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若林专利>正文

改进的过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233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过滤机,具控制盘的本体槽上方设有具吸气孔的清水出口,其内部上端设有阻隔网,阻隔网下方设有浮水性过滤材,浮水性过滤材下方设有沉淀区,本体槽下方设有集污管,其中段设有具压力开关的进水管,并借泵将原水由原水入管抽入,集水管底设有具电磁阀的污水出管,沉淀区下方设有漏斗型底部,其一侧设有螺旋桨式搅拌器,漏斗型底部中央向下所设集污管上部设有阻隔网。其可提高过滤效果,节省空间及水电。(*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过滤效果,节省空间及水电的改进的过滤机。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习用过滤机的组合剖面图,其主要结构是在本体槽(1)上方设有处理水口(11),其下方设有浮水滤材(12),本体槽(1)中段弧形底中央设有搅拌装置(13),而于弧形底一侧设有向下的延伸集污管(130),并在其底部的排水阀(14)处设有呈弯曲形的排水管(15),而排水阀(14)上方横向设一会使原水石(17)落入的吸水管(16)。由于习用过滤机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例如本体槽(1)的浮水滤材(12)下方的底部呈圆弧形,因倾斜角度不够,根本无法有效将污物集中,且在排污时会产生死角并积存污水,大大降低其排污功能。再者,因集污管(130)设于浮水滤材(12)下方圆弧形圆心以外处,非但不能弥补圆弧形底的缺点,反而因其非设于圆弧形底的最低处,更会影响排污的功效。又,习用过滤机其吸水管(16)是设于集污管(130)的底部,并以横向水进入,使得集污管(130)无上下层之分,且无任何的阻隔装置,除会使原水石(17)落入造成阻碍外,过滤时因不能对较大污物进行阻隔、分离、沉淀,相对的会直接击到浮水滤材(12),增加其负担,较大污物更容易将浮水滤材(12)覆盖,进而大大降低浮水滤材(12)的过滤功效,特别是由于其搅拌、排水效果不佳,污物长期堆积于本体槽(1)内,而产生反效果。另,排污口设于集污管(130)的底部,为向下垂直的方向,因没有任何阻隔装置,为避免浮水滤材(12)排水,所以将排水管(15)设计呈形再往上升一定高度后,再向外排出,这样,每次排污并不能将所有污水完全排出,而残留有部分污水。另,搅拌装置(13)是设于圆弧形底中央圆心,且以直立方式搅拌清洗,在清洗时产生旋转式的水流,浮水滤材(12)顺着水流方向流动,故根本无法使浮水滤材(12)交互碰撞,更无太大的水流冲击,所以非常不容易将浮水滤材(12)上的污物与其分离,造成本体槽(1)内的污物愈积愈多,使用愈久,过滤效果愈差。加上旋转式水流沉淀时,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停止,如未待静止即排水,不但排出污物的效果差,且具有较大附着污物的浮水滤材(12),因其重量增加,不能上浮,而成为悬浮或下沉状态,此时便会随污水一并排出,长期下来其本体槽(1)内的浮水滤材(12)大量减少,使过滤效果变差,甚至流失一空。如不能及时发现填补,便形成泵水一进一出的循环流动,并无过滤功能。另,其清洗程序启动采用定时定次数自动启动单一式,这样,一但污物堆积过量造成阻塞,本体槽(1)内的水压过高,泵(264)易受损,出水减少,过滤效果大大降低,延误清洗时间。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过滤机,可滤除水中污物、污泥,且自动将滤材搅拌清洗,使污物污泥沉淀,并将其完全排除,提高过滤效果,节省空间及水电。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过滤机,其是于具控制盘的本体槽上方设有具吸气孔的清水出口,其内部上端设有阻隔网,阻隔网下方设有浮水性过滤材,浮水性过滤材下方设有沉淀区,本体槽下方设有集污管,其中段设有具压力开关的进水管,并借泵将原水由原水入管抽入,集水管底设有具电磁阀的污水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下方设有供污物集中的漏斗型底部,其一侧设有供形成乱流的螺旋浆式搅拌器,漏斗型底部中央向下所设集污管上部设有开口向上阻隔网。本技术可滤除水中污物、污泥,且自动将滤材搅拌清洗,使污物污泥沉淀,并将其完全排除,提高过滤效果,节省空间及水电。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习用过滤机的组合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作为水池的过滤循环实施例图。请参阅图2、3所示,为本技术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及组合剖面图,本技术于外设控制盘(260)的本体槽(2)上端设有不锈钢阻隔网(221),其上方则设有具吸气孔(21)的清水出口(22),本体槽(2)内设有浮水性过滤材(23),其下方的沉淀区(24)下端设有漏斗型底部(25),漏斗型底部(25)一侧设有螺旋浆式搅拌器(251),并在其漏斗型底部(25)中央向下延伸设有集污管(26),集污管(26)的上部设有不锈钢阻隔网(261),其中段部设有具压力开关(263)的进水管(262),并借泵(264)将原水由原水入管(265)抽入,集污管(26)的底部另设有具电磁阀(267)的污水出管(266)。由于本技术本体槽(2)于沉淀区(24)下方设有由圆周向圆心,以45度倾斜的漏斗型底部(25),故使得污物得以快速顺利集中,同时排污功能无死角。再者,本技术集污管(26)是设于漏斗型底部(25)的圆心直径处,为圆桶形往下延伸加长加大,故可以加强收集污物、污泥,并于排水时先行排出,提高排污功能。进水管(262)的端口,是设于集污管(26)的中段部(中层),以横向送水进入,并于集污管(26)上层增设圆桶形不锈钢阻隔网(261),其网开口向上,原水进入集污管(26)时,较重的污物部分分离沉淀于集污管(26)的下层,加上集污管(26)上层设有不锈钢阻隔网(261),故可以另外阻挡较大的污物,如此,可以大大减轻浮水性过滤材(23)的负担,并于排污时优先排出。另,污水出管(266)是设于集污管(26)的底部横向排出,因集污管(26)上层设有不锈钢阻隔网(261),除可以将浮水性过滤材(23)阻隔,排水时可将所有水排出本体槽(2)外,不会残留污水污物。又,螺旋浆式搅拌器设置于漏斗型底部(25)圆心直径以外之处,且以螺旋浆式叶片搅拌,搅拌清洗时将水向上推引,因设置位置关系,使水流形成乱流,浮水性过滤材(23)与浮水性过滤材(23)交互碰撞,加上足够的水流冲击力,使得浮水性过滤材(23)上的污物,确实脱落分离,再经沉淀后排出。本技术清洗程序采用两种方式启动其一是采用定时、定次数自动启动;另一则是由本体槽(2)内污物累积,使其内水压上升至某一程度,清洗程序自动启动,同时设有两种启动功能优点,除平时固定清洗以外,还可超压清洗,本技术压力控制器设于集污管(26)其污物最易堆积及最易超压之处,配合前述各项设计,使集污管(26)成为前置过滤,彻底提高浮水性过滤材(23)的各项功能与效率,确实掌握清洗时机。上述两种清洗程序的启动方式均为习用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为本技术作为水池(3)过滤循环实施例图,本技术的过滤程序是,原水(4)经泵(264)由原水入管(265)进入进水管(262),而达到集污管(26)的中段部,其向上经不锈钢阻隔网(261)至沉淀区(24),再向上经浮水性过滤材(23)过滤后,再经本体槽(2)最上方不锈钢过滤网(221),由本体槽(2)顶端的清水出口(22)流出。至于自动清洗动作为当过滤动作达到设定情况时间,或浮水性过滤材(23)由于污物积塞,本体槽(2)内水压升高,泵(264)停止运转,螺旋浆式搅拌器开始搅拌,将浮水性过滤材(23)洗净后,呈全机静止状态,此时洗净的浮水性过滤材(23)回到本体槽(2)上层原位,污物则沉淀,由沉淀区(24)再降至污物区后〔即集污管(26)〕,电磁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过滤机,具控制盘的本体槽上方设有具吸气孔的清水出口,其内部上端设有阻隔网,阻隔网下方设有浮水性过滤材,浮水性过滤材下方设有沉淀区,本体槽下方设有集污管,其中段设有具压力开关的进水管,集水管底设有具电磁阀的污水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下方设有供污物集中的漏斗型底部,其一侧设有螺旋浆式搅拌器,漏斗型底部中央向下所设集污管上部设有开口向上阻隔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过滤机,具控制盘的本体槽上方设有具吸气孔的清水出口,其内部上端设有阻隔网,阻隔网下方设有浮水性过滤材,浮水性过滤材下方设有沉淀区,本体槽下方设有集污管,其中段设有具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若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若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