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推车,包括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人体支撑装置、锁定机构,推车车架包括位于左侧部的左侧支架、位于右侧部的右侧支架、连接于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之间的连接架,左侧支架包括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底架,右侧支架包括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右底架,后轮组件包括左后轮组件与右后轮组件,左后轮组件设置于左底架的后部,右后轮组件设置于右底架的后部,左底架的前部与右底架的前部相靠近,左底架的后部与右底架的后部相远离,前轮组件为一组并且设置于左底架的前部与/或右底架的前部上。前轮组件只有一组,因而整个儿童推车的零部件较少,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儿童推车的前部也比较巧,便于推车人控制。(*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推车,如附图3所示,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1、前轮组件4、后轮组件5、人体支撑装置6、用于将推车车架1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推车车架1包括位于左侧部的左侧支架2、位于右侧部的右侧支架3、连接于左侧支架 2与右侧支架3之间的连接架,左侧支架2包括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底架11、一端部枢轴连接在左底架11 前部的左前避震件12、一端部枢轴连接在左底架11后部的左后避震件13、下端部与左前避震件12的另一端部相枢轴连接的左前撑架14、与左前撑架14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连接的左后撑架15、前端部与左后撑架15的上端部相枢轴连接的左连杆16、下端部与左前撑架14的上部通过左第一转轴相枢轴连接的左推杆17,左连杆16的后端部与左推杆17通过左第二转轴相转动地连接,左后撑架15的下端部与左后避震件13的另一端部相枢轴连接, 左第二转轴位于左第一转轴的上方,右侧支架3包括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右底架21、一端部枢轴连接在右底架21 前部的右前避震件22、一端部枢轴连接在右底架21后部的右后避震件23、下端部与右前避震件22的另一端部相枢轴连接的右前撑架24、与右前撑架M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连接的右后撑架25、前端部与右后撑架25的上端部相枢轴连接的右连杆、下端部与右前撑架 24的上部通过右第一转轴相枢轴连接的右推杆27,右连杆的后端部与右推杆27通过右第二转轴相转动地连接,右后撑架25的下端部与右后避震件23的另一端部相枢轴连接,右第二转轴位于右第一转轴的上方,后轮组件5包括左后轮组件与右后轮组件,左后轮组件设置于左底架11的后部, 右后轮组件设置于右底架21的后部,前轮组件4包括左前轮组件与右前轮组件,左前轮组件设置于左底架11的前部, 右前轮组件设置于右底架21的前部。儿童推车的零部件较多,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推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人体支撑装置、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位于左侧部的左侧支架、位于右侧部的右侧支架、连接于所述的左侧支架与所述的右侧支架之间的连接架,所述的左侧支架包括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底架、一端部枢轴连接在所述的左底架前部的左前避震件、一端部枢轴连接在所述的左底架后部的左后避震件、下端部与所述的左前避震件的另一端部相枢轴连接的左前撑架、与所述的左前撑架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连接的左后撑架、前端部与所述的左后撑架的上端部相枢轴连接的左连杆、下端部与所述的左前撑架的上部通过左第一转轴相枢轴连接的左推杆,所述的左连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左推杆通过左第二转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左后撑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左后避震件的另一端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的左第一转轴的上方,所述的右侧支架包括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右底架、一端部枢轴连接在所述的右底架前部的右前避震件、一端部枢轴连接在所述的右底架后部的右后避震件、下端部与所述的右前避震件的另一端部相枢轴连接的右前撑架、与所述的右前撑架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连接的右后撑架、前端部与所述的右后撑架的上端部相枢轴连接的右连杆、下端部与所述的右前撑架的上部通过右第一转轴相枢轴连接的右推杆,所述的右连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推杆通过右第二转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右后撑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右后避震件的另一端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的右第一转轴的上方,所述的后轮组件包括左后轮组件与右后轮组件,所述的左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的后部,所述的右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右底架的后部,所述的左底架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底架的前部相靠近,所述的左底架的后部与所述的右底架的后部相远离,所述的前轮组件为一组并且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的前部与/或所述的右底架的前部上。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底架包括位于后部的左底架后段、位于前部的左底架前段,所述的左底架前段与所述的左底架后段之间倾斜过渡,所述的右底架包括位于后部的右底架后段、位于前部的右底架前段,所述的右底架前段与所述的右底架后段之间倾斜过渡。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前撑架包括位于后部的左前撑架后段、位于前部的左前撑架前段,所述的左前撑架前段与所述的左前撑架后段之间倾斜过渡,所述的右前撑架包括位于后部的右前撑架后段、位于前部的右前撑架前段,所述的右前撑架前段与所述的右前撑架后段之间倾斜过渡,所述的左前撑架前段与所述的右前撑架前段相靠拢,所述的左前撑架后段与所述的右前撑架后段相远离。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前轮组件包括具有前轮轴的前轮本体,所述的前轮轴的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的前轮本体夹设于所述的左前撑架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前撑架的前部之间,并且所述的前轮轴连接于所述的左前撑架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前撑架的前部之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架为固定连接于所述的左侧支架与所述的右侧支架之间的多根横杆。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人体支撑装置能够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的左连杆与所述的右连杆之间。其中所涉及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是在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作定义的,前轮组件所处的位置为前,后轮组件所处的位置为后,当儿童向前坐在人体支撑装置上后,儿童的左手侧即为儿童推车的左侧,儿童的右手侧即为儿童推车的右侧。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寸。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前轮组件只有一组,因而整个儿童推车的零部件较少,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儿童推车的前部也比较巧,便于推车人控制。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省略人体支撑装置);附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3为现有技术示意图。其中1、推车车架;2、左侧支架;3、右侧支架;4、前轮组件;5、后轮组件;6、人体支撑装置;11、左底架;12、左前避震件;13、左后避震件;14、左前撑架;15、左后撑架;16、左连杆;17、左推杆;21、右底架;22、右前避震件;23、右后避震件;24、右前撑架;25、右后撑架;26、右连杆26 ; 27、右推杆;31、左底架前段;32、左底架后段;33、左前撑架前段;34、左前撑架后段;41、右底架前段;42、右底架后段;43、右前撑架前段;44、右前撑架后段。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 1、前轮组件4、后轮组件5、人体支撑装置6、用于将推车车架1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推车车架1包括位于左侧部的左侧支架2、位于右侧部的右侧支架3、连接于左侧支架 2与右侧支架3之间的连接架。本实施例中,连接架为固定连接于左侧支架2与右侧支架3 之间的多根横杆,因而推车车架1横向不能够折叠收拢。左侧支架2包括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底架11、一端部枢轴连接在左底架11 前部的左前避震件12、一端部枢轴连接在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小聪,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