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式干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274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膜式干燥器,其特征是在管状外壳的内腔中设有中空高分子纤维束,外壳两端的密封盖上分别有气体进口、气体出口,纤维束的两端口分别与连接气体进、出口的气室相通,外壳上靠近气体出口的部位有尾气进口,靠近气体进口的部位有尾气出口,外壳的内腔与气室由密封塞相隔离。(*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干燥装置,特别是采用渗透法除去气体中水份的膜式干燥器
技术介绍
发光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环保、煤炭等领域对物质成分含量的测定,特别是对样品中硫、氮含量的分析。分析中,先将样品经过燃烧裂解,成为气态物质,再用发光技术进行检测处理。样品燃烧时,同时也产生了水,出现水、气共存现象,而水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发光技术的应用。目前一般采用变色硅胶、高氯酸镁等干燥剂进行除水,其缺陷是去水效果不佳,并且带来二次污染,直接阻碍着发光技术在分析仪器方面的发挥。目前还没有适合上述应用范围的专用干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发光技术应用中去水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去水率高、无污染的膜式干燥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膜式干燥器的特征是在管状外壳的内腔中设有中空高分子纤维束,外壳两端的密封盖上分别有气体进口、气体出口,纤维束的两端口分别与连接气体进、出口的气室相通,外壳上靠近气体出口的部位有尾气进口,靠近气体进口的部位有尾气出口,外壳的内腔与气室由密封塞相隔离。上述纤维束为纳米高分子材料,有30~60根,孔径0.4~0.6mm,管壁80~120μm;纤维束两端口部分平行嵌入密封塞内,其余部分绕成麻花状;外壳与密封盖之间螺纹连接,连接处有密封圈。本技术使用时,待测气体由气体进口进入,经纤维束内孔后由气体出口排出,利用高分子纤维特别是纳米高分子材料的膜渗透原理,由于纤维束内外壁的压差,待测气中的水便由内壁渗透到外壁。经检测后的尾气再由尾气进口导入,流经纤维束与外壳之间的空腔,利用水的亲和力,把水带出干燥器外。纤维束两端的密封塞由高分子胶粘结而成,密封可靠。纤维束在外壳内绕成麻花状,以增加其长度和表面积,提高去水率。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几十根纤维束同时通气,渗透效果好,去水率高,而且密封好,气、水无外逸,无污染。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聚碳酸酯外壳5的两端有密封盖2,密封盖上有气体进口1、气体出口8,设在外壳内腔的中空纤维束6采用纳米高分子材料,共40根,孔径0.5mm,管壁100μm。纤维束两端口部分平行嵌入密封塞4内,并与气室3相通,其余部分绕成麻花状。外壳上有尾气进口7和尾气出口10。外壳与密封盖螺纹连接,连接处有密封圈9。权利要求1.一种膜式干燥器,其特征是在管状外壳的内腔中设有中空高分子纤维束,外壳两端的密封盖上分别有气体进口、气体出口,纤维束的两端口分别与连接气体进、出口的气室相通,外壳上靠近气体出口的部位有尾气进口,靠近气体进口的部位有尾气出口,外壳的内腔与气室由密封塞相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干燥器,其特征是所述纤维束为纳米高分子材料,有30~60根,孔径0.4~0.6mm,管壁80~12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干燥器,其特征是纤维束两端口部分平行嵌入密封塞内,其余部分绕成麻花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干燥器,其特征是外壳与密封盖之间螺纹连接,连接处有密封圈。专利摘要一种膜式干燥器,属于气体干燥装置,结构特征是在管状外壳的内腔中设有中空高分子纤维束,外壳两端的密封盖上分别有气体进、出口,纤维束两端平行嵌入密封塞内,并与连接气体进、出口的气室相通,其余部分绕成麻花状,外壳上靠近气体进口的部位有尾气出口,靠近气体出口的部位有尾气进口。本技术用于分析仪器,特别是采用发光技术测定样品中硫和氮的一类分析仪器中,对被测气体的除水干燥,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去水率高,无污染的优点。文档编号B01D53/22GK2745636SQ200420108918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9日专利技术者马爱萍, 朱培德 申请人: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爱萍朱培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