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机破乳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2844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萃取机破乳环。它为上端敞口小、下端敞口大的圆台状或球台状筒体。作为任意一种筒体的改进,该种筒体的下端有外伸的环状水平折边,折边上均布一组连接孔,该种筒体的外壁上均布一组加强筋。作为任意一种筒体的另一种改进,该种筒体的上端接有一上端敞口的圆形筒体,下端接有一下端敞口的圆形筒体,该筒体的下端有外伸的环状水平折边,折边上均布一组漏液孔和两组连接孔,折边的外缘上均布一组豁口、内缘上有一圆环形榫槽。使用时,将两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萃取机破乳环分别配装在萃取机壳体内的上部对应于重相液体通道和轻相液体通道处即可。本萃取机破乳环可在萃取过程中有效解决液体的乳化问题。(*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液离心萃取分离设备上的一种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在萃取过程中有效解决液体乳化问题的萃取机破乳环
技术介绍
现有液-液离心萃取分离设备一般包括机架、与机架连接并带有电机的电机座、通过减震块担放在机架上的壳体、通过减震块担放在壳体上的主轴座总成、以悬挂方式与主轴座总成相套接的主轴、套装在壳体内的转鼓分离体总成、安装在主轴座和电机座间的减震机构,主轴的上端有皮带轮并通过皮带与电机相连,下端伸进壳体内与转鼓分离体总成相连,壳体大体为一圆形筒体且其内有上下布置的重相堰板和轻相堰板,重相堰板和轻相堰板上的轻相液体通道均与壳体壁相垂直,重相堰板和主轴之间有重相液体通道,壳体上分别设置轻相液体进口、重相液体进口以及轻相液体出口、重相液体出口。这种设备是根据物理学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动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高效地完成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从传质到分离的全过程。工作时,两相液体由轻相液体进口、重相液体进口按切线方向进入壳体下部,主轴和转鼓分离体总成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在转鼓分离体总成下部的叶轮和分散桨的作用下,对轻相液体和重相液体进行混合传质,混合传质后的混合液处于湍流状态。然后,混合液被推入转鼓分离体总成上部的分离区内,并在强大的离心力场作用下,由下而上推进,在推进过程中,密度大的重相液体被抛向转鼓分离体总成的转鼓内壁,而密度小的轻相液体则被挤向转鼓中间,从而在分离区上部形成一个环形界面,界面的外侧为重相液体,界面的内侧为轻相液体,对混合液而言,不但完成了其分离的全过程,而且还完成了其由湍流变成平流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在分离区的上部轻重两相液体在强大的离心力场作用下均为平流。轻相液体和重相液体经轻相液体通道和重相液体通道离开转鼓,以极大的速度(一般在20-30米/秒)分别抛向壳体的内壁并与其垂直相撞,相撞后所形成的细小液滴分别向着壳体的中心反弹回去,并与后续离开转鼓的轻重两相液体发生碰撞,如此反复进行多次后,细小液滴中溶入了空气而变成了乳白色,壳体内的上部雾气腾腾并使壳体内产生一定压力,这种现象称之为乳化,乳化后的轻重两相液体分别流入壳体内的轻相液体腔和重相液体腔内,再经轻相液体出口和重相液体出口排出。一般情况下,转鼓分离体总成的转速越快,萃取后乳化现象越严重。乳化现象的存在,一则影响轻重两相液体的排出液的萃取质量,加上壳体内压力的存在,对下一级传质和分离构成不利影响;二则增加了壳体盖和主轴下端的密封难度;三则造成萃取剂的用量增加。申请人经对液-液离心萃取分离设备进行市场调查和文献资料检索,尚未发现可在萃取过程中有效解决液体乳化问题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萃取机破乳环,它为上端敞口小、下端敞口大的圆台状筒体。使用时,将两个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分别配装在萃取机壳体内的上部对应于重相液体通道和轻相液体通道处即可。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筒体的下端有外伸的环状水平折边,折边上均布一组连接孔,筒体的外壁上均布一组加强筋。这样,利用连接孔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方便地将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配装在萃取机壳体内的上部对应于重相液体通道处,加强筋的设置有助于提高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耐重相液体冲击的能力。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筒体的上端接有一上端敞口的圆形筒体,下端接有一下端敞口的圆形筒体,该筒体的下端有外伸的环状水平折边,折边上均布一组漏液孔和两组连接孔,折边的外缘上均布一组豁口、内缘上有一圆环形榫槽。这样,利用连接孔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方便地将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配装在萃取机壳体内的上部对应于轻相液体通道处,豁口和榫槽的设置起到使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定位的作用,漏液孔的设置起到使重相液体通过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萃取机破乳环,它为上端敞口小、下端敞口大的球台状筒体。使用时,将两个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分别配装在萃取机壳体内的上部对应于重相液体通道和轻相液体通道处即可。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筒体的下端有外伸的环状水平折边,折边上均布一组连接孔,筒体的外壁上均布一组加强筋。这样,利用连接孔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方便地将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配装在萃取机壳体内的上部对应于重相液体通道处,加强筋的设置有助于提高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耐重相液体冲击的能力。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筒体的上端接有一上端敞口的圆形筒体,下端接有一下端敞口的圆形筒体,该筒体的下端有外伸的环状水平折边,折边上均布一组漏液孔和两组连接孔,折边的外缘上均布一组豁口、内缘上有一圆环形榫槽。这样,利用连接孔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方便地将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配装在萃取机壳体内的上部对应于轻相液体通道处,豁口和榫槽的设置起到使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定位的作用,漏液孔的设置起到使重相液体通过的作用。采用以上的结构之后,由于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为上端敞口小、下端敞口大的圆台状或球台状筒体,这样当萃取机工作时,轻相液体和重相液体经轻相液体通道和重相液体通道离开转鼓,以极大的速度分别抛向圆台状或球台状筒体的倾斜内壁并与其相撞,对于倾斜碰撞在圆台状或球台状筒体内壁的每相液体而言,大部分液体沿内壁往下流动,少部分液体垂直下落,且垂直下落的这部分液体中的一部分还会被沿内壁往下流动的液体所裹带也往下流动,这样,撞击发生后的每相液体将如上所述改变其原有的运行方向,但不会向着壳体的中心反弹回去并与后续离开转鼓的轻相或重相液体发生碰撞,从而使得壳体内不会出现乳化现象,倾斜碰撞发生后的轻相液体和重相液体分别流入壳体内的轻相液体腔和重相液体腔内,再经轻相液体出口和重相液体出口排出。综上所述,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可在萃取过程中有效解决液体的乳化问题。它可用在新设计的萃取机上,也可用于原有萃取机的改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安装在现有萃取机上的使用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C-C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D-D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四个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第一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有一上端敞口小、下端敞口大的圆台状筒体1,筒体1纵向的筒壁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筒体1的下端有外伸的环状水平折边2,折边2上均布6个连接孔3,筒体1的外壁上均布6个加强筋4。第二实施方式参见图3-图5,本技术萃取机破乳环有一上端敞口小、下端敞口大的圆台状筒体1,筒体1纵向的筒壁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筒体1的上端接有一上端敞口的圆形筒体2,下端接有一下端敞口的圆形筒体7,筒体7的下端有外伸的环状水平折边3,折边3上均布12个漏液孔4和内外两组连接孔6,每组连接孔6的个数为6个,折边3的外缘上均布6个豁口5、内缘上有一圆环形榫槽8。参见图6,现有萃取机包括机架A、与机架A连接并带有电机M的电机座N、通过减震块担放在机架A上的壳体C、通过减震块担放在壳体C上的主轴座总成H、以悬挂方式与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萃取机破乳环,其特征在于:它为上端敞口小、下端敞口大的圆台状筒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杰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市金洋家用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