 Mg(0H)2等。为提高N0x的吸收效率,又可采用氧化吸收法、吸收 还原法及络合吸收法等。氧化吸收法先将N0部分氧化为N02,再用碱液吸收。气相氧化剂有 02、 03、 C12和C102等;液相氧化剂有H鹏、KMn04、 NaC102、 NaClO、 H202、 KBr03、 K2Br207、 Na3Cr04、 (NH4) 2Cr207等。吸收还原法应用还原剂将N0x还原成N-2,常用还原剂有(NH4) 2S04、 (NH4)HS03、 Na2S03等。液相络合吸收法主要利用液相络合剂直接同NO反应,因此对于处理 主要含有NO的N0x尾气具有特别意义。NO生成的络合物在加热时又重新放出N0,从而使NO 能富集回收。目前研究过的N0络合吸收剂有FeS04、 Fe (II) -EDTA和Fe (II) -EDTANa2S04等。该法在实验装置上对NO的脱除率可达90%,但在工业装置上很难达到这样的脱除率。 Peter、 Harri、 Ott等人在中试规模达到了 10% 60%的NO脱除率[IO]。1.6。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N0x的吸附量随温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周期性地改变操 作温度或压力,控制NOx的吸附和解吸,使NOx从气源中分离出来,属于干法脱硝技术。根 据再生方式的不同,吸附法可分为变温吸附法和变压吸附法。变温吸附法脱硝研究较早,己 有一些工业装置。变压吸附法是最近研究开发的一种较新的脱硝技术。常用的吸附剂有杂多 酸、分子筛、活性炭、硅胶及含NH3的泥煤等[11]。吸附法净化N0x废气的优点是净化效率高,不消耗化学物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缺点是由于吸附剂吸附容量小,需要的吸附剂量大,设备庞大,需要再生处理;过程为间歇操作,投资费用较高,能耗较大。1.7。 生物法处理生物法处理的实质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N0x转化为无害的无机物及微生物的细胞 质。由于该过程难以在气相中进行,所以气态的污染物先经过从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相表面 的液膜中的传质过程,可生物降解的可溶性污染物从气相进入滤塔填料表面的生物膜中,并 经扩散进入其中的微生物组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脱硫脱硝一体化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设有上端与塔体顶板联接的隔离套,以使塔体内腔周部形成脱硫室塔体内腔形成脱硝室,所述脱硫室上部设有烟气进口及脱硫剂喷琳管、下部设有脱硫曝气池,所述脱硫室又经若干个不等径隔离套分隔形成可与脱硫室底部连通的自外向内上、下连续迴转的脱硝烟道层,每个脱硝烟道层上部设有脱硝剂喷淋管,并沿烟气走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段脱硝填料,脱硝烟道层下部设有废液循环池,废液循环泵,所述废液循环泵的出口与脱硝剂进液管并联后通往脱硝剂喷淋管,位于中央的脱硝烟道层的烟气经设于其上部的除雾器除雾后从塔体顶板中部通孔向上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 脱硫脱硝一体化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设有上端与塔体 顶板联接的隔离套,以使塔体内腔周部形成脱硫室塔体内腔形成脱硝室,所述脱硫室上部设 有烟气进口及脱硫剂喷琳管、下部设有脱硫曝气池,所述脱硫室又经若干个不等径隔离套分 隔形成可与脱硫室底部连通的自外向内上、下连续迴转的脱硝烟道层,每个脱硝烟道层上部 设有脱硝剂喷淋管,并沿烟气走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段脱硝填料,脱硝烟道层下部设有废液循 环池,废液循环泵,所述废液循环泵的出口与脱硝剂进液管并联后通往脱硝剂喷淋管,位于 中央的脱硝烟道层的烟气经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健尤生全孙江榕康志杰杨春广
申请(专利权)人:大拇指环保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