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外轮廓扭转的建筑。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外轮廓扭转建筑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即外围一圈设框架柱,中心部位设核心筒。外轮廓的扭转是外墙的立面每层转动一定的角度,经过一定的楼层后,立面有了较大的扭转,甚至某个立面可能转动达到90度,由某一方向转到另一方向,建筑立面上有了较好的外观效果。但转动的层数和总高不能太少,否则达不到效果,因此外轮廓扭转建筑一般是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在建筑专业要求下,一般做法是在外轮廓转角处设置框架柱(结构受力柱),扭转的效果由框架柱实现。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憋端,框架柱顺着外轮廓变化,其幅度可能接近外轮廓边长, 而该框架柱为结构受力柱,每层顺外轮廓的倾斜将其内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向下的重力,另一部分为顺外轮廓的水平推力。该水平推力形成对核心筒的水平扭矩,扭矩方向与外轮廓扭转方向相反,即外轮廓扭转为顺时针方向时,对核心筒的扭矩则为逆时针方向。每根框架柱和每层框架柱都会产生扭矩,所有的框架柱产生的扭矩到不转动的楼层时累积会非常大,但全部都要由结构自身平衡,即由核心筒承担扭矩。在扭矩的传递途径中,结构构件均会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