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礼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8914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轮椅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包括电动轮椅,电动轮椅的靠背上开有依靠区,依靠区的两侧设置有坐姿矫正器;电动轮椅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坐姿的坐姿控制系统,坐姿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坐姿矫正器矫正坐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一方面通过依靠区以避免靠背对脊柱部位进行压迫,降低二次损伤的几率,另一方面通过坐姿控制系统以检测脊髓损伤患者的坐姿,并利用坐姿矫正器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坐姿进行矫正。坐姿矫正器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坐姿进行矫正。坐姿矫正器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坐姿进行矫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轮椅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

技术介绍

[0002]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脊髓损伤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
[0003]脊髓损伤之后,往往伴随着行动不便的问题,为此就需要轮椅等辅助结构,但是因为此类脊髓损伤患者病患部位为脊椎,脊髓损伤患者坐在轮椅上的时候,会出现身体倾斜或歪曲等坐姿不对的问题,不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甚至会加重病情,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包括电动轮椅,电动轮椅的靠背上开有依靠区,依靠区的两侧设置有坐姿矫正器;电动轮椅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坐姿的坐姿控制系统,坐姿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坐姿矫正器矫正坐姿。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坐姿矫正器包括腋下矫正部和腰部矫正部。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腋下矫正部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支撑部,支撑部上固定连接有动力件,动力件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呈弧形的支撑板。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撑板包括主板和副板,主板与动力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主板与副板之间构成空腔,副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主板竖向滑动配合的导向轴,导向轴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板上,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导向轴上。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副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层。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腰部矫正器包括调节件和固定在调节件输出轴上的腰部板,腰部板呈弧形。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腰部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层。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坐姿控制系统包括扶手检测系统、腋下检测系统和控制器,扶手检测系统和液压检测系统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驱动件、动力件和调节件均电连接。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扶手检测系统包括扶手本体和竖向滑动连接在
扶手本体上的压板,压板用于扶手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弹性件,压板的上开有弧形槽且压板的下方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坐姿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空腔内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安装在腰部板的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有益效果:(1)脊髓损伤患者为基本为瘫痪脊髓损伤患者,使用轮椅是往往会出现歪斜现象,一方面不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病症,另一方面可能导致脊髓损伤患者从轮椅上倾倒。对此,通过坐姿控制系统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坐姿进行检测,并通过坐姿矫正器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坐姿矫正。(2)具体的:若两个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息不等,两个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息不等,则控制器会控制坐姿矫正部工作,以调节脊髓损伤患者的坐姿。若两个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息不等,两个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息相等,则控制器不会控制坐姿矫正器,如此,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形式判断坐姿是否需要矫正,提高坐姿矫正的准确性。
[0016](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腋下矫正部矫正脊髓损伤患者身躯的上部,腰部矫正部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腰部进行支撑,同时达到矫正身躯整体坐姿的目的。腋下矫正部和腰部矫正部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身躯进行多位置矫正,提高矫正效果,以保证脊髓损伤患者的坐姿准确性,提高脊髓损伤患者使用轮椅的安全性。
[001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的轴测图。
[001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靠背的轴测图。
[0020]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靠背的俯视图。
[0021]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坐姿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坐姿矫正器的电路示意图。
[0024]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坐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坐垫的俯视图。
[0026]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坐垫的电路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电路示意图。
[002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电动轮椅11、靠背21、依靠区22、支撑部23、支撑板24、主板241、副板242、第一弹性层243、第一压力传感器245、导向轴246、第一弹簧247、腰部板25、第二电控缸26、第一电控缸27、扶手本体31、压板312、第二压力传感器313、第二弹簧314、坐垫41、外包层411、气孔412、气囊413、出气电磁阀414、安装板415、第四压力传感器416、底板417、进气电磁阀418、输入模块61。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2]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其目的在于,对脊柱损伤脊髓损伤患者智能化坐姿矫正,并从多个位置进行坐姿矫正,提高坐姿矫正效果。基本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所示,包括电动轮椅11,电动轮椅11的靠背21上开有依靠区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包括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电动轮椅的靠背上开有依靠区,依靠区的两侧设置有坐姿矫正器;电动轮椅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坐姿的坐姿控制系统,坐姿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坐姿矫正器矫正坐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其特征在于,坐姿矫正器包括腋下矫正部和腰部矫正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其特征在于,腋下矫正部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支撑部,支撑部上固定连接有动力件,动力件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呈弧形的支撑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其特征在于,支撑板包括主板和副板,主板与动力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主板与副板之间构成空腔,副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主板竖向滑动配合的导向轴,导向轴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板上,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导向轴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智能化坐姿矫正轮椅,其特征在于,副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钰刘志礼刘家明李安安刘子豪钟南山姚葛亮颜金祥王世江程兴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