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前呈专利>正文

呼吸管上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545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4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管上排水结构,包括有上排头、悬浮件和呼吸管,该上排头为组合结构,其包括有排头主体和排头侧盖,排头主体内设置有一容置腔和一气道,容置腔的上端具有一与气道连通的气孔,该悬浮件位于容置腔内,并悬浮件通过一导引机构限制在容置腔内纵向浮动,悬浮件被浮起时其上部封堵住前述气孔;容置腔具有一形成于排头主体外侧面的侧向敞开口,排头侧盖罩于该敞开口处。藉此,上排头主体仅由排头主体和排头侧盖两个部件组成,零部件少,并且排头主体与排头侧盖的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制作;组装时,可以将悬浮件藉由该侧向敞开口处安装于容置腔内,组装极其简便,达到了提升组装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功效,有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育运动用品及潜水产业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一种游泳或潜水用的呼吸管上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所售的呼吸管上排水结构,一般是直通方式,其结构一般包括本体、 咬嘴、螺纹管、吊环和管体,当潜水者含住咬嘴,潜入水中后,进气口突出于水面之上,使潜水者可由呼吸管取得外界新鲜空气,不必因为需浮出水面换气,而中断水中活动,其存在不足之处在于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海水,或者太过下潜,常会导致水从进气口进入,使潜水者发生意外吃水、呛水的情形。对潜水运动造成安全隐患,此外,现有上排水结构布局不太合理, 导致组合件较多,给上排水结构密封性增加了难度,导致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 因此应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所存在之缺失,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管上排水结构,其组合式结构,可便于安装,提高产品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呼吸管上排水结构,包括有上排头、悬浮件和呼吸管,该上排头为组合结构, 其包括有排头主体和排头侧盖,排头主体内设置有一容置腔和一气道,容置腔的上端具有一与气道连通的气孔,该悬浮件位于容置腔内,并悬浮件通过一导引机构限制在容置腔内纵向浮动,悬浮件被浮起时其上部封堵住前述气孔;容置腔具有一形成于排头主体外侧面的侧向敞开口,排头侧盖罩于该敞开口处,排头侧盖上设置有连通容置腔与外界的通气口 ; 在排头主体下端设置有一连通前述气道的呼吸口,该呼吸管上端与该呼吸口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悬浮件包括浮筒和封水片,该封水片固装于浮筒的上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引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浮筒外表面的导槽和设置于容置腔内壁面上的导轨,该导轨嵌入导槽中可滑动的间隙配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筒顶部设置有限位槽,封水片可拆地安装于限位槽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头侧盖扣接于排头主体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头主体上于敞开口的周缘设置有下沉台阶,台阶高度与排头侧盖厚度相吻合,该下沉台阶的上边缘设置有嵌槽,下沉台阶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块;对应于前述排头侧盖的上边缘设置有凸块,排头侧盖的下部两内侧设置有卡槽; 当排头侧盖扣装于排头主体上时,该凸块对应插入该嵌槽中,该两卡槽对应卡扣于该两卡块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呼吸管的上端沿呼吸管口圆周对称分布有固定槽,所述排头主体沿呼吸口圆周对称分布有固定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于上排头主体的侧面设置一敞开口,并配以一排头侧盖罩于该敞开口上,藉此,上排头主体仅由排头主体和排头侧盖两个部件组成,零部件少,并且排头主体与排头侧盖的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制作;以及,组装时, 可以将悬浮件藉由该侧向敞开口处安装于容置腔内,组装极其简便,达到了提升组装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功效,有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此外,该呼吸管通过固定块和固定槽固接于排头主体下端呼吸口处,安装简单快捷,并能有效防止呼吸管与呼吸口脱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上排水结构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图;图3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剖示图,其中气孔为被堵住的状态图4为图3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中的气孔为打开状态;图5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排头主体的半剖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上排头11、排头侧盖111、通气口112、卡槽113、凸块12、排头主体120、下沉台阶121、卡块122、嵌槽123、容置腔1 、导轨125、气道U6、气孔127、呼吸口1 、固定块1 、敞开口20、悬浮件21、浮筒211、导槽212、限位槽22、封水片30、呼吸管31、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其包括有上排头10、悬浮件20 和呼吸管30。其中,该上排头I0包括有排头侧盖11和排头主体12,该排头主体I2内设置有一容置腔123和一气道125,该容置腔123用于收纳前述悬浮件20,容置腔123的上端具有一与气道125连通的气孔126,在容置腔123的内壁面上还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导轨124,在排头主体12的外侧面具有一敞开口 129,该敞开口 1 作为该悬浮件20的安装入口,并且敞开口 1 也用于呼气和进水;排头主体12上表面开口沿周圆设置有下沉台阶120,下沉台阶120高度与排头侧盖11厚度相吻合。在排头主体12上下表面还分别设置有一纵向卡块 121,在排头主体12外侧面敞开口 1 上端设置有嵌槽122,排头主体12与排头侧盖11用嵌入加卡扣组装方式,以提高密封性和保证外形美观。该排头侧盖11扣接在排头主体12外侧面敞开口 1 处,在排头侧盖11上设置有连通容置腔123与外界的通气口 111,排头侧盖11的上边缘设置有凸块113,排头侧盖11 的下部两内侧设置有卡槽112。当排头侧盖11扣装于排头主体12上时,该凸块113对应插入该嵌槽122中,该两卡槽112对应卡扣于该两卡块121上。该悬浮件20安装在排头主体12的容置腔123内,其两侧各有一条导槽211与容置腔123内导轨IM相配合形成导引机构,以保证悬浮件20可以在容置腔123中纵向滑动, 并起到限位作用。浮筒21顶部设置有限位槽212与封水片22紧密配合,以保证密封良好。该呼吸管30上端与呼吸口 127接合处沿呼吸管30 口圆周对称分布两排固定槽 31,排头主体12的呼吸口 127处沿呼吸口 127圆周对称分布两排固定块128,排头主体12 下端固定块128与呼吸管30上端固定槽31咬合以防止呼吸管30脱落并起到防水作用。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如下人在浮潜时,上排头10浮在水面上,空气从排头侧盖11的通气口 111进入,经过排头主体12的气孔1 沿着气道125和呼吸管30进入到使用者的口中。在潜水过程中, 当上排头10下沉到一定深度时,悬浮件20和封水片22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沿着容置腔123 内的导轨124向上运动,当向上运动到一定距离,悬浮件20和封水片22顶住排头主体12 的气孔126,通过悬浮件20和封水片22挡住水进入气道125和呼吸管30内,封水片22起到密封作用。当使用者上浮时,上排头10上浮到一定高度,悬浮件20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容置腔123内的导轨124向下滑动,悬浮件20与排头主体12的气孔1 逐渐分离,空气重新进入呼吸管30内。使用者浮出水面后,用口吹气,呼吸管30里的水沿着气道125向上运动从气孔126喷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呼吸管上排水结构,包括有上排头、悬浮件和呼吸管,其特征在于该上排头为组合结构,其包括有排头主体和排头侧盖,排头主体内设置有一容置腔和一气道,容置腔的上端具有一与气道连通的气孔,该悬浮件位于容置腔内,并悬浮件通过一导引机构限制在容置腔内纵向浮动,悬浮件被浮起时其上部封堵住前述气孔;容置腔具有一形成于排头主体外侧面的侧向敞开口,排头侧盖罩于该敞开口处,排头侧盖上设置有连通容置腔与外界的通气口 ;在排头主体下端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前呈
申请(专利权)人:徐前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