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可拆卸式触控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6604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00:36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可拆卸式触控结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容置槽以供设置可拆卸式触控结构,可拆装式触控结构包括可挠性板、可挠性触控板、控制模块及连杆件;可挠性触控板叠设于可挠性板上;控制模块连接于可挠性板,并与可挠性触控板电性连接,且控制模块包括二滑槽结构,各滑槽结构包括彼此相连通的第一、第二滑槽;连杆件包括二定位杆,连杆件的一端枢接于可挠性板,另一端则以各定位杆可移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各滑槽结构内;其中当可挠性板的两端因受力弯曲时,藉由二定位杆相对于二滑槽结构沿不同滑槽路径的移动定位,使得可拆卸式触控结构呈平板形态或鼠标形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携带外接鼠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可拆卸式触控结构,特别是一种可转变为鼠标形态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便携式计算机(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迷你笔记本型计算机等)均配置有触控板,以取代桌上型计算机所使用的鼠标,方便使用者针对使用界面进行对应光标操控。然而实体鼠标具有较佳的操作性,对于已习惯使用实体鼠标的使用者而言,无法适应触控板的操作模式,因此即使在使用便携式计算机的状态下,仍会额外准备外接式鼠标,用以与便携式计算机电性连接而进行对应操控。如此一来,增加了使用便携式计算机时必备的携带配件,造成携带上的不便;此外,当鼠标为无线鼠标时,还必须随时注意无线鼠标的剩余电量是否充足,以更换无线鼠标的电池或对其进行充电,此亦会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因此,如何能将触控板与鼠标相结合,使得两者可进行结构形态转换,以减少携带装置及空间的使用,实为一值得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变为鼠标形态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前述可拆卸式触控结构的便携式电子直ο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应用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 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容置槽以供设置该可拆卸式触控结构,该可拆卸式触控结构包括一可挠性板、一可挠性触控板、一控制模块以及一连杆件;该可挠性触控板叠设于该可挠性板上;该控制模块连接于该可挠性板,该控制模块与该可挠性触控板电性连接,且该控制模块包括二滑槽结构,各该滑槽结构包括一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且该第一滑槽及该第二滑槽彼此相连通;该连杆件包括二定位杆,该连杆件的一端枢接于该可挠性板,另一端则以各该定位杆可移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各该滑槽结构内;其中当该可挠性板的两端因受力弯曲时,藉由该二定位杆相对于该二滑槽结构沿不同滑槽路径的移动定位,使得该可拆卸式触控结构呈一平板形态或一鼠标形态。本技术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主体、一卡固件以及一触控结构;该主体包括一容置槽;该卡固件结合于该主体;该触控结构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容置槽,该触控结构包括一可挠性板;一可挠性触控板,该可挠性触控板叠设于该可挠性板上;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连接于该可挠性板,该控制模块与该可挠性触控板电性连接,且该控制模块包括二滑槽结构,各该滑槽结构包括一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且该第一滑槽及该第二滑槽彼此相连通;以及一连杆件,该连杆件包括二定位杆,该连杆件的一端枢接于该可挠性板,另一端则以各该定位杆可移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各该滑槽结构内;其中当该可挠性板的两端因受力弯曲时,藉由该二定位杆相对于该二滑槽结构沿不同滑槽路径的移动定位,使得该触控结构呈一平板形态或一鼠标形态;当该触控结构在该平板形态下,藉由该卡固件以固定该触控结构于该容置槽内。本技术使得可拆卸式触控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可收纳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容置槽内作为触控板使用,而当可拆卸式触控结构脱离容置槽后可受外力变形为鼠标形态, 以供使用者操控,不但避免携带外接鼠标所造成的不便,同时结合触控板及鼠标的设计亦节省空间上的利用。由于本技术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技术专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呈鼠标形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呈平板形态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与便携式电子装置间的系统方框图。图4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呈平板形态时定位杆在滑槽结构内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的定位杆自平板形态变形为鼠标形态的移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的定位杆自鼠标形态变形为平板形态的移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对应设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呈平板形态置入容置槽后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呈平板形态自容置槽中取出的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呈平板形态置入容置槽后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呈平板形态自容置槽中取出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可拆卸式触控结构第二固定部薄膜层信号传输单元滑槽结构第一起始端第一限位结构第二起始端第二连通端Ula可挠性板1011可挠性触控板2021控制模块30、30a31电池单元3233第一滑槽34341第一连通端342343第二滑槽35351弯折部352353第二限位结构354第三限位结构355开关36连接器37第一固定部38、38a斜面结构39连杆件40定位杆41凸柱结构42按键50便携式电子装置 80、80a主体81、81a卡固件82,82a推入部821弹性组件822卡合部823对应斜面结构拟4容置槽83、83a对应固定部831凹入结构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 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在下述本技术的各 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以笔记本型计算机为例加以说明,但便携式电子装置亦可为迷 你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其他设置有触控模块的类似电子装置,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请先一井參考图1及图2。图1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1的第一实施 例呈鼠标形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呈平板形 态的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1包括可挠性板10、可挠性触 控板20、控制模块30及连杆件40。可挠性板10作为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1的 主要骨架;而可挠性触控板20叠设于可挠性板10上,其可利用黏合方式与可挠性板10结 合,可挠性触控板20用以提供在平板形态下的触控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可挠性板10及可 挠性触控板20采用具有弹性的材质(例如橡胶、软性金属等),使得本技术的可拆卸式 触控结构1可弯曲成如图1所示的鼠标形态,而在正常情况下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 结构1保持为如图2所示的平板形态。此外,在可挠性触控板20上还可包括薄膜层21,其 贴附于可挠性触控板20的表面,用以提供可挠性触控板20的保护或防污等功能。在本实 施例中,薄膜层21可采用聚酷薄膜等材质制成,但不以本实施例为限。控制模块30连接于可挠性板10,其可利用螺固或黏合方式达到前述连接。且控制 模块30藉由电性接点(图未示)与可挠性触控板20电性连接,以在平板形态下取得通过 可挠性触控板20所操作执行的触控信号。控制模块30还包括第一固定部38,用以提供将 可拆卸式触控结构1固定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容置槽(图未示)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固定部38为ー沟槽,且第一固定部38包括斜面结构39,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连杆件40用以提供本技术的可拆卸式触控结构1在鼠标形态与平板形态间 的变形定位功能。连杆件40包括ニ定位杆41,连杆件40的一端枢接于可挠性板10,另ー 端则以各定位杆41可移动地连接于控制模块30。其中当可挠性板10的两端因受カ弯曲 时,藉由连杆件40的位移可带动可挠性板10呈现弯曲或保持平面的状态,以在鼠标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仁旌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