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4591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包括一上盖和一下盖,所述上盖设置有圆柱,所述下盖在与所述圆柱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圆柱适配的沉头导柱;所述上盖和下盖通过所述圆柱在所述沉头导柱上形成的倒扣结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达到使浪涌保护器的上下盖装配紧固的目的,又可以达到不影响产品外观的目的,同时使浪涌保护器产品上下盖组装更方便、更实用、更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属于雷电防护领域。
技术介绍
浪涌也叫突波,顾名思义就是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本质上讲,浪涌是发生在仅仅几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的一种剧烈脉冲。可能引起浪涌的原因有重型设备、短路、电源切换或大型发动机。而含有浪涌阻绝装置的产品可以有效地吸收突发的巨大能量, 以保护连接设备免于受损。浪涌保护器,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目前在浪涌保护器的生产工艺中,比较薄的浪涌保护器产品的塑胶上下盖的紧固装置为由设置在塑胶上盖(1)上的导柱(11)与设置在塑胶下盖(2)上的圆柱(21)配合组装形成的紧固结构(见图1)。但是这种紧固装置紧固力太小,如果稍用力翘或锁螺丝力稍大,产品上下盖就会裂开,影响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给产品造成很大的缺陷,同时带来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它利用了塑胶变形的原理,用冲压的方式使穿过去的塑胶变形并形成倒扣,并且将导柱设计成沉孔的形式,使其压好后整个平面还是平整的,它既能达到使浪涌保护器的上下盖装配紧固的目的,又可以达到不影响产品外观的目的,同时使浪涌保护器产品塑胶上下盖组装更方便、更实用、更可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包括一上盖和一下盖,所述上盖设置有圆柱,所述下盖在与所述圆柱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圆柱适配的沉头导柱;所述上盖和下盖通过所述圆柱在所述沉头导柱上形成的倒扣结构固定连接。较佳地,所述沉头导柱为沉孔形式,其内外表面均为平面。较佳地,所述设置在上盖上的圆柱垂直于所述上盖设置,且分为粗细两段;所述粗段圆柱与所述上盖一体设置,且其直径不小于所述沉头导柱的外径,所述沉头导柱的内表面与所述粗段圆柱的一底面接触连接;所述细段圆柱与所述粗段圆柱同轴一体设置,其直径与所述沉头导柱的内径适配,所述细段圆柱装配于所述沉头导柱中。较佳地,所述细段圆柱与所述沉头导柱组装后在所述沉头导柱外表面形成倒扣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既能达到使浪涌保护器的上下盖装配紧固的目的,又可以达到不影响产品外观的目的,同时使浪涌保护器产品塑胶上下盖组装更方便、更实用、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现有技术的产品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下盖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产品装好后待压效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冲压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产品压好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包括一上盖和一下盖,所述上盖设置有圆柱,所述下盖在与所述圆柱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圆柱适配的沉头导柱;所述上盖和下盖通过所述圆柱在所述沉头导柱上形成的倒扣结构固定连接。下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如图2,一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包括一上盖1和一下盖2,上盖1上设置有圆柱11,下盖2在与上盖1上圆柱11对应位置设置有与之适配的沉头导柱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和下盖均为塑胶材质,受压易变形。设置在塑胶下盖2上的沉头导柱21为沉孔形式,其内外表面均为平面。设置在塑胶上盖1上的圆柱11垂直于塑胶上盖1,且分为粗细两段;所述粗段圆柱111与塑胶上盖1 一体设置,且其直径不小于沉头导柱21的外径,以便于沉头导柱21的内表面与粗段圆柱111的一底面接触连接;所述细段圆柱112与粗段圆柱111同轴一体设置,其直径与沉头导柱21的内径适配。具体实施时,上盖和下盖的材质、沉头导柱的形状、圆柱的形状和结构还可有很多变形,这里仅为举例,本技术不对此作出限定。一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包括一塑胶上盖1和一塑胶下盖2,塑胶上盖1 上设置有圆柱11,塑胶下盖2在与塑胶上盖1上圆柱11对应位置设置有与之适配的沉头导柱21,塑胶上盖1和塑胶下盖2通过圆柱11在沉头导柱21上形成的倒扣结构固定相连,参见图5。所述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的加工过程如下第一步参见图3,将塑胶上盖1上的细段圆柱112装配在塑胶下盖2的沉头导柱 21中,其中沉头导柱21的内表面与塑胶上盖1上的粗段圆柱111的一底面接触连接,且细段圆柱112装配后高出沉头导柱21的外表面2mm,但并不高于塑胶下盖2的外表面;第二步参见图4,使用冲头3对塑胶上盖1上细段圆柱112的高出部分进行冲压使其变形;第三步,参见图5,冲压后的塑胶上盖1上的细段圆柱112高出部分在塑胶下盖2 上的沉头导柱21外表面平面上形成倒扣,从而形成了牢固紧固塑胶上盖1和塑胶下盖2的倒扣紧固装置。 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包括一上盖和一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设置有圆柱,所述下盖在与所述圆柱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圆柱适配的沉头导柱;所述上盖和下盖通过所述圆柱在所述沉头导柱上形成的倒扣结构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导柱为沉孔形式,其内外表面均为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上盖上的圆柱垂直于所述上盖设置,且分为粗细两段;所述粗段圆柱与所述上盖一体设置,且其直径不小于所述沉头导柱的外径,所述沉头导柱的内表面与所述粗段圆柱的一底面接触连接;所述细段圆柱与所述粗段圆柱同轴一体设置,其直径与所述沉头导柱的内径适配,所述细段圆柱装配于所述沉头导柱中。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段圆柱与所述沉头导柱组装后在所述沉头导柱外表面形成倒扣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浪涌保护器上下盖紧固装置,包括一上盖和一下盖,所述上盖设置有圆柱,所述下盖在与所述圆柱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圆柱适配的沉头导柱;所述上盖和下盖通过所述圆柱在所述沉头导柱上形成的倒扣结构固定连接。本技术既能达到使浪涌保护器的上下盖装配紧固的目的,又可以达到不影响产品外观的目的,同时使浪涌保护器产品上下盖组装更方便、更实用、更可靠。文档编号H02H9/00GK202178571SQ20112030829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专利技术者倪国平, 蔡成辉 申请人:上海雷迅防雷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成辉倪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雷迅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