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纤维素导电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2802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细菌纤维素模板的导电复合薄膜。更具体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机非金属纳米颗粒/细菌纤维素导电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与生物高分子纳米材料复合领域。其主要特征在于,利用细菌纤维素所具有的独特超精细多孔3D网络结构和高氧密度(羟基),无机非金属导电纳米颗粒物理缠绕和化学结合在纤维素薄膜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廉,无需使用特殊和价贵有毒的表面活性剂,制备工艺极其简单易行、制备技术可控、易于工业化实施等优点,制得的复合薄膜在原有细菌纤维素优异的物理、机械和加工性能基础上,又大大提高了复合薄膜的导电性能,在电极材料(如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细菌纤维素(BC)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纤维素,它由带状纳米纤维(<100nm宽)通过大量的氢键相互连接而构成了极其独特的超精细多孔3D网络结构,因而这种凝胶状细菌产物具有极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与植物纤维素相比,BC不含木质素、半纤维素以及果胶等杂质,因而又具有极高的纯度。由于每一个BC纳米纤维是由半结晶延展纤维素链组合而成的纤维素微纤束,因而它们的轴向热膨胀率非常小(lppm/K,接近玻璃),杨氏模量 (138GPa)和拉伸强度(>2GPa)几乎与那些芳香尼龙纤维(高强纤维Kevlar纤维)相等。如今,作为一种可再生、在位可铸、可生物降解和可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天然资源,BC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迅速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研究的热点是如何利用其独特的结构和诸多有用的性能产生高价值产品,尤其是基于BC 的先进功能材料,例如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BC虽然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和加工性能,但BC不导电,因而一些研究者利用其独特的超精细多孔3D网络结构作为模板,并结合利用碳纳米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天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