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液体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600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以处理多种含油废水,特别是废乳化液的装置。装置中有一在上部装有排油管的油液分离罐。分离罐上部的横截面积小于下部的横截面积。采用这种形状的分离罐。当被处理液体位于罐的上部时,液体面积减小,液面上浮油层加厚,便于排油。在分离罐下部设液体注入管,用注入的液体将原罐中液体和油层顶至排油管或液体排放管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处理多种含油废水,具有设备简单,除油效果好,耗能低,维护费用极低的优点。(*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从含油水溶液中分离和去除油类或油状悬浮物的装置,特别适用于处理废乳化液。本技术公开的装置有一油液分离罐,在分离罐上有排油管、排渣管、和待处理液体注入管、液体排放管、其中排油管在分离罐的上部,排渣管在分离罐的下部。排油管、液体排放管上均装有阀门,而且在液体排放管上还可装有泵。美国专利US4608160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器,该专利的目的是提供分离两种有不同比重并且不互溶液体,特别是油和水的分离装置,用于处理船舱内的含油污水。分离器为直立筒形的油水分离罐,分离罐的中部设有平板分离器。油水分离后分别经设制于罐顶部的轻液体出口和设置于罐底部的重液体出口排出。该专利的不足在于不能处理废乳化液。其次在油层较薄时从顶部轻液体出口排油极为困难。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成果汇编中(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主编1973~1982年第二册第233页)公开一种药剂--电解组合法(小间隙高速电解法)处理乳化液含油废水的方法,并根据该方法生产了JD-S-79A和JD-S-79B型移动式乳化液废水处理机。这种处理机主要用于处理乳化含油废水。这种处理机上设有撇油机构和电解装置。但这种处理机除油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由于附设有电解装置和撇油机构。使整机价格比较昂贵,结构复杂,体积大,使用中耗能较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处理多种含油水溶液,特别是废乳化液的结构简单、体积小、有较好除油效果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措施实现在油液分离罐的上部安装排油管,分离罐下部安装排渣管,分离罐上还安装有待处理液体注入管和液体排放管。排渣管、排油管、液体排放管上安装有阀门。分离罐由上部和下部构成,其上部的横截面积小于下部的横截面积,呈一类似于带细颈的瓶状,采用这样的结构,当液体进入上部,因罐上部面积的减少,使浮在液面的油层厚度增大,为排油提供便利。待处理液体经注入管流入罐中后,液体中的油上浮到液体表面形成油层,控制待处理液体注入管的流量,使油层处于分离器的上部,即处于细颈处,油层面积减少,而油层厚度增加,使油从上部排放非常容易。当油面高于排油管位置时,打开排油阀即可将油排出。打开液体排放阀,可将除油后的液体排出,适当控制排油管、液体排放管和注入管的流量,即可使装置中液体的各液面保持动态静止,连续对注入的液体进行除油处理。在分离罐上开有观察窗,以便操作人员观察罐内的液面,调整各管的流量。也可采用其它现有手段对各管流量实行自控。为便于液体排放管的排放,还可在排放管上安装泵。在液体处理过程中,液体中的固态物质沉淀在分离罐的底部,并通过开启排渣管上的阀使沉淀物经排渣管排出。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实现在分离罐的下部加设液体注入管,当待处理液体注入分离罐中下部适当位置后,停止液体注入,使分离罐中的液体充分静止,油液充分上浮后,打开液体注入管的上阀门,让“新”液体平缓的从原罐中液体的下方注入,使油层升高到上部并排出。为便于控制液体平缓注入,还可在液体注入管上装流量计。也可采用其它现有技术对注入液体的流量进行自动控制。所注入的“新”液体可以是经除油后从分离罐中排出的或再经后处理的液体,也可直接是自来水或其它供水源所供的水。在油基本上排净后关闭排油管上的阀门,打开液体排放管上的阀门,将除过油的液体排出。然后打开排渣阀,将罐中的渣和残液排净,关闭所有阀门,重新向罐内注入待处理液体,重新循环上述过程,进行处理。经上述排油处理后排出的液体还可能含有少量油,为除之,可将装置与一个过滤吸附装置相连通。经过滤吸附处理后不仅可以去除液体中残留的油,而且可以除去液体中其它有害物质。为保证过滤吸附的效果,最好在液体排放管上安装泵。分离罐上还可安装搅拌装置。分离罐上加装搅拌装置后特别适用于处理废乳化液。当废乳化液注入分离罐后,在罐中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启动搅拌装置,使废乳化剂充分搅拌后发生混凝反应。停止搅拌使液体静置,产生油、絮状水的分层现象。打开液体注入管上的阀门,此时注入的液体最好是自来水,由于油和絮状水的密度均小于水,因此它们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仍处于水的上面,并随注入水量的增多升高到分离罐上部,并依次排出。絮状水排出分离罐后进入过滤、吸附装置,进行进一步处理后排出。混凝剂和助凝剂可以从设在分离罐上的投药口加入,也可以在待处理液体进入分离罐前加入。此外,分离罐上还可以装溶气释放装置,利用溶气上浮法加速油的上浮。整个装置还可以采用自动控制,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分离罐的上部安装液面控制装置,并由该装置控制分离罐上各管路的流量和有关阀门的开闭,有关泵的启动和停止。 附图说明附图1为装置的流程图,其中1、待处理液体注入泵;2、待处理液体注入管;3、贮油槽;4、28、7、11、22、25为阀门;5、分离罐;6、排油管;8、分离罐的上部;9、10、29为搅拌装置;12、液体排放管;23、排液泵;13、14、15、16、17、18、19、20为过滤吸附装置(其中13、15、17、19为管路,14是过滤器,16、18、20分别是吸附塔)21为处理后液体排放管;24、液体注入管;26、流量计;27、排渣管;30分离罐的下部;31溶气释放装装置;32、液面控制装置。附图2是乳化液在分离罐内待处理时的示意图。附图3是乳化液经混凝反应后经管24注入液体进行排油时罐内各层分布示意图。33、油层34、絮状水、35、水层、36、渣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几个实施例实施例1。分离罐5呈一类似细颈瓶状,其上部8的横截面积小于下部30的横截面积。在实际制造中分离罐制成园柱瓶状的最佳。在分离罐5的上部8安装排油管,其上装阀7;在分离罐5的下部30安装排渣管27,其上装阀28;在分离罐5上还安装待处理液体注入管2和阀门4,还有液体排放管12和阀门11。液体排放管12的位置应低于排油管为宜。待处理液体的注入可通过泵1的作用,也可采取自流方式注入。为便于排出液体,可在管12上设泵23。排出的油经管6排入贮油槽3内。在分离罐5上开有观察窗。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加设一过滤吸附装置,吸附剂用颗粒状活性炭为好,过滤装置可采用金属网和棉、或泡沫塑料、或人造纤维、布等,当然也采用其它的过滤材料和吸附剂。经分离罐处理后的水进入过滤吸附装置进行再处理后排出。实施例3。在前叙实施例的分离罐5的下部30装一液体注入管24和阀门25。在进行水处理时,首先关闭所有阀门,通过管2向罐5内注入待处理液体。在液面达罐内适当位置时关闭阀门4,使整个液体在罐内静止一段时间,以便液体中的油充分上浮。而后打开阀门25,通过管24向罐5内平缓的注入“新”液体,使罐内液面和浮在液面的油层升高,打开阀7进行排油。油排净后关闭阀7,打开阀11,将罐内液体经管12排到过滤吸附装置,经过滤吸附后排放。为便于平缓注入液体,可在管24上装流量计26。实施例4。在前叙实施例基础上,在分离罐5上安装搅拌装置9、10、29,还可在分离罐上设投药口。本实施例在实际处理作业时,先将各阀门关闭,通过管2向罐内注液体后关闭阀4,此时罐内情况可参见附图2,当向罐内加药进行混凝反应后,通过管24注水,此时罐内各液层如附图3所示。打开阀7进行排油,由于在不断向罐内注水,使油不断排出,待油基本上排完关闭阀7,打开阀28进行排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含油液体的处理装置,装置中有油液分离罐5,在分离罐5上分别安装有待处理液体注入管2、排油管6、液体排放管12和排渣管27,其中排油管6安装在分离罐5的上部,排渣管27安装在分离罐5的下部,排油管6和排渣管27上分别装有阀门7和28,在液体排放管12上装有阀门11或者装有阀门11和泵23,其特征在于分离罐5的上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分离罐5的下部的横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含油液体的处理装置,装置中有油液分离罐5,在分离罐5上分别安装有待处理液体注入管2、排油管6、液体排放管12和排渣管27,其中排油管6安装在分离罐5的上部,排渣管27安装在分离罐5的下部,排油管6和排渣管27上分别装有阀门7和28,在液体排放管12上装有阀门11或者装有阀门11和泵23,其特征在于分离罐5的上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分离罐5的下部的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分离罐5的下部安装有液体注入管24,管24上装有阀门25或者装有阀门25和流量计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液管12与一个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文王茹兰
申请(专利权)人:航空航天工业部兰州飞控仪器总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