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黄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5602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2 0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黄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植物茶叶技术领域。地黄系我国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地黄叶资源丰富、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用途,但长期以来均弃之不用。发明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地黄叶中主要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水溶性,经沸水或热水的反复冲泡能够充分的溶出,非常适宜于开发成保健茶,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传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根据制茶原理和成分的化学性质确定了制备方法,工艺成熟简单,易于推广。该地黄叶保健茶与地黄有着类似的成分和功效,同样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补肾摄精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适用人群广泛,在适应人们泡茶、饮茶习惯的同时,起到预防疾病、促进康复多方面的辅助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保健植物茶叶
,具体涉及一种地黄叶保健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茶叶最初作为药物来使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饮料,并在充分认识茶的药用功效后,在单纯茶的基础上发展到保健茶,又称药茶。保健茶首先在西方流行,中国保健茶是以绿茶、红茶或乌龙茶为主要原料,配以确有疗效的单味或复方中药制成,外国药茶是以草药为原料,不含茶叶,只借用“茶”这个名称。传统的保健茶疗法主要有①单味茶,即用一味茶或一味药物经冲泡或煎煮后饮用,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独参茶、枸杞茶等;②茶加药,是既有茶又有药物的保健茶,经冲泡或煎煮后饮用,如目前中药房有售的午时茶、川芎茶调散等;③代茶,是指组成中没有茶, 仅有药,将药物煎煮或冲泡后代茶饮用。这种方法近年来用得较多,特别是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常常采用这种以药代茶的方法。功能性保健茶横跨茶饮料、保健品、药茶三大黄金行业,又能保健,又可养生,成为保健品中的朝阳行业。依据我国传统“药食同源”的保健理论,我国现有保健食品原料不少是从中药材宝库中选择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如人参、三七、沙棘、 红景天、西洋参、黄芪、山药、刺五加、鹿茸、当归、何首乌、枸杞子、薄荷、葛根、山楂以及熟地黄等。这部分资源无论是在我国传统保健方面,还是在临床治病方面,都具有应用历史悠久、食用安全性高、生物活性强、功能明确的特点,并具有地域的特色,是我国的道地资源, 也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健食品的优势资源。其中熟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炮制加工品,在我国栽培地黄历史至少有900余年,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的温县、沁阳、武陟、孟县等地)一带的怀庆地黄栽培历史最长,为道地产区,系著名"四大怀药"之一。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115页规定其药用部位为块根,药用地黄年产数十万吨,而地上部分多作为饲料和地里的自然肥料之用。地黄叶之功用历代本草载述较少。《食疗本草》将其捣汁涂或揉搓,即外用于解毒疗疮,治恶疮,手、足癣,将其性味归经为微苦,寒,入肝经。李时珍论地黄时谓“其精在叶, 未尽归根”,即地黄叶与地黄有着近似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1998年《北京市中药材标准》记载具有益气养阴,补肾,活血的作用。现代研究亦发现,地黄叶中的化学成分与鲜根主要成分类似,现已从中分离出梓醇、地黄苷A、B、D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毛蕊花糖苷等10多种苯乙醇苷类成分以及水苏糖、 棉子糖、毛蕊糖、8-表番木鳖酸,木犀草素,苯甲酸,丁二酸,C17-C3tl系列脂肪酸,β -谷甾醇, 胡萝卜苷、D-甘露醇等多种成分。其中梓醇的含量比块根要高,而梓醇是中药地黄中降血糖作用的有效成分,并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和迟发性的缓下作用。近年来,国内有学者报道了梓醇还具有改善东莨菪碱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抗脑缺血损伤促神经修复和重塑、抗老年性痴呆改善记忆和治疗骨质疏松等多种药理活性。地黄叶总苷具有滋阴补肾、凉血活血、摄精止血的功效;毛蕊花糖苷具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为此,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中医药研究院边宝林研究员,联合开发了地黄叶总苷原料药和地黄叶总苷胶囊,并申请了相关专利(申请号为 200610021877. 4《地黄叶中具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的毛蕊花糖苷的制备工艺》;申请号为200610104355. 0《地黄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用该提取物制备的药物》)。医药产品具有研发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的特点,而鉴于地黄叶丰富的资源、多样的成分、广泛的药理活性和用途,需要对地黄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拓展产品的领域, 丰富产品的层次,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地黄叶所含梓醇等环烯醚萜苷类以及毛蕊花糖苷等苷类成分,作为地黄叶主要药理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水溶性,经沸水或热水的反复冲泡能够很好的溶出,而草本植物茶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饮料,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药茶”疗法的主要剂型之一,它由于具有疗效好、易于制作、使用方便、符合人们泡茶、饮茶的习惯等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因此非常适宜把地黄叶制成保健茶,引入到保健食品领域。蓝金义、毕喜民等申报的保健茶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83460. 6《一种鲜地黄保健茶》;申请号为200610060445. 4《一种增强免疫力的地黄茶颗粒及其配制工艺方》)均是以鲜地黄、地黄或熟地黄的块根与不同药材配比制备,迄今,未见涉及以地黄叶为原料制备保健茶的相关文献资料和专利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黄叶保健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地黄叶保健茶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黄叶保健茶,其特征在于配方原料为地黄叶,还可以加入绿茶、红茶、乌龙茶中的任意一种“茶”,以及作为辅料的甜味剂、增香剂等食品添加剂。其重量份数比是地黄叶10 90份、“茶” 0 110份,蛋白糖0 5份、甜蜜素0 0. 3份、乙基麦芽酚0 0. 5 份。一种制备地黄叶保健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制茶原理和一定生产工艺,先将地黄叶进行加工,进行植物固有酶的灭活,以及微生物和水分控制,避免其发生腐败和霉变,再与剩余配方组成配料,用于制备卷紧叶片、条索形状的地黄叶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净选采摘鲜地黄叶、去杂精选,强水清洗干净、晾干;②高温杀青采用热风式杀青机将洗净的地黄叶在280 360°C温度下受热60 120秒,使叶片失去光泽变为褐绿色;③初捻造型杀青后的地黄叶迅速摊凉回润至温度为40 45°C时,开始机械(手工)揉捻,至叶子初具松散的条索状;④复炒定型经初捻的叶子在100 140°C温度下翻动烘烤5 10分钟,捞出摊凉,复捻造型;⑤焙干复炒造型后的地黄叶在60 80°C温度下干燥,增加通风量,控制含水量 ^ 6. 0% ;⑥配料、混合干燥、分装、检示、包装。一种制备地黄叶保健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成袋泡茶,主要步骤基本同权利要求4所述,不同点在于配料、混合干燥后将其粉碎成粗粉,封装于袋泡茶滤纸袋中,每袋装2 3克。一种制备含茶叶的地黄叶保健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地黄叶和茶叶同时进行加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备料分别采摘地黄叶和茶叶、去杂精选、强水清洗干净、阴干后分别存储。②浸润把地黄叶和茶叶按配方比例混合,然后以纯净水或矿泉水在室温下浸透;③蒸青、药性相汇浸润湿叶蒸制30分钟;④烘干置于60 80°C烘箱中或其他干燥设备中烘干,控制含水量< 6. 0% ;⑤粉碎、加入辅料、混合干燥后将其粉碎成粗粉,封装于袋泡茶滤纸袋中,每袋装 2 3克。有选择性的加入一定辅料的目的在于改善产品的口味,以便于适合不同的人群接受和服用。如加入蛋白糖、甜蜜素、木糖醇、阿斯巴甜等甜味剂;加入乙基麦芽酚、香兰素等赋香剂或果汁改变风味等。附图说明图1为地黄叶在植株上的形态2为制备卷紧叶片、条索形状的地黄叶茶工艺简3为制备地黄叶袋泡茶工艺简4为蒸青、药性相汇制备地黄叶茶工艺简图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①充分利用中药资源,进一步拓展了地黄叶综合开发的领域,丰富了产品的层次, 满足了不同的市场需求。②地黄叶中主要药理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水溶性,经沸水或热水的反复冲泡能够充分的溶出,开发成茶饮料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王慧森李更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