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3772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高压放电灯的点亮时不被加热到高温,简单并且可靠地将启动辅助光源安装到能够向放电容器高效率地照射提高该灯的启动性能的紫外线的位置上,并且将启动辅助光源设置成制作成本不高的简易的结构。在填充有稀有气体的具有透光性的气密容器(18)中设置有贯通该容器的管部(19)的启动辅助光源(3)将从固定于凹面反射镜(2)的底孔(14)的电极密封部(9L)的端面(10)突出的电极引线(8)插通到该管部(19)中,并安装在该电极引线(8)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液晶投影仪、DLP投影仪等中使用的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要求小型并且投影图像明亮的液晶投影仪、DLP投影仪的光源装置作为其光源使用小型且能够得到高亮度发光的短电弧型的高压水银蒸气放点亮,但总的说来这种灯存在冷态(cold condition)的启动性能和热态(hot restrike)的启动性能不佳的问题,所以设置启动辅助光源以提高启动性能。图7所示的以往的光源装置具备短电弧型的高压水银蒸气放点亮51,在由石英灯管形成的发光管52的中央部形成放电容器M,该放电容器M以约Imm左右的短电极间距相互相对地配置一对钨丝电极56、56,并且填充有水银和溴等卤素和氩气等启动用气体, 从该放电容器M到发光管52的两端形成密封着电极56、金属箔57和电极引线58的一对电极密封部59R、59L,经由从该电极密封部59R、59L的端面突出的电极引线58、58与点亮电路连接;凹面反射镜61,该灯51的一方的电极密封部59L插通到在反射镜底部开口的底孔 62并被固定;以及点火天线63,成为在灯51的点亮启动时向放电容器M照射提高灯51的启动性能的紫外线的启动辅助光源(参照专利文献1)。如图8(a)所示的放大图以及同一图(b)所示的X-X剖面图那样,点火天线63的结构为在沿着电极密封部59L延伸到灯51的放电容器M附近的直管部分6 的前端,在由石英玻璃管形成的天线容器64内,填充作为离子化填充物的水银和氩气,并且在该天线容器64的直管部分65a的自由端侧收容设置由金属箔(钼箔)形成的电导体元件66,在该直管部分6 的自由端侧嵌装有由金属套筒形成的外部电极67,其中该形成天线容器64 的石英玻璃管设置有弯曲成半圆弧形以便以180度卷绕到电极密封部59L的外周部的曲管部分6恥。而且,点火天线63用胶合剂68将外部电极67的部分固定到电极密封部59L的外周部,该外部电极67经由电流供给导体69与连接在形成高压放点亮51的点亮电路的电流导体70R、70L之间的电压变换单元71的输出部连接,通过在外部电极67和天线容器64内的电气导体元件66之间施加高频AC电压或者脉冲电压等启动用电压,在其间发生放电并产生紫外线,该紫外线通过天线容器64的直管部分6 和曲管部分6 而照射到灯51的放电容器讨内,促使电极56、56之间的电弧放电。但是,存在制作直管部分6 和曲管部分6 连接的天线容器64麻烦、其制作成本增多的缺点。另外,因为曲管部分6 接近在灯点亮成为1000°C左右的高温的灯51的放电容器M,所以因该高温的影响,在灯刚刚熄灭之后外部电极67和电气导体元件66之间的放电变得不稳定,天线容器64存在热态时的再启动耐性不好的问题,并且还存在天线容器 64受到热损伤而破损的危险。另外,通过外部电极67和电导体元件66之间的放电而产生的紫外线在通过天线容器64的长的直管部分6 和曲管部分6 而导入到灯51的放电容器M内的过程中,存在反射、折射或被天线容器64内的填充物吸收而衰减的问题。另外,天线容器64的曲管部分65b由于接近灯51的放电容器M的一侧配置,所以灯点亮时的温度分布在放电容器 54的一侧和相反侧显著不同,灯的使用年限有可能受到损害,并且天线容器64的曲管部分 6 还具有遮挡从灯51的放电容器M向凹面反射镜61的底部侧射出的光的一部分而使灯的光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另外,由于将点火天线63固定在电极密封部59L的外周部的胶合剂68的经时劣化(热劣化),点火线圈63还有可能从电极密封部59L的外周部脱落。因此,如图9所示地,本申请人提出了如下所述的光源装置将在高压放点亮51的点亮启动时产生紫外线的辉光放电管80配置在能够从凹面反射镜81的外部通过设置于该反射镜的冷却空气的通风孔82向灯51的放电容器M照射紫外线的位置(参照专利文献 2)。图9的光源装置为将具有和图7的高压放点亮同样的基本构造的高压放点亮51 的一方的电极密封部59L插通到在凹面反射镜81的底部开口的底孔83而和该反射镜81 安装成一体,并且将在该灯51的点亮启动时向放电容器M照射提高灯51的启动性能的紫外线的成为启动辅助光源的辉光放电管80配置在反射镜81的外部,所以,该放电管80不会在灯点亮时被加热到高温而使其内部的水银蒸气压过度上升,即使在灯刚刚熄灭之后的热态时也能够发生辉光放电并产生紫外线。另外,放电管80为如下所述的简易的结构,所以具有制造成本也不高的优点,所述结构为在由石英玻璃形成的玻璃封管84的内部封入包含水银蒸气的氩气等稀有气体, 并且收容配置具有从该玻璃封管84的两端突出的一对引线86、86的由金属箔形成的内部电极85,在该玻璃封管84的外周部配置有卷绕线径约0. 2mm的铬铝铁合金线89而形成的线圈状的外部电极87。而且,辉光放电管80的内部电极85和外部电极87分别与灯点亮电路的一极侧 88R及另一极侧88L连接,通过在该内部电极85和外部电极87之间施加启动用的高频脉冲电压,在成为放电管80的主体的玻璃封管84内的水银蒸气中发生辉光放电并产生紫外线, 该紫外线的一部分通过设置于反射镜81的冷却空气的通风孔82而直接照射到配置于反射镜81的内部的灯51的放电容器M或者在反射镜81的反射面反射并进行照射。但是,如果放电管80的设置位置离开反射镜81的通风孔82,则通过该通风孔82 照射到反射镜81内的紫外线量减少,存在灯51的启动性能降低的问题,另外,如果将放电管80接近反射镜81的通风孔82地设置,则因为该放电管80堵塞通风孔82而妨碍冷却空气的流通,所以存在灯51的冷却效果下降的问题。另外,如果设置于其外周部的线圈状的外部电极87的线圈的圈数少,则因为紫外线的产生量少,所以放电管80不能向灯51的放电容器M照射所需足够量的紫外线,另外, 如果增加线圈状外部电极87的圈数,则该外部电极87遮挡紫外线,还存在不能向灯51的放电容器M照射所需足够量的紫外线的问题。以下,图10(a)所示的高压放电灯91和上述的高压放电灯51型式和构造不同,将放电容器92和向该放电容器照射紫外线的成为启动辅助光源的UV增强器(enhance)93收容配置在具有灯盖(灯口)94的外管95的内部(参照专利文献3)。关于放电容器92,将在其内部相对配置的一对内部电极96L、96R各自经由供电线 97,98分别与灯头94 一方的接点及另一方的接点连接。如图10(b)的剖面图所示地,关于UV增强器93,在通过由烧结多结晶质的AL2O3 组成的陶瓷材料形成管壁的UV放电管99的内部填充稀有气体氩气,并且配置有由直径 170 μ m钨丝棒形成的内部电极101,该内部电极101焊接在密封于该UV放电管99的一端侧的由直径620m的铌棒形成的引线穿通导体100的前端部。而且,该内部电极101经由引线穿通导体100与供电线97连接,并且将UV放电管99支撑于引线穿通导体100并配置在供电线98的附近,与该供电线98电容性耦合而作为UV源起作用。但是,图10(a)的高压放电灯91具有成为启动辅助光源的UV增强器93遮挡从放电容器92发射的光,使有效光的利用效率降低、产生照度不勻、影子的缺点。另外,UV增强器93因为成为以引线穿通导体100支撑由陶瓷材料形成的UV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河原亮加纳洋介
申请(专利权)人:岩崎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