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礼专利>正文

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固定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3318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固定钉板,包括钉板本体(2),钉板本体(2)上具有植骨孔(4),其特征在于:钉板本体(2)的下部两端各有一个斜螺钉孔(1),钉板本体(2)的右上角具有一个直螺钉孔(3),所述的植骨孔(4)为腰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提高螺钉固定的强度和把持力,而且植骨块的固定位置可调节,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固定钉板
技术介绍
目前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在治疗颈髓前方受压或颈椎后突畸形等颈椎疾病中广泛应用,但是对于涉及多节段的病变时需要进行多个椎体的切除减压和植骨内固定重建,虽然采用前路钛板内固定,但是在这类病例中力学稳定性还是有限的,由于机械稳定性差而导致融合率明显降低,从而导致手术的失败。这时骨科医生往往会同时采用后路固定, 这样就需要增加后路手术。由此有学者尝试从前路经椎体椎弓根内固定提高机械稳定性, 但是目前尚无应用于前路经椎弓根固定的钉板系统。目前经颈椎前路椎弓根固定的文献报道是采用颈椎后路固定所用的颈椎侧块钛板螺钉系统,该固定系统是直板,螺钉孔是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椎体上只能单枚螺钉固定。目前常规应用于颈椎前路内固定的钉板系统虽然在同一椎体可以做到双孔固定, 但是两枚都是经椎体固定,固定长度明显要短(目前使用的螺钉长度是1. 3厘米或1. 5厘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螺钉固定的强度和把持力,并且植骨位置可调节的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固定钉板。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固定钉板,包括钉板本体,钉板本体上具有植骨孔,钉板本体的下部两端各有一个斜螺钉孔,钉板本体的右上角具有一个直螺钉孔,所述的植骨孔为腰圆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螺钉通过钉板本体上的斜孔打入椎弓根,采用斜孔可以增长螺钉打入的长度,固定长度可以达到;Γ4厘米,不仅可以提高螺钉固定的强度,而且可以提高把持力。由于钉板本体上的植骨孔为腰圆孔,因此在植骨时,可以很方便的调整植骨块固定位置,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 A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2的B—B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2的C一 C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3的D— D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广6所示,一种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固定钉板,包括钉板本体2,钉板本体2上具有植骨孔4,钉板本体2的下部两端各有一个斜螺钉孔1,钉板本体2的右上角具有一个直螺钉孔3,所述的植骨孔4为腰圆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一枚螺钉通过钉板本体2上的直孔3打入椎体固定。另外的螺钉通过钉板本体2 上的斜孔1打入椎弓根,采用斜孔2可以增长螺钉打入的长度,不仅可以提高螺钉固定的强度,而且可以提高把持力。权利要求1. 一种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固定钉板,包括钉板本体(2),钉板本体(2)上具有植骨孔 (4),其特征在于钉板本体(2)的下部两端各有一个斜螺钉孔(1),钉板本体(2)的右上角具有一个直螺钉孔(3),所述的植骨孔(4)为腰圆孔。专利摘要一种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固定钉板,包括钉板本体(2),钉板本体(2)上具有植骨孔(4),其特征在于钉板本体(2)的下部两端各有一个斜螺钉孔(1),钉板本体(2)的右上角具有一个直螺钉孔(3),所述的植骨孔(4)为腰圆孔。本技术不仅能提高螺钉固定的强度和把持力,而且植骨块的固定位置可调节,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文档编号A61B17/70GK202168854SQ201120198879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4日专利技术者刘志礼 申请人:刘志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礼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礼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